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06 19:01:27
每經記者 程雅 每經實習編輯 楊夏
在熱切地盼望中,北京2022年冬奧會拉開了大幕。隨著冬奧會的進行,賽場上運動員們奮力拼搏的英姿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冰雪運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滑雪、滑冰等運動也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的選擇。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圖片來源:新華社
冬奧會助推了冰雪產業的發展,復星旅游文化(01992.HK,以下簡稱復星旅文)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冬奧會的召開從產業政策、消費需求、資本涌入等維度全方位推動中國冰雪產業集聚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復星旅文作為全球冰雪休閑度假領域的企業,將受益于冬奧會效應。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以來,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人,相當于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參與冰雪運動。
中國是全球冰雪產業增速最快的一個市場,預計未來兩三年,我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次會超過5億人次,超七成(70.35%)參與冰雪運動是為了娛樂休閑,15.78%是為了強身健體。
圖片來源:《“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截圖
復星旅文相關負責人表示,冰雪運動的熱潮早已開始,冬奧會的臨近與舉辦將這股熱潮推向最高點,而冬奧會效應僅僅是一個開始,到2025年,國內冰雪產業規模會突破萬億。目前,中國參與冰雪運動的消費者以中高端收入群體、年輕人與初中級愛好者為主,這些群體有很強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未來這項運動有望像歐美一樣,向全年齡段發展,中高級滑雪愛好者會越來越多。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前述復星旅文相關負責人認為,冬奧會的召開已使大眾對冰雪運動的關注度與參與度與日俱增,也大幅帶動了冰雪產業基礎設施及周邊產業的發展,有力確保了這股冰雪熱潮的延續。而對標歐美市場,滑雪作為冬季最主要的休閑運動之一,早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伴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及產業的進步,冰雪運動也一定會成為中國百姓所廣為熱衷的運動。
據山西證券研報,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持續發展,2020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2.74萬億,增加值為1.07萬億,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總產出下降7.2%、增加值下降4.6%。預計2025年有望達到5萬億市場規模,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從結構上來看,中國體育產業也已經從傳統體育制造用品業為主的模式,逐漸向體育制造、體育服務、體育消費多元結構的產業模式轉變。民眾對于騎行、水上運動、冰雪運動、攀巖、垂釣、馬拉松、馬術等新型戶外體育項目需求不斷上升。
此外,冬奧會從冰雪運動、冰雪旅游、冰雪裝備、冰雪產業投融資等方面全面提升冰雪行業熱度,在北京冬奧會、冰雪出境旅游回流、旅游消費升級以及冰雪設施全國布局等供需刺激下,預計2021-2022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將達到3.0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到3233億元。
該復星旅文負責人同樣也表示,冬奧會不僅大幅提升了冰雪運動在中國的熱度,也推動冰雪經濟快速升溫,包括冰雪度假、休閑餐飲、培訓業務、學具租售等相關配套服務行業的迅速壯大,也為地區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注入強勁動力。“而復星旅文在冰雪領域打造的是一個生態,是全產業鏈的布局,這將有助于公司全方位分享冬奧會‘溢出效應’的紅利。”該負責人稱。
但另一方面,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仍不明朗,也讓外界對冰雪運動、冰雪休閑度假旅游的蓬勃發展存有一絲隱憂。
不過,前述復星旅文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確實對冰雪旅游行業造成了一定沖擊,但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常態化,冰雪旅游也正逐步恢復,復星旅文近日剛開業的Club Med長白山度假村就取得了1月25-26日連續兩日滿房的成績。
其次,冰雪旅游需求結構向周邊游、家庭游發展。2020-2021年冰雪季期間,在冰雪旅游的客源構成方面,本地用戶占比約60%,冰雪旅游本地化特征較為顯著。同時,在旅行時間方面,冰雪旅游用戶傾向中短期旅游,其中選擇2-3天出游時長的用戶最多,約49.4%,其次為選擇4-5天出游時長的用戶,約36.1%。
此外,在該負責人看來,疫情也加速倒逼中國冰雪產業向中高端方向發展。冰雪產業的主力消費群體較為關注質量、品質、衛生等方面,因此,未來冰雪產業投資也要盡量避免低端化、同質化的盲目跟風,而應向高端、創新的方向布局。
“得益于冬奧會的大力推動,我國的冰雪產業已得到長足的發展。但相較歐美,中國目前的冰雪產業尚處較為初步的狀態。產業鏈布局方面,投資將向冰雪產業鏈更深的環節延伸,除了雪場等基礎設施之外,滑雪裝備等冰雪周邊產品,以及滑雪培訓、冰雪度假等冰雪服務業都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復星旅文相關負責人說道。
此外,該負責人還表示,放眼中國冰雪市場,相對于巨大的冰雪消費需求和未來市場增長潛力,高端、地標級的冰雪旅游項目仍極為稀缺,呈現出供需嚴重錯配的狀態。加之高端大型滑雪場所具備的高門檻和難以復制性,使其往往較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抗風險與競爭能力也強得多。因此,大型項目往往也更受資本青睞。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