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6 18:05:06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該如何看待和應對眼下的市場呢?周末的消息又透露出哪些投資機會呢?今天,牛博士與達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16545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本周,A股繼續調整,從周四、周五的市場行情來看,上證指數出現了補跌,創業板指暫時止跌。盤面以疫情概念股和小盤股為主,新冠藥物、新冠檢測、醫療器械、中藥等表現較好。就連預制菜也是受疫情的影響,這種邏輯和2020年疫情初期類似,是明顯的“肌肉記憶”。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該如何看待和應對眼下的市場呢?周末的消息又透露出哪些投資機會呢?今天,牛博士與達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最近感覺太難了,周五上證指數直接跌穿了年線,市場情緒很差,眼下又距離春節很近了,想要短期出現整體性的行情大概比較困難,該怎么應對這樣的市場呢?
道達:的確,開年兩周大A股走得比較慘淡,盤面上除了和疫情相關的題材以外,其他多數板塊延續性很差。不過,一個好的現象就是創業板暫時穩住了,這輪市場調整以創業板為主,率先調整的板塊率先企穩,對市場來說是一個風向標。目前,創業板正處于震蕩尋底的過程。
本周后兩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出現了補跌,而且還跌破了年線,就當前的情況來看,指數暫時還沒有出現低點。下周前半段時間,上證指數大概率會出現探底回升,考慮到時間距離春節不遠了,指數很可能會是一個區間震蕩的結構,這種震蕩過程中,權重股顯然很難有持續性的機會。
至于指數的低點究竟是在春節前還是在春節后,這個很難預料??紤]到春節的因素,還是要控制倉位,不要貿然把倉位迅速加上去?,F在要做的,就是要記錄最近一些跌幅較大但頻頻出現異動的板塊,一旦創業板見底回暖,這些板塊的機會顯然更多。
盤面上,熱點以疫情概念股和小盤股為主,這些題材仍然是機會,尤其是預制菜,這幾天熱度竄得很快,周五板塊出現放量調整,短期還是當機會看待。元宇宙概念依舊活躍,本身涉及題材很多,還帶動了低位的傳媒板塊,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都很關注元宇宙,這說明官方是認可的。3月份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否會提及元宇宙的應用場景,市場也存在一定的預期。從這些層面來說,元宇宙依舊值得關注。
市場行情不好,很多投資者都很失望,機構現在也不提春季行情了,這種時候,我們要逆向思維。達哥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我們需要明確一點,今年A股是要推行注冊制的,一個持續低迷的市場該如何推行?所以,我們對于這種調整要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次回調,為后期的春季行情砸出空間,接下來的震蕩尋底,主線會逐漸清晰。
牛博士:1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文章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如何看待數字經濟中孕育的機會?
道達: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周多只數字經濟概念股已經悄然上漲了,這和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相關。根據該規劃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0%。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GDP為101.6萬億,假定按照每年6%的增長率計算,到2025年我國GDP將達到135.96萬億。也就是說,屆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3.6萬億。
數字經濟是一盤大棋,本質就是在科技層面上下功夫,利用數字科技開辟新領域的同時改造傳統行業,提升傳統行業的競爭力,建立完整的數字經濟生態圈。這個板塊可以容納非常多的資金炒作,比如說計算機、大數據、軟件服務等,涉及到虛擬現實、5G通信、數字貨幣、區塊鏈等眾多的板塊。
我很看好數字經濟,這里面大部分板塊都是處于低位,調整的時間也比較久,政策不斷出臺,今年有望走出新的一波行情。但也要清楚數字經濟不是一個新的題材,資金熱炒需要找到新意才能打出高度。
要看到數字經濟的問題并不是總量的問題,而是質量的問題,即“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目前的數字經濟更多是電商等應用方面,而核心軟件、產業應用、智能化等方面發展水平仍然不足。
有關數字經濟,《求是》上的文章講得很清楚,比如: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全面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軟件企業,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要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要促進集群化發展,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牛博士:最近兩三天還是有不少消息的,比如證監會啟動貨銀對付改革、國網今年電網投資將創新高等,應該都是利好吧?
道達:從宏觀消息面來說,沒有等到大家想要的預期,監管層面也沒有出短期利好,而是在制度上釋放長期紅利。上周末發布20條規定,科創板引入做市商機制等;本周又放大招,啟動貨銀對付改革。
貨銀對付是國際市場普遍采用的基礎制度,用于保障證券交易達成后錢券足額交收。這個改革對于我們這些普通的個人投資者沒有影響。改革同步降低結算參與人的結算備付金最低繳納比例,意味著外資進入A股交易,降低結算備付金最低繳納額比例,給外資增加杠桿,就能吸引資金進場。也就是說,市場的資金可以增加,從制度來說,屬于長期紅利。
1月13日,國家電網召開了年度工作會議,計劃2022年電網投資達5012億元。這是該公司年度電網投資計劃首次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8.84%,創歷史新高。
周二特高壓迎利好,周三便在A股有體現,調整幾日后又出利好,此次投資額度可以說是首次達到這么高的投資比例,這意味著特高壓在新能源產業鏈中脫穎而出,或將帶領賽道股反擊。相比光伏,鋰電這些板塊來說,特高壓估值相對不高,值得關注。
在新能源領域,特高壓被重視,一方面由于光伏裝機速度太快,電網建設跟不上,特高壓需要迎頭趕上;另一方面是特高壓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符合穩增長的方向,而且還是新基建,是實現碳中和的必配設施。
除了特高壓之外,近期的年度業績預告也值得關注。盡管近期市場行情不好,但是大多數業績超預期的板塊和個股依然給出了明顯的正反饋。臨近月底,接下來兩周業績披露會更加密集,業績這條線將持續成為市場主線之一。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