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際視野下的藝術金融發展:謀勢數字經濟 打造生態圈獨特競爭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8 17:08:40

◎1月18日,由西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成都傳媒集團、濰坊銀行主辦,西南財經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圓滿落幕。在這場面向全球直播的盛會中,國內外藝術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翹楚圍繞“藝術品數字化資產建構”的主題共同探討藝術金融發展前沿熱點,用金融、數字助力藝術發展,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每經記者 張祎    每經編輯 廖丹    

1月18日,由西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成都傳媒集團、濰坊銀行主辦,西南財經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承辦,每日經濟新聞執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圓滿落幕。

本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不但是藝術金融學科的一次深度交流和探討,同時也是2021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全球大會的主題活動。2021年11月4日,2021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全球大會以成都、倫敦為雙主會場,以巴黎、阿姆斯特丹等40余個城市為分會場,在線上盛大舉行。

受疫情影響,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也最終采用了線上論壇的形式進行。在這場面向全球直播的盛會中,國內外藝術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業界翹楚圍繞“藝術品數字化資產建構”的主題共同探討藝術金融發展前沿熱點,用金融、數字助力藝術發展,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我們相信,文創產業和金融要素彼此融合將會更加深入、更加創新、更具價值。”成都市新聞出版局(成都市版權局)局長師江在為本屆年會致辭時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成都將繼續深化文創金融創新試點,加大對文創企業的扶持力度,同時用技術革新賦能文創產業發展,創新藝術品數字化資產憑證路徑,構建完整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鏈。

城市護航文創企業發展

文化,塑造著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城市,也在為文化發展提供更多滋養。

三年多前,成都將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作為城市未來戰略方向,提出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游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并明確了具體建設路徑。

與此同時,成都此前將西部金融中心納入了其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而隨著近期《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頂層設計的出臺,支持高質量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等六大體系正在成渝地區加快構建和形成。

在各項戰略規劃下,成都的文創產業迎來發展紅利期。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上,成都市新聞出版局(成都市版權局)局長師江在致辭中介紹,近年來,成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金融中心,文創產業增加值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2020年文創產業增加值達180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10%,標志著文創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和重要經濟增長點。

此外,在文創產業和金融要素融合的趨勢下,成都還創新構建了以“債權融資+股權投資+路演孵化+金融科技”四大路徑為支撐的文創金融生態體系。

例如,債權融資方面,成立中西部首家文創銀行,創新開發“文創通”貸款產品,支持超260家企業貸款,金額超17億元;

股權投資方面,設立的西部首支文創產業基金已完成嗶哩嗶哩電競、成渝百景等直投項目和子基金投放,成功對接全國5家頭部子基金、26家優質文創企業落地投資成都;

路演孵化方面,成立的文創金融路演中心幫助東極六感等路演企業獲得超3.8億元股權投資,全市221家文創企業被納入上市培訓計劃;

金融科技方面,成立天府文創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政務+投融資服務的“天府文創云”平臺,實現“辦文創事,上文創云”。

“我們相信,文創產業和金融要素彼此融合將會更加深入、更加創新、更具價值。”師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成都還將實實在在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繼續深化文創金融創新試點,加強與金融機構創新合作,深摸文創藝術機構核心需求,拓寬文創企業投貸聯動新渠道,加大對文創企業的扶持力度;

二是不斷深化金融科技創新,用技術革新賦能文創產業發展。推動數字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探索區塊鏈+IP融資服務體系,創新藝術品數字化資產憑證路徑,構建完整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鏈;

三是健全完善風險防范機制,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守意識形態安全和金融穩定底線,為文創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技術變革倒逼藝術金融數字化轉型

從大會主題看,中國藝術金融年會連續兩年將科技視角下的藝術發展作為關注焦點。

第六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以“藝術與金融科技”為主題,展望“藝術+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模式。本次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金融年會則將大會主題確定為“藝術品數字化資產建構”,進一步探索藝術金融與數字經濟融合之道。來自國內外藝術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袖、企業高管相聚“云端”,對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藝術金融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了精彩討論。

“技術驅動藝術金融業務管理全面創新,倒逼傳統藝術金融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李永強在本屆年會上表示,隨著數字經濟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藝術金融領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如何因時而謀,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題。

英國創意與文化技能協會主席唐納德·海斯洛普(Donald Hyslop)指出,即使在疫情期間,藝術品和古董的銷售仍然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強化了藝術品作為穩定的投資資產,并產生可觀的利潤。而隨著元宇宙的出現,圍繞藝品的生產以及這些領域的商業化產出,將創造出更多的收益。

一面是藝術品市場與藝術品產業的發展不斷推動藝術金融服務壯大,一面則是市場規模的拓展、結構的分化和業態的生發帶來的復雜環境。

對此,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教授提出,“要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穩定發展的可能”。他認為,基于新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場景建構,正在重塑藝術金融發展新業態,為藝術金融的發展與轉型轉向提供了新的可能與抓手。有別于傳統藝術金融,數字藝術金融發展除了概念態、形態、業態、生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構以數字藝術資產為核心的生態形式,即數態。

近年來,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作為解決數字資產問題的可能路徑,已被應用于藝術品市場。對此,NEOM文化總監康納·羅切(Conor Roche)表示,區塊鏈使NFT成為可能,可用于證明與數字資產相關聯的NFT的真實性以及儲存位置。

“以前數字藝術很容易被復制,沒有價值,最初的版本和任何復制的版本沒有什么不同,現在這些都改變了,數字藝術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商品。”康納·羅切指出,NFT為數字藝術品的交易建立了市場,使數字藝術的創作、銷售和交易成為可能。

億評科技董事長、元気星空創始人孔中表示,數字藝術加NFT已經形成從單人作品到系統作品演變,人工智能的深度參與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藝術的視角。從市場整體來看,目前NFT的作品中美術類作品還是主流,而音樂和視頻將會是NFT下一個重要的發展賽道。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劉雙舟則從NFT唯一性、不可分割性、不可篡改性、可交易性等特性出發,表達了對NFT強監管的態度。在他看來,目前很多NFT都歸到數字藏品或數字藝術品進行交易,既然屬于文化藝術品,就要受文化藝術品經營管理方面的政策監管,應當以監管和規范為契機,更好地促進數字藝術品市場的發展。

需進一步完善藝術金融生態圈

據2021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2020年,全球藝術市場總銷售額達501億美元,中國市場份額占比20%,位居全球第二。接下來,中國的藝術市場還有哪些新的成長空間?支撐點又在哪里?

據山東財經大學中國藝術金融研究院院長張志元觀察,大多數經銷商和收藏家對數字藝術的積極態度,數字藝術資產在整個藝術品資產中的比重將會進一步上升,其金融屬性、社交屬性也會更為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數字藝術品的交易額僅為6600多萬美元,占到當年藝術品交易額的0.6%,而在2021年上半年這一交易額達到13億美元,同比增加了747%。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教授也指出,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化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越來越多的文娛企業通過上市和資本結合,產生了規模化效應,資本和技術對文化產業形成規模效應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全局角度看,在藝術品市場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構建一個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藝術金融生態被視為推動市場持續繁榮的“穩定器”。

在這一生態體系中,銀行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濰坊銀行董事長顏廷軍在會上介紹,近年來,該行研發推出多款藝術金融產品和與之配套的服務模式,打造形成了集藝術品融資、藝術品倉儲、藝術家策展等于一體的服務鏈條,目前已累計投放藝術金融類貸款150億元,涵蓋書畫、珠寶、瓷器等多個領域,有力支持了藝術市場融資需求,推動了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不過,也有與會者認為,需要進一步加強生態體系建設。

“近幾年雖然我國藝術金融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參與主體過于單一,主流的金融機構基本上還沒有涉及藝術金融的相關業務,藝術金融生態仍然很不完善。”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陜西文化交易所執行董事王媛認為,完整的藝術金融生態圈需要有銀行、保險機構、文交所、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投資機構等各類金融主體的參與,解決資金的來源、資產保管、產品交易等各種不同的需求。

“從文化產業視角來看,金融是金融,文化是文化,‘兩張皮’的現象還是很嚴重。”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董事長張志兵也指出,文化與金融的對接還存在真偽難以界定、價值難以評估、流通退出不容易三大障礙,影響了金融進入到文化產業。在他看來,文化產業真正與金融融合必須有一個發展路徑,首先是產權化,其次是資產化,再是金融化,最后證券化,以分別解決登記確權問題、價值評估問題、資金流通問題以及大眾參與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藝術金融年會 數字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