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4 19:45:20
◎公布的名單共有建設高校147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建設學科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布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2月14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深入推進新一輪“雙一流”高校建設有關情況。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經國務院批準,“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更新公布,新一輪建設正式啟動。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有關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雙一流”建設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必須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首輪監測數據和成效評價,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委依據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按照“總體穩定,優化調整”的原則,經過“雙一流”建設專家委員會研究,以需求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以比選為手段,確定了新一輪建設高校及學科范圍。
公布的名單共有建設高校147所,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建設學科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布局59個、工程類學科180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92個。
(名單詳見文末)
值得注意的是,為增強建設動力,完善約束機制,對首輪建設成效并未完全達到預期、相比同類學科在整體發展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成長提升程度方面相對偏后的部分學科給予警示,相關學科應加強整改,2023年接受再評價,屆時未通過的,將調出建設范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本輪給予公開警示(含撤銷)的首輪建設學科名單包括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藥學、內蒙古大學的生物學、遼寧大學的應用經濟學、東北師范大學的數學、上海財經大學的統計學等。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表示,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學科,體現著國家對相關學科水平的認可,更是對相應學科沖擊世界一流的美好期待。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的布局結構,體現著滿足國家發展多樣化需求的狀況。這種結構應該是動態變化的,建設學科是能進能出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與首輪“雙一流”建設名單相比,第二輪建設名單將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淡化身份色彩。
對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所有中國高校的自覺追求和行動目標,要有世界一流的視野和格局。“雙一流”重點在“建設”,學科為基礎,而不是人為劃定身份、層次,派發“帽子”,更不是在中國高校中劃分“三六九等”。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從首輪建設情況看,一些建設高校對“雙一流”建設堅持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的理解還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作為身份和層次追求,存在擴張規模、追逐升級的沖動。新階段“雙一流”建設應當堅持以學科為基礎,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發展新模式,引導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優勢領域和方向上創建一流。
“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靜寰表示,對“雙一流”院校和學科實施分層分類建設評價,鼓勵和引導不同類型建設院校和學科合理定位,凝練特色,在各自領域爭創一流,不僅是為這些院校和學科自身發展考慮,也出自全面深化高教體系改革的任務,特別是支撐國家發展全局的戰略目標需要。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自主確定建設學科并自行公布。
第二輪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教育部獲悉,第二輪建設以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十四五”期間國家戰略急需領域作為指引調整建設學科的指南,對擬建設學科的匹配度、水平和發展質量等進行綜合考查,尤其是加大基礎學科、理工農醫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布局。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雙一流”建設堅決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一是建設動態監測中,定性描述與定量數據相結合,不把“帽子”和論文數量等作為監測點,加大質量、貢獻和內涵建設成效的監測,并有充分“留白”空間,高校可將特色成效寫實性描述。
其次,在建設成效評價中,注重體系性、診斷性、集成性和發展性。突出質量、服務和貢獻。
上述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強調,堅決摒棄數論文、數帽子的做法,不簡單以論文數量、排名變化、帽子數量等作為評價指標。關注代表作質量、高層次人才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及成果情況等,重點考察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投入、社會服務貢獻。
三是在認定建設范圍中,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基本門檻,把學科內涵建設、特色發展、質量水平作為基本依據,突出建強促優,綜合設置認定條件,不與各種大學學科排名、論文指標等掛鉤。
史靜寰表示,近期教育部發布的一系列相關文件都要求強化學科重點建設,按照基礎研究、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的不同規律和需求標準,完善多元評價體系和常態化監測系統,逐步淡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身份色彩。
“接下去,如何通過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全面加強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來完善高等教育的分類建設評價體系,全面促進并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體系性、系統性和綜合性發展水平,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深層要義。” 史靜寰說。
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