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0 21:20:45
每經特約評論員 曹中銘
虎年首個交易日,前后14次發布延期回復公告的啟迪環境再收深交所關注函。在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詳細說明2021年巨虧原因,包括“是否存在跨期利潤調節、進行財務‘洗大澡’的行為”。關注函還對啟迪環境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回復去年10月關于是否涉嫌嚴重虛增資產、財務造假的關注函,將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個人以為,對于問題公司,要防止其利用年報實施財務洗澡行為。
2021年10月,有媒體發文質疑啟迪環境8個在建工程的金額出現嚴重虛增情況,其中有3個項目甚至未開工。基于此,深交所當日就對啟迪環境下發關注函,要求啟迪環境自查并說明多個在建工程是否涉嫌嚴重虛增資產、財務造假。但從2021年10月29日開始,上市公司連續多次發布延期回復公告,時間已超過3個月。上市公司一大理由為核查涉及的工作量較大,無法及時回復。這樣的理由顯然站不住腳,畢竟,相對于年報披露,三個月的時間也已足夠,而啟迪環境涉及的只是在建工程而已。即使是核查,個中的工作量也要小得多。
在今年1月28日披露的業績預告中,啟迪環境預計2021年預虧38億~48億元。相對于其目前60億元左右的市值,預虧金額并不小。不過,由于預虧涉及到相關停建項目、擬退出項目的計提資產減值,以及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的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而相關在建工程又被多家媒體質疑財務造假,因此,深交所質疑啟迪環境財務洗澡行為也并非沒有原因。
事實上,除啟迪環境外,另一家被市場質疑利用年報實施財務洗澡行為的上市公司為歐菲光。繼2020年巨虧后,今年1月底,歐菲光發布公告稱,預計2021年虧損19億~27億元,主要原因涉及七個方面,其中包括資產減值、補充損失等。深交所在隨后下發的關注函中,要求上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一次性計提大額減值的情形”。
無論是啟迪環境還是歐菲光,其巨虧的一大原因均與一次性計提大額減值有關,這也成為眾多巨虧上市公司“通病”。然而,也正是大額計提,成為某些上市公司操縱財務數據、實施財務洗澡的工具。
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報曾經出現非常離奇的一幕。比如連續兩年虧損后,第三年盈利,或者一年虧損一年盈利,類似現象在多家上市公司中出現。而根據規定,上市公司連續3年虧損的,將被暫停上市,而像連續兩年虧損后又出現盈利的,則很好地規避了暫停上市甚至終止上市的風險。而且,一些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恰到好處”,比如只盈利數百萬元甚至只盈利幾十萬元。像這些上市公司的年報,顯然也存在財務操縱或財務洗澡的嫌疑。
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于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財務會計報表要素、會計計量、財務會計報告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在實操過程中,不依規行事的上市公司大有人在。這無形中會導致財務數據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不及時等現象出現。
而且,實施財務數據操縱或財務洗澡行為,本質上也是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既違反了《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也有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更嚴重違反了《證券法》等法律法規。因此,對于上市公司利用年報實施財務洗澡的行為,應堅決說“不”。
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年報實施財務洗澡,筆者認為可從多方面著手。一方面,上市公司自身要遵紀守法,按章辦事。不觸及法律法規的紅線,不逾越規章制度的底線。身正影子才不會歪;另一方面,審計機構應忠于職守,勤勉盡責。既需要審計機構具備職業勝任能力,也需要具備相應的職業操守。此外,監管部門的從嚴監管也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實施財務造假(包括操縱財務數據與財務洗澡)的上市公司,有必要讓其付出慘重的代價。該移送司法部門的移送司法部門,該退市的強制退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