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30 17:33:36
◎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也帶不動基金發行市場的清淡。甚至還有多只在1月份才開始募集的基金都公告延長募集期限,其中也包含了頭部基金公司的產品。“賣不動”成為了很多渠道人士掛在嘴邊的感嘆。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進入2022年,新基金發行的“寒意”還在持續蔓延中。根據Wind數據,截至1月30日,今年1月份新成立的基金總數僅有80只,與去年1月相比直接腰斬;發行份額只有818.31億份,創下2019年6月以來的新低,與去年同期的5661.65億份相比更是直接下降了85.55%,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其中,1月新發的股票型基金份額僅有25.45億元、同比大降96.8%;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的份額也僅有628.27億份,與去年1月份的4302.78億份相比縮水嚴重,其他類型的基金情況也與此類似。
在這樣的情況下,近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掀起一股“自購潮”,向市場傳遞出積極信號。而春節之后的第一周也將有22只新基金開賣,其中權益類基金將占到大半壁江山。
自今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就持續低迷,市場調整幅度較大。整個1月,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下跌7.65%和10.29%,創業板指更是一口氣下跌了12.45%,不論盤面還是個股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本周二和周四都出現了4000多只股票下跌的極端行情。
受市場表現影響,權益類基金1月份的業績可以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普通股票型基金1月份的平均回報為-9.96%,混合型基金凈值也平均下跌了7.05%,凈值下跌超過10%的權益類基金數量(份額分開計算)超過2400只,跌幅最大的已經下跌了將近23%。
市場的持續調整與權益類基金業績的低迷顯然極大地影響了投資者的熱情,而這就直接影響了新基金的發行情況。
根據Wind數據,每經記者將今年1月份的新發基金情況與去年同期做了一個對比,讓大家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其中的變化(統計基金發行數量和規模時,剔除轉型基金和后分級基金)。
縱觀這個數據,可以發現每一個類型的基金無論在基金數量還是發行份額方面均有著非常大幅的下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可以說今年1月的發行幾乎是停滯了。哪怕是和2021年12月相比,1月份的新發基金相關數據也是非常慘淡的,也體現了投資者熱情的明顯退卻。
事實上,今年1月有多只爆款基金出現,背后也有明星基金經理加持。例如兩天大賣了60億元的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陸彬掌舵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成立時規模53.34億元,還有被市場寄予厚望的、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智遠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首募規模也達到了47.63億元。
但從整體情況來看,即便是明星基金經理的光環也帶不動基金發行市場的清淡。甚至還有多只在1月份才開始募集的基金都公告延長募集期限,其中也包含了頭部基金公司的產品。“賣不動”成為了很多渠道人士掛在嘴邊的感嘆。
在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作為市場的重要“壓艙石”,掀起了一股自購潮,對外傳遞出積極信號。包括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廣發、工銀瑞信、嘉實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紛紛出手,自購旗下基金,自購金額5000萬元至2億元不等,并且都承諾持有至少一年。
Wind數據顯示,基金公司對偏股類基金的自購規模明顯放量多出現在市場階段性低位,例如2009年1月、2014年12月、2015年7~8月、2018年12月等。而從2019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的規模水平也有所提升。招商證券統計了近年來22次大規模自購后的市場數據后發現,大規模自購后未來1個月萬得全A上漲的占比為60%,也從側面體系了機構大規模自購對市場信心恢復起到的積極作用。
不僅是基金公司在行動,多位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產品近日也接連公告稱,將放開限購、“開門迎客”。其中不乏張坤、劉格菘、朱少醒等在內的公募圈“頂流”,也向市場釋放出正面信號。
每經記者統計發現,春節后的第一周,也就是從2月7日開始,將有22只新基金陸續面市。在這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一共有16只,并且除了1只平衡混合型和1只偏債混合型基金外,其余全部都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反映出機構投資者對于節后市場的積極看法。
在這其中也不乏明星基金經理的新作,例如由銀華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李曉星、張萍掌舵的銀華心選一年持有A將在2月7日正式發行,信達澳銀是星濤的新基金信達澳銀遠見價值A則將在2月9日開賣等。亮點不少,不知道節后的投資者會不會買賬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1068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