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貸款10萬創業,風投謹慎,財政兜底支持!浙江省放大招,大學生創業有的放矢?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7 18:48:26

◎對于10萬起步的貸款支持,放眼創投領域的資金傾斜尺度稍低,但在專家看來,浙江省特色化的商業積淀已經讓這里長期保持創業活力,尤其在電商及“互聯網+”帶動下,已經有相對完善的體系可供借鑒,以較低投入激活創業者早期商業運維有的放矢。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大科技時代,動輒百萬、千萬投資是風投機構在創投界的高頻操作,但對同樣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生來說卻錙銖必較。

機構專業投資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業啟動艱難,卻并非走投無路——地方政府在促進就業安排的同時,也適度安排財政予以兜底支持。今日,浙江省再次放出搶人大招:10萬兜底貸款。

不限戶籍、政府代償比例最高100%

古往今來,浙商的發跡讓江南商業四季如春,這里不僅有傳統輕工業重鎮,也有享譽全球的電商堡壘,所謂指尖上的創業在這里啟航并不是一句空話。一眾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浙商成為全國乃至全球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與服務的輻射重心。

時至今日,省外務工人員在浙江已有2300萬,再加上全國高校畢業生在今年可能超過1000萬,浙江省率先發起“搶人計劃”,其開出的創業貸款代償比例最高100%的條件引爆輿論。

在今日(2月1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陳中表示,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及來浙創業,可以申請10萬~50萬的創業貸款;如果創業失敗,貸款10萬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償80%,貸款10萬以下的全部由政府代償。

此外,大學生從事家政、養老和現代農業創業的,政府給予10萬元的創業補貼;大學生到這些領域工作,政府給予每人每年1萬的就業補貼,連續補貼3年。大學生到浙江實習的,各地提供生活補貼。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發放每人3000元的求職創業補貼。

陳中還強調,在浙江,省外務工人員與本地戶籍的勞動者享受同等的就業創業服務和政策。這意味著,外地高校畢業生到浙江創業申請相關補貼及貸款服務的,將不受戶籍限制。他表示,浙江省要抓住這個機遇,大力引進高校畢業生。

10萬進行網絡創業仍可對接剛需

對于10萬起步的貸款支持,放眼創投領域的資金傾斜尺度稍低,但在專家看來,浙江省特色化的商業積淀已經讓這里長期保持創業活力,尤其在電商及“互聯網+”帶動下,已經有相對完善的體系可供借鑒,以較低投入激活創業者早期商業運維有的放矢。

此前,2015年發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就提及,根據支持創業擔保貸款發展的相關意見,認定網絡創業的,有創業要求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但缺乏創業資金的在校大學生,可以申請不超過30萬元的貸款;合伙經營或創辦企業的,可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針對所提及的“網絡創業”,廣州市社會學院高級研究員彭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新經濟帶動下,剩余人口紅利正在嘗試新的變現方式。“很多新浙商用最小的經營成本實現B2B、B2C,也讓更多業態利用科技互聯網萌生平臺化運作的新模式,企業運維的成本和人力資源要求進一步降低,比拼的是挖掘新市場需求的潛能。”

前述政策中也有提到,家政、養老及現代農業創業將重點補貼。彭澎指出,就目前趨勢來看,家政服務和養老康健需求很大,但就大學生群體而言,多數在供職意愿上與之分歧較大。

“主要在于情感因素上,不希望直接從事相關事務,但社會上依然有很多需求和供給存在匹配失調,因此從創業的角度來說,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將現有資源進行調度,大學生有其在專業和理念上的優勢,借助財政的支持,依然能夠小投入大產出。”彭澎這樣說道。

當然,具體到貸款的流程,彭澎指出,相關財政的支持并非普惠性質,需要根據創業者的實際情況而定,特別是一些還沒有落地經營的創業者或難順利獲得貸款。參照廣州去年發布的相關政策來看,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創業擔保貸款核銷資金以及獎補資金均按照市、區兩級財政分級負擔,因此對于借款人申請的資格認證有著明確規定。

即便是有注冊公司的小微企業進行貸款,也需要提供企業在職花名冊及新招用人員資格材料等,這意味著借款人或單位需要有成型的公司化運營體系和基礎人員配置才有望獲得申請資格。彭澎亦表示,財政對于沒有注冊公司以及想要先借款再創業的年輕人來說依然是謹慎的。

風投參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趨弱

一方面,地方政府出于促進就業的安排,財政傾斜可以調動社會各界創業的積極性,但另一方面,鑒于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需求,發揮專業創投支持的還要依靠市場化的投資機構,但對于支持大學生及畢業生創業這件事,業內反饋的意愿卻偏謹慎。

“準確的說是意愿趨弱。”華南某知名早期投資機構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大科技環境下,都是科學家創業,大學生創業有著其思維和能力的局限性,而且曾經的商業模式創新熱已被業內詬病太多,缺乏技術創新的投資很難在未來獲得效益,更無從談社會價值。

以浙江省為例,投中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全省新設立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846只,同比提升45%,位列全國新成立基金數量第一;但是從當地投資活躍度來看,已跌出前三,全年交易數量僅966起,交易規模172.4億美元。

從行業的分布來看,運輸物流、金融、能源等領域大熱,但需要指出的是,相關領域涉及技術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幾乎沒有早期甚至天使輪融資單位,而在各地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的背景下,機構關注的重點在于學科帶頭人,特別是在芯片研發、無人駕駛等領域愿意下注。

“如果是新科技,那一定是看中技術門檻,學歷要求不說,學術要求都很高了,部分博導都不一定拿到融資,何況是大學生。”另有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這并非對大學生創業有所歧視,而是基于專業的角度,大學生的“創業激情”早已不是專業機構看重的點。“要看項目本身,光模式創新沒用,我們現在還要求消費項目帶有科技含量,起碼有個專利,或者是數據驅動。”

機構投資人之所以謹慎,一方面是競爭所迫,缺乏比肩行業一流技術水準的項目顯然是有瑕疵的。另外,由于多數機構都拿政府引導基金的錢,前述投資人表示,很多政府引導基金都要求投科技,而這些恰恰是大學生早期創業團隊所欠缺的。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47479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