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輪播

每經網首頁 > 輪播 > 正文

新能源e周報 | 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600萬輛 鋰電概念股仍受資本追捧 機構稱今年電池環節將迎盈利拐點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7 10:46:34

每經記者 孫磊  李碩    每經編輯 裴健如

2022年第二周(01.10~01.14),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在資本市場出現分化。

根據Wind數據,新能源汽車題材、動力電池題材一改此前下滑趨勢,上周內分別上漲0.84%和3.50%,鋰礦題材則未能止住下滑趨勢,上周下跌3.27%。

1月11日,乘聯會方面預測稱,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有望突破600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將超過550萬輛。受上述消息影響,1月11日晚間,美股造車新勢力集體大漲;1月12日開盤,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在內的多數新能源企業也迎來大漲。有分析認為,乘聯會調高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年預期,給資本市場釋放出了利好信號。

東北證券研報稱,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市持續高景氣度。展望2022年,爆款車型供需充分互動,新勢力車型需求強勁,合資、自主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銷量有望持續高增。

同時,2021年上游原材料供需錯配導致中游材料價格暴漲,中游材料板塊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鋰電企業成本壓力大,盈利能力惡化。2022年中游材料廠商進入產能集中釋放期,主要原材料(如2021年成本占比較大的正極、電解液)整體上邊際供需趨于緩和。疊加中游龍頭上下游一體化布局的優勢,主要材料價格預計處于下行趨勢。

e數據

上周漲幅榜居前的有多家從事鋰電池業務的公司。其中,德方納米(300769.SZ)周內股價上漲20.98%居前。1月11日,德方納米公告披露,公司2021年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0億元至8.30億元,上年同期公司凈利潤為-2840.16萬元。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德方納米方面表示,2021年業績扭虧,主要系報告期內新建產能釋放,產銷量相比2020年有大幅度的增長。此外,磷酸鐵鋰市場供需偏緊等因素帶動了公司產品價格上漲。

公開資料顯示,德方納米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納米磷酸鐵鋰等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產品主要應用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鋰離子電池的制造,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以及儲能領域等。

中鼎股份(000887.SZ)則以股價周內上漲17.42%的成績位列漲幅榜第二位。1月13日,中鼎股份公告稱,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孫公司成都望錦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近期收到客戶通知,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內某頭部新能源品牌主機廠兩個新平臺項目底盤輕量化總成產品的批量供應商。本次項目生命周期為5年,生命周期總金額約為7.67億元。

民生證券表示,預計中鼎股份2021~2023年分別實現營收130.28億元、137.15億元、149.29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0.50億元、11.50億元、13.88億元,當前市值對應2021~2023年PE為26倍、24倍、20倍。隨著公司業績周期性恢復,以及智能底盤戰略的持續推進,中鼎股份有望享有估值溢價,維持“推薦”評級。

位列股價漲幅榜第三位的是蔚藍鋰芯(002245.SZ),周內股價上漲17.27%。此外,恩捷股份(002812.SZ)、華友鈷業(603799.SH)、利元亨(688499.SH)等從事鋰電池業務公司的股價上周漲幅也均超10%。

跌幅方面,小康股份(601127.SH)成為上周“負班長”。自從華為2021年12月23日發布首款鴻蒙汽車問界M5之后,“賽力斯SF5停產”“華為代工廠”等話題纏上了小康股份。2021年12月23日至2022年1月14日,小康股份股價累計下跌40.80%。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小康股份方面表示,公司以前和現在都不做代工,更不是代工廠。根據相關協議和約定,小康和華為是長期合作伙伴。小康股份負責研發、制造、交付、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周期的用戶體驗;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品控和渠道銷售。

小康股份還稱,賽力斯SF5和問界M5都是賽力斯公司的車型,不會主動停產賽力斯SF5。無論是賽力斯SF5還是問界M5,公司都會實現高質量交付。2022年2月問界M5會有小批量交付,3月開始批量交付。

天際股份(002759.SZ)上周股價下跌9.59%。1月10日晚間,天際股份發布公告稱,因信息披露、財務核算、內幕信息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公司相關責任人收到廣東證監局出具的警示函。1月11日,天際股份股價跌10%報25.74元/股,封上跌停板。

區間凈主動買入額方面,鋰電相關概念股上周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紫金礦業(601899.SH)、比亞迪(002594.SZ)、容百科技(688005.SH)、億緯鋰能(300014.SZ)、寧德時代(300750.SZ)位列榜單前五位。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1月14日,紫金礦業獲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出6686.57萬元,5日合計凈流入6.36億元,10日合計凈流入7.87億元,短期北向資金積極增持;最新北向持倉量13.18億股,占流通盤0.235%。

1月14日,容百科技獲北向資金合計凈流入3.29億元,5日合計凈流入5.29億元,10日合計凈流入6.72億元,短期北向資金積極增持;最新北向持倉量684.63萬股,占流通盤0.163%。當日,容百科技共有9個北向席位凈買入,其中花旗銀行凈流入較大,凈流入2.08億元,持倉成本135.23元/股。

市值排名方面,上周A、H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個股排位并未發生變化。市值變化方面,僅有長城汽車(601633.SH)和上汽集團(600104.SH)市值減少,而恩捷股份(002812.SZ)上周市值增長13.90%。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e大事

1. 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52.1萬輛

日前,據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近8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另據公安部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0%。

2. 比亞迪6100萬美元拿下智利8萬噸鋰礦開采權

113日,有消息稱,智利將五份鋰開采合同中的兩份給了比亞迪智利公司和Servicios y Operaciones Mineras del Norte(以下簡稱Servicios y Opperciones)。其中,比亞迪出價6100萬美元,Servicios y Opperciones出價6000萬美元,每份合同授予8萬噸鋰產量配額,兩份合同合計約占智利已知鋰儲量的1.8%。根據此前智利招標發布的內容,中標者將獲得為期7年的勘測、研究和項目開發期,最長可延長兩年,后續還將有20年的時間來生產鋰鹽。

3. 恒大汽車首款車型恒馳5正式下線

112日,恒大方面表示,恒大汽車恒馳5首車已正式下線,比原定時間提前12天。據了解,這是恒大汽車推出的第一款車型,首車下線意味著恒馳進入量產倒計時階段。據恒大汽車的車型規劃顯示,恒馳5定位于緊湊型純電SUV,售價在20萬元之下,對標奧迪Q3、寶馬X1等車型,NEDC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

4. 索尼原型車已進入道路測試

日前,索尼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田憲一郎宣布將成立一家名為Sony Mobility Inc,(索尼移動出行公司)的運營公司,并計劃在2022年春季通過該公司探索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在CES 2022期間,索尼發布了一款全新的SUV原型車(VISION-S 02),該車與此前發布的原型車(VISION-S01)搭載了同樣的電動車載云平臺,目前已開始進行公開道路測試。

e點評

華金證券分析認為,2021汽車行業在面臨疫情反復和芯片短缺的不利影響下,全年產銷同比仍實現正增長,結束了自2018年以來的三連降趨勢。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新能源車,全年銷量超過350萬輛,市占率達到13.4%,實現了超市場預期的高增長。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給驅動下,我國新能源車產業鏈逐漸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車產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預計新能源汽車有望在2022年繼續保持超預期的高增長態勢。

產業鏈方面,東方證券認為,2021年是中游材料盈利最好的一年,各環節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價,漲價后必然帶來產能投放速度的增加??紤]各環節擴產計劃及擴產速度,木桶效應仍有效,部分環節產能吃緊和技術迭代放緩可能演繹為鋰電池或新能源車生產的瓶頸,成為量價齊升的潛力板塊,預計2022年隔膜和溶劑可能成為產業鏈里的短板。隨著新產能投放,預計核心材料價格將趨穩甚至回落,未來一段時間內電池端的整體成本將出現下降,而下游價格上漲趨勢非常確定,隨著電池毛利率提升疊加規模效應帶來費用率下降,電池環節迎來盈利拐點。

制表:每經記者 李碩(數據來源:綜合Wind、東方財富截至1.16

上周重點關注鋰電池正極領域個股,華安證券分析認為,在行業發展進程中,鋰電池產業鏈中的電池、負極、電解液、隔膜環節已經初步完成行業整合,頭部企業市占率較高,而正極材料環節因為其產品多樣性,技術迭代快等因素,一直保持著較為分散的局面,其中,三元材料企業較磷酸鐵鋰材料企業表現更為明顯,前1~5名市占比差距僅為4%。預計排名靠前的企業將會不斷擴充產能,以滿足下游電池廠商的需求,并依靠技術優勢及規模效應,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華鑫證券認為,當升科技(300073.SZ)深耕正極領域,技術路徑覆蓋廣,前瞻性布局錳鐵鋰、固態材料、超高鎳等技術路線。20211~9月公司實現營收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5%,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5.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7%,對應單噸正極盈利約1.5萬元/噸,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整體而言,當升科技所在賽道成長屬性佳,公司業務布局清晰,成本、性能有望在行業持續占優,搶占市占率,持續高速成長可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8680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