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7 18:42:36
伴隨陽性病例傳播軌跡的公開,陳醫生所居住的小區——位于西安雁塔區西安融尚第十區,19號就因一例陽性確診,開啟全小區封鎖模式。距離封鎖已過一周,原本為小區內長期供應菜品的商家,因市場采購變得困難,無法出小區,逐一關門休息。而此時因疫情被隔離的陳醫生,卻開始在小區樓下賣起了菜……
每經記者 張靜 特約記者 沙一舟 每經編輯 楊歡
還有1個小時就是12月24日,已被隔離兩天的陳醫生,開啟了她職業轉型——從一名中醫到菜販。
這天,她像普通菜販一樣,身著米灰色外套,腰前挎著黑色運動小包,零錢、筆和本子都塞進包里。從打包菜品、過稱、不太嫻熟的指尖按動著計算器,口中跟著默念每一個數字。直到微信付賬成功,這份新工作算是結束了一輪流程。
打電話詢問菜價的陳醫生 圖片來源 | 沙一舟
人們也感受到這波疫情遠比想象中更加來勢洶洶。截止12月26日晚間10時,累計確診人數485例。自12月23日零時開始,全市小區(村)、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
隨之而來,囤貨,成為人們第一個想法。囤貨,搶菜等場面的小視頻,伴隨著人們焦慮情緒,頻頻出現在手機的家人群、業主群里。
伴隨陽性病例傳播軌跡的公開,陳醫生所居住的小區——位于西安雁塔區西安融尚第十區,19號就因一例陽性確診,開啟全小區封鎖模式。
距離封鎖已過一周,原本為小區內長期供應菜品的商家,因市場采購變得困難,無法出小區,逐一關門休息。
而此時因疫情被隔離的陳醫生,卻開始在小區樓下賣起了菜……
時間回到12月21日晚上,陳醫生正將一根咽拭子放進今天最后一位核酸檢測者的喉嚨里,在喉嚨褶皺外壁處左蹭三下,右掛三下,嫻熟的采取樣本。
已連續上完三個夜班沒回家的陳醫生,拖著疲憊身軀挪到小區門口,和平日早已習慣的辛苦生活沒什么兩樣。直到門口一張詳盡的物業告示,她才意識到,疫情已經讓她下一步選擇進退兩難。
小區因6號樓有一名確診陽性病例而封鎖。也就是說,一旦被進入小區,可能就無法出來。
確診病例的樓被封控 圖片來源 | 沙一舟
“突然我特別擔心進小區后,第二天不能出來繼續檢測核酸了。”
頂著寒風,陳醫生還在小區門外徘徊踱步,把兩個從便利店買的冷饅頭大口塞進嘴里,卻遲遲不敢進小區大門。“我在西安沒有親戚,在這里也沒有家,如果不回小區,也不知道疫情期間大半夜住誰家。”
三年前,陳醫生從老家——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辭去社區醫院院長的工作,孤身來到西安進修深造中醫。
“三千年歷史看長安,所以我一定要來西安學中醫,追求夢想。”各類中藥材堆滿她在西安租的40平米公寓,中藥庫房和家對她來說是同一概念,沙發就是她平時睡覺休息的床。
三天都沒洗一個熱水澡且在外無家可歸的陳醫生,在小區門外憋著眼淚,搓搓凍紅的雙手,無奈撥通領導電話。手機那一頭的領導說,別擔心,原則上特殊工作者,目前只要有工作證明和48小時核酸證明就可以繼續出來工作。
聽完才稍微松口氣,彼時已是深夜凌晨。為了能順利出入小區,陳醫生提前準備好相關證明。
“明天如果有活,請再聯系我。”這是她進小區之前給領導發的最后一條消息。
然而,第二天當她拿著證明,準備出門工作時,卻被小區工作人員攔住。由于有確診病例,即使有工作證明,也禁止再出去。
陳醫生無奈的感嘆到:“我一個醫生啊!醫生是要救死扶傷的,疫情隔離在家什么都不能做!”
回到家中,陳醫生就開始琢磨,還能做點啥。她全身癱在沙發上,抬眼看著家中堆滿的藥材和針灸盒發呆,突然她直立起來,拿起手機,在群里快速編輯消息:“我是一名小區的中醫,可以為大家免費咨詢醫學方面的東西。我家也有針灸、中藥,可以給大家需要的情況下提供免費幫助!”
還有2個小時就是12月24日,小區業主群開始陸續發起祝福:“平安夜快樂,希望疫情下鄰居們平安、健康!”
原本應順理成章繼續醫生職業,為小區提供免費醫療咨詢的陳醫生,卻在平安夜前1個小時,臨時改變了職業方向。
小區封鎖后,她發現買菜成了難題。鄰居給她出主意,讓她半夜上買菜平臺搶購。
搶菜、囤菜成了居民生活關鍵詞。22號半夜,陳醫生試著在某手機平臺上搶菜,“半夜都搶不到菜,我40多歲的人了,當時著急的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陳醫生開始變得焦慮。
這時,在北郊做餐飲采購的朋友向她投來橄欖枝。
“陳姐,朱雀大街南郊這邊可能都要封鎖,我從北郊農貿市場可以買一些菜給你送到大門口。”陳醫生心中希望重新點亮。準備掛電話時,她強調了句:“那你干脆給我進2000元的菜,我想給我們小區的人們也分一些。”朋友也一口答應。
23號晚上11點時,當幾麻袋菜送到小區門口,隔離兩天的陳醫生,開始在樓下賣起了菜……
賣完菜后收拾垃圾的陳醫生 圖片來源 | 沙一舟
棕紅色老花鏡卡在頭頂,因為忙碌到沒有時間整理,瀟灑的短發也顯得有些凌亂。轉型后的陳醫生和大多數菜農一樣,一邊操著一口川普口音扯著嗓子喊著:“麻煩大家把隊排好買菜哈!”與此同時,手也沒閑下。一邊用不太嫻熟凍到發紅的指尖點著計算器,一邊口中跟著一遍遍默念數字,眼睛時不時瞄向包里掏出的那張褶皺白紙——上面用黑色中性筆寫滿了今日每款菜價。最后,她把顧客買好的菜放在名為“xx中醫館”的塑料袋中。直到對方微信到賬,她的這份新工作算是結束了一輪流程。
陳醫生指導老人如何用手機買菜 圖片來源 | 沙一舟
排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有人甚至叫起她“老板”。她不好意思的說:“不習慣被叫成這樣。”
這份新工作一直持續到24號凌晨3點多。把賣菜垃圾清理完,通過了將近300名微信好友驗證——這是她今天賣菜新加的朋友,逐一回復完大家的消息,已經是凌晨5點多。
2個小時后,沉睡的陳醫生突然被電話吵醒。電話那頭是一位業主無助的哀求:“我已經5天沒買到菜,沒吃上菜了,能否賣一些給我?”于心不忍,又覺得對方太可憐。24日早上7點,她硬撐著爬起來開始新一輪訂菜。這一次她墊付了4000元。
這天,室外溫度已經快到零下10度,陳醫生上午起來在樓下站了4.5個小時賣菜,直到清空完菜籃中最后一顆洋蔥。
從23號采購2000元,到24號4000元,再到25號8000元;微信采購群人數從一個500滿員,到另一個500滿員,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通過微信群,從她這里買菜。短短三天,半路出家做菜販的陳醫生,已經服務了小區內超1000名住戶。
排隊買菜的小區居民 圖片來源 | 沙一舟
由于市場菜價每天存在變動,她按照最低價賣給居民。“壓根沒想著賺錢,只要不虧的同時服務大家就行!”
平安夜當天,她賺了110元。分了一些給負責采購的朋友。“我知道他家條件也不是很好。而且下雪天,凌晨3點他就去北邊農貿市場給我們排隊買菜再開車送到南郊,很辛苦的。”
與此同時,小區里也越來越多的“陳醫生們”為大家做志愿。有主動幫忙陳醫生把貨從門口拉進來的年輕小伙,也有幫陳醫生打包裝菜的小姑娘,甚至還有幫著維護買菜秩序的大爺。
“幫我賣菜的小姑娘,雖然人家是志愿者,但我也于心不忍。這樣的情況下,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賺錢,反正我就給她發了100元。還有很多志愿者我都沒來得及說上話,人家幫完忙就默默走了。”陳醫生一直反復強調說自己要“愛死”志愿者們了!
12月25日,陳醫生從中午12點一直忙到下午7點多,一個饅頭是她這一天的主食。打掃完賣場衛生后,她緩緩坐在菜框上,連聲說到:“好累,好餓!”
隨后,發了一條關于賣菜的朋友圈。好友們評論都是不可思議她竟然去賣菜,平時幫人針灸看病的陳醫生還會賣菜?
12月26日10點多,陳醫生結束了第四天的賣菜工作。走在回家的路上,用沙啞和略帶鼻音的川普話,樂呵呵和朋友聊天。
“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想多學習一點東西,就來西安進修中醫,現在在這里被困住賣菜,能幫大家一點是一點。我打算過年以后再回四川去做中醫。等我退休后,最想回到家鄉四川涼山的農村,那邊孩子上學很辛苦,我希望我退休后回去也能幫他們做點什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