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字節跳動28歲員工離世,公司披露事發過程:搶救41個小時無效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3 21:06:39

◎如何更好地平衡多行業員工工作與生活作息,加強對高強度工作人群的健康引導,已經不僅僅是商業話題,更是公共話題。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2月23日下午,字節內網發布消息確認,當天13點43分,28歲吳姓員工搶救無效離世。

22日晚間,吳姓員工的太太在業主微信群發聲求助的截圖在網絡流傳。截圖內容稱,老公(吳姓員工)于字節跳動猝死身亡,年僅28歲。輿論由此發酵。

據字節跳動內網兩次發文回應,吳姓員工是在健身房運動時舉止異常,由教練撥打120叫來急救人員到場救治后送上救護車,離世之前被搶救了41個小時。字節已承擔全部醫治費用,還將向家屬提供撫恤和關懷。

這位員工的猝死是否和互聯網加班文化有著必然的聯系,目前沒有定論。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騰訊、字節等互聯網大廠也陸續公開表示取消996、減少加班。

大廠的加班文化仍是困擾年輕人到點下班的一大因素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25643(圖文無關)

不過,公眾對事件關注的背后,在記者采訪中,也有業內人士直言,事實上,不只互聯網大廠,許多民企、國企其實都存在996,甚至也都發生過員工猝死情況。

顯然,如何更好地平衡多行業員工工作與生活作息,加強對高強度工作人群的健康引導,已經不僅僅是商業話題,更是公共話題。

搶救41小時后確認猝死

字節內網對此事發布了兩次說明。

在首次說明中,字節在內網發文回應了猝死的傳聞,稱該同學在健身房運動時舉止異常,由教練撥打120叫來急救人員到場救治后送上救護車,在醫院搶救中。并附上了事發到就醫的時間線:

2月21日18時,吳同學前往中衛通健身房運動。

18時56分,吳同學在運動約1小時后出現頭暈現象,進入茶水間休息。健身房教練發現舉止異常,上前詢問。吳同學自述可能是低血糖,教練隨即為他倒了一杯糖水,并通知行政前臺啟動SOS值班號。

19時09分,保安經理取得血壓計到場支持,為吳同學測量血壓后,建議聯系同事陪同就醫。在此期間,吳同學出現嘔吐現象。

19時18分,教練撥打了120電話。同期,保安經理與在場另一位安保對吳同學實施CPR急救(兩人均持有急救證書)。

19時30分許,120急救人員到場救治,后將吳同學送上救護車。截至2月23日0時30分,來自醫院的反饋,吳同學情況危重,目前仍在搶救中。

在第二次的聲明中,字節確認了吳姓同學搶救41小時后離世的消息,并表示公司已承擔全部醫治費用,全力提供后勤支持。公司還將向吳同學家屬提供撫恤和關懷,協助處理好相關事宜,盡力幫助其家人渡過難關。”

健康咨詢行業的從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高強度的上班或加班以后,身體的內分泌代謝狀態往往都很脆弱。

“此時去健身,會導致內分泌代謝狀態的進一步惡化,不僅無法放松身體,反而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壓力,很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高發。”該人士表示。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不健康的狀態下強行運動,大多數死因是“心源性猝死”。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后1小時內發生的以意識驟然喪失為特征、由心臟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其死亡的時間與形式都在意料之外,被稱為“心血管疾病最常見、最兇險的死亡原因”。《中華全科醫師雜志》發布的文章中指出,我國SCD發生率為41.84/10萬,每年猝死人數達54.4萬例,居世界首位。

平衡員工工作生活作息上升為公共話題

去年開始,以互聯網行業為代表的反內卷的聲音已經此起彼伏。

所謂“996”,是指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是在互聯網快速擴張時代的產物。并且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996成了硬性要求。

目前,隨著平臺經濟普遍進入轉型期,反對低效卻極其消耗的996成了大勢所趨。

去年8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發布了10個超時加班典型案例,提示用人單位違法行為風險,促進依法規范用工,明確勞動者維權預期,引導勞動者依法理性維權。

隨后,在2021年11月,騰訊發文執行965工作制,即9點上班,6點下班,工作5天。隨后,字節跳動被爆出采用“1075”工作制,即早上10點上班,晚上7點下班,工作過5天。快手、vivo等互聯網大廠也相繼表態,宣布取消996、大小周制度。

今年2月14日,攜程推出了“3+2”的混合辦公模式新政策,從3月起,允許其員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遠程辦公。攜程對此表示,既是疫情防控所需,也希望借此緩解員工照顧家庭、帶孩子的壓力。李成東認為,攜程的這一舉措是大勢所趨。

改革工時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高強度作息的行業從業者來說,一年兩次體檢十分有必要。

“每一個猝死的人如果嚴格的按照每6個月進行一次身體檢查,基本都能從檢查結果里發現異常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檢查雖然無法避免類似風險,但提前發現、提前治療、提前預防,就會給高強度工作的人群對自己身體一個正確認知。對于公司來說,體檢有問題的員工,及時調崗、調休、治病,減少工作期間猝死在崗位上的概率。”這位行業人士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