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0 10:32:06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趙雯琪 王紫薇 陳婷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12.13-12.19),我們共盤點了10件熱點新聞事件。
1、【阿里張勇投資者日談用戶增長:財年內可實現服務10億國內消費者】
12月16~17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線上舉辦2021年投資者日。這是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第六年舉辦投資者交流活動。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直面競爭和發展態勢,詳解公司三大戰略蘊含的確定性增長空間和未來想象力。
張勇明確提出消費者業務的三大增長引擎。首先,現有消費者已經生活在互聯網上,總有新一代消費者會出現。下沉市場數字化進程加速,也意味著更廣闊的用戶增長空間,財年內預計可實現服務10億國內年度活躍消費者。而在收獲大量下沉市場消費者的同時,平臺ARPU(用戶平均消費)仍保持在8400元的行業高水平。其次,不同消費品類數字化滲透率差異很大。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網絡上購買服飾、消費電子等產品,但食品生鮮、旅游、健康、家居等領域仍有巨大的數字化潛力,有望與平臺實現雙向共振和規模增長。第三,為商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消費者運營和商品運營的能力,也是阿里與眾不同的價值創造路徑。
未來商業短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阿里正加速布局新的戰陣。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阿里正再次強調組織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阿里看來,全面滿足差異化的消費者需求是自身優勢所在。從張勇提出的消費者業務三大增長引擎也可以看出,阿里正將下沉市場視為未來的用戶增長空間,并強調了生鮮、旅游等方面潛在的用戶增長價值。此外,私域用戶的運營能力,想必也會成為阿里今后加碼的重點。
1、【星巴克為觸碰食品安全紅線道歉】
12月13日,新京報記者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現,星巴克部分門店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食材過期后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承諾“開封后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星巴克私換配料標簽使用過期食材”事件引爆輿論。當日中午,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回應稱,對此“深感震驚”,并立刻啟動深入調查。隨后晚間星巴克確認違規行為存在,并為此致歉。
未來商業短評:今年以來,肉蟹煲、茶飲咖啡等門店被發現存在食品安全、操作不規范等問題。食品安全是底線,也是不少品牌起家的法寶。星巴克以“行業最高標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食品安全金標準”為宣傳,也把“食品安全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和頭等重任”寫在了官網上。因為相信,所以購買。此次星巴克失信于消費者,也是對品牌形象的損害。目前,不少品牌在營銷上花了血本,用以品牌建設,但或許,品牌不“自毀”也同樣重要。
2、【創始人卷入員工爭執 200多人離職:茶顏悅色稱“存在誤會”】
12月17日,多個社交平臺流傳茶顏悅色內部7000多人大群的聊天記錄截圖。截圖內容顯示,茶顏悅色員工之間因11月份工資過低引起爭執,王波(茶顏悅色運營負責人)、小蔥老師(茶顏創始人呂良)、小麥(茶顏老板娘)參與爭執,并打電話讓部分員工離職,“群里一下午少了兩百多人”。對此,茶顏悅色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大規模離職不真實,存在誤會。據呂良發出的道歉信,11月份的工資調整為“臨時性調整”,是“基于公司業績不佳、長沙區域部分門店臨時閉店”做的決定。今年下半年,茶顏悅色被爆在長沙大范圍關店,關店數量達87家。
未來商業短評:新茶飲市場目前人力成本占比普遍較重。管人與招人也是新茶飲品牌管理中較重的一塊。在奈雪財報中可以看到,為了開出新店,奈雪大量儲備工作人員,因此造成當季成本過高,也沒有削減這部分預算。搶人已經成為頭部品牌的戰略儲備的一環,而茶顏悅色卻在“推人”。后續創始人呂良道歉,但是人心恐難再聚。今年11月,茶顏悅色關店87家,占去其門店數的近五分之一。而這已經是茶顏悅色的第三次關店。茶顏悅色在戰略層面上似乎并不謹慎。數字化與供應鏈,包括人員儲備仍存在不小的問題。此次的危機或許會讓市場擔憂:茶顏悅色的長沙守不守得住?
3、【印象筆記去年付費用戶增長100%】
12月16日2021象心力大會上,印象筆記CEO唐毅現場發布了企業戰略升級之路:“第二大腦”到All-in-One Platform。他同時透露,目前,印象筆記的研發人員占比在70%以上,去年的付費用戶出現了100%的增長。唐毅同時表示,在上市之前,印象筆記不排除會進行新一輪融資,記者了解到,目前印象筆記的新一輪融資已在接洽中。此次新產軟硬件產品發布后,印象筆記不排除切入aPaaS及更多智能硬件市場。
未來商業短評:印象筆記此次發布會,讓外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是智能硬件產品的發展。EverBUDS、EverPAD、EverBOX等產品圍繞用戶信息處理的家居場景,未來,印象筆記因此切入智能家居賽道并不是不可能;而在軟件方面verse、印象teams的發布也讓印象筆記有了小型“云”的雛形。無論是云市場還是智能硬件市場,實力與先機兼顧的競爭對手已經環伺。印象筆記的突圍幾率有多少?
1、【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誕生 順豐同城登陸港交所】
12月14日,順豐同城(9699.HK)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16.42港元,順豐同城全球公開發行1.31億股,約募資20.31億港元。順豐集團董事長王衛在敲鐘儀式現場表示,分鐘級配送是物流行業大趨勢,客戶對“快”有新的要求,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推出新的配送模式,這也是順豐的戰略。順豐同城上市意味著“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第一股”的誕生,這也是繼順豐、順豐房托、嘉里物流之后順豐董事長王衛收獲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未來商業短評:從2016年作為順豐控股旗下獨立業務部門低調問世,到2019年獨立運營,再到2021年成功登陸港交所,順豐同城的火速上市再次證明了即時配送行業背后的巨大市場空間和機遇,而在此前,美團、阿里、京東等巨頭在此已展開多輪競爭,順豐同城的上市無疑在同城配送領域點燃新一輪的戰火。不過從上市首日“破發”和幾家披露營收數據的上市公司來看,即時配送作為物流行業的新業態,在掀起資本和巨頭入局熱潮之余,也需要向外界呈現更有說服力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2、【安迅物流計劃IPO:黃光裕親自帶隊 定位平臺型公司】
12月16日,據國美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安迅物流已有IPO計劃,目前處于引入戰投階段,定位為物流平臺化公司。國美零售CFO方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曾透露,“安迅現在對外收入占比已經達到40%,明年能到50%,說明它已具備獨立上市發展的潛質。上市對于團隊有更強的激勵,也會使安迅更加獨立開放,還能反哺國美零售。”
未來商業短評:這已經不是安迅物流第一次傳出計劃上市消息。不過,當安迅物流選擇以“物流平臺型公司”的身份再傳IPO計劃,還是在物流市場掀起了漣漪。今年以來,隨著國美創始人黃光裕的回歸,國美在安迅物流上動作不斷,也可以看出國美對于安迅物流未來上市的決心。不過從規模、市場影響力以及公司收入來看,安迅物流上市還為時尚早。
3、【《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發展趨勢》:公路貨運未來三年將迎拐點】
12月15日,波士頓咨詢發布的《中國公路貨運市場發展趨勢》報告顯示,貨物運輸的方式看,公路運輸占據著我國貨物運輸行業的主導地位,運費總額約為5.6萬億元。其中,由中重卡承擔的城際公路運輸是最主要的構成,運輸費用約為4.6萬億元,在整個公路貨運中的占比約82%。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葛磊表示,公路貨運數字話將在未來三年迎來拐點,這個拐點的到來帶給物流行業的最大影響在于:整個公路貨運行業的管理體系性和規范性將大幅提高,全社會數據透明度會帶來更好的影響。另外,特別有能力的車隊越來越多,可能會對小車隊,以及微型車隊造成更大的擠出效應。
未來商業短評:從今年的數字貨運上市潮可以看出,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數字科技的崛起不斷賦能車隊管理。貨運物聯網帶來的技術轉型幫助貨運企業降本增效。而新技術的演進無疑會影響行業未來的走向和速度。在智能網聯化、駕駛自動化、能源綠色化、資產服務化“新四化”的影響下,公路貨運行業的產業鏈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革。
1、【跨境電商SaaS服務商領星完成2.8億元C輪融資】
12月15日,跨境電商SaaS服務商領星宣布完成2.8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襄禾資本領投,老股東高瓴創投、源碼資本、順為資本、鐘鼎資本跟投。今年5月,領星完成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領星成立于2017年,主要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運營及業財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領星已服務超過10萬家跨境電商企業,其中包含一定數量的跨境電商上市企業和億級規模賣家。
未來商業短評:即便今年亞馬遜封號事件將跨境電商行業搞得人心惶惶,但國內跨境電商及相關配套服務的投資熱度仍有增無減。在資本眼里,跨境電商一時間成了“最確定”的風口,一眾巨頭也紛紛開啟出海模式,更將這條賽道的火熱推上頂峰。跨境電商SaaS服務商作為業務早期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條件受到明星資本的關注更是不足為奇,只不過想要長足發展需要差異化優勢,更需要業務層面的深耕。
2、【T11完成1億美元融資后,北京第5家店開業】
12月15日,生鮮超市品牌T11在北京西單核心商圈開出北京第五家門店——西西友誼店。在營業面積1570㎡的門店中,有近8000個SKU,涵蓋生鮮、果蔬、水產、餐飲、烘焙、酒水、休食、糧油、個護、雜百等14種品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走訪了解到,T11支持線上下單,自營騎手半小時內達。此外,T11剛官宣完成由阿里巴巴領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完成后,T11整體估值超30億元。此前,T11已在北京、武漢、上海開出6家門店。
未來商業短評:主打一二線城市生鮮精品店,T11在北京接連開出不同模型店面。而阿里一直在生鮮業務上進行多業態布局,此次領投也再次補充了一二線城市生鮮占位。從行業來看,在生鮮賽道資本寒冬能夠再次獲得資本加持,也是T11具備一定差異化發展優勢的體現,但生鮮仍是供應鏈生意,注重流量、規模的互聯網“野蠻”打法仍只是短期之舉。
3、【Tims中國獲得上市前融資】
12月15日,據媒體報道,Tims中國在籌備赴美上市之際,宣布公司獲得一家“全球領先資產管理公司”的上市前融資,投資方未做透露。同時,Tims中國還宣布收到了首批上市私募股權投資承諾,這些投資承諾會在Tims中國與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合并時完成出資。此前,其股東陣容包括了笛卡爾資本、RBI、騰訊、紅杉資本等。今年8月,Tims中國宣布同意通過與空白支票公司(即SPAC)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合并,之后在納斯達克上市,代碼為“THCH”。包括債務在內,中國業務的企業估值約為16.88億美元。2019年入華時,Tims中國提出未來10年內要在中國開出1500家門店。今年8月,Tims中國又宣布,將在2026年前建立一個由2750多家門店組成的盈利的連鎖網絡。根據Tims中國今年10月披露的最新數據,該公司2020全年總收入為2.12億元人民幣,凈虧損1.43億元人民幣。今年前九個月,該公司同店銷售增長超過20%。
未來商業短評:發展至今,Tims中國的投資者們可謂是群星云集,在自身的發展路線上,Tims中國也稱得上是“極速狂奔”。從其經營情況來看,Tims中國的迅速布局,究竟是否能夠吃到中國咖啡市場的紅利,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迅速開店、即將上市都說明不了太多,在百花齊放的中國咖啡市場,若想奠定自身的地位,真正走進消費者的心中,Tims中國需要做的顯然還有很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