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4 21:24:37
◎項目整體已處于完工狀態,印有“33-39層5A甲級寫字樓發售”字樣的廣告牌還懸掛在項目外墻。由于沒有對外營業,臨街商鋪全部大門緊閉,從玻璃窗看進去一片狼藉,均還未裝修,門上貼著招租或者轉賣的字條。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中迪禾邦名下兩處估值合計約15.8億元的資產,正在打折處置。
第三次被擺上貨架,兩處資產從拍賣轉為變賣,變賣價格僅相當于估價的5.5折。
被變賣的兩處資產,是位于成都東客站的中迪中心36.5畝地塊和位于東二環旁的中迪·創世紀A區。據悉,兩處資產此前都分別進行了兩次司法拍賣,但最終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和司法拍賣競價周期為1天不同,變賣周期為60天,競買人在60天內變賣期中的任一時間出價,變賣自動進入到24小時競價倒計時;24小時競價周期內,其他變賣報名用戶可加價參與競買,競價結束前5分鐘內如有人出價,則系統自動向后延時5分鐘(循環往復至最后5分鐘內無人出價)。
相比司法拍賣,變賣程序讓買方有了更多的考慮時間。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曾經成都東客站商業板塊中的重要一環,在2013年拿地之后,中迪中心曾于2018年8月開工,以“恒樹疊翠”、“寬街窄巷”等特色規劃理念,對外宣稱是中迪禾邦在成都繼中迪•創世紀之后的又一標桿作品,2019年項目曾一度傳出將推出建面70—200平方米的商辦產品,然而隨著中迪禾邦“爆雷”,項目再無動靜。
據悉,中迪中心共有兩宗地塊,一宗面積約29畝,一宗面積約36.5畝,將要變賣的就是后者。土地估價報告顯示,將被拍賣的這宗地塊面積24339.14平方米(折合36.51畝),土地用途為商業用地,樓面地價3291元/平方米,評估價約4.4億元。
該地塊此前已分別于2021年12月29日、2022年1月22日進行了兩次拍賣,第一次起拍價約3.08億元,第二次起拍價約2.46億元,但兩次拍賣都因無人報名流拍。
另一宗正在變賣的資產,位于東二環旁的中迪·創世紀A區也有著與該地塊相似的命運。
公開信息顯示,中迪·創世紀廣場A區項目是成都市成華區成華大道新鴻路363號-4層至39層在建工程,包括-4至-1號車位、-2層至6層商業、4層文化設施(文化會館)、5層電影院、3-9、11-24、26-32層酒店、33-39層辦公設施及配套用房,樓頂甚至設計有直升機停機坪。建筑面積總計126280.93平方米,出讓商業土地使用權面積11975.31平方米,容積率6.92。
2021年10月30日,項目第一次拍賣,評估價約11.39億元,起拍價約7.97億元,折扣約7折;到2021年11月18日第二次拍賣時,起拍價下調至約6.38億元,折扣約5.6折。
不到一個月,中迪·創世紀A區的拍賣價值已下降約1.6億元,兩次拍賣均因無人報名而流拍。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中迪·創世紀A區時看到,項目整體已處于完工狀態,印有“33-39層5A甲級寫字樓發售”字樣的廣告牌還懸掛在項目外墻。由于沒有對外營業,臨街商鋪全部大門緊閉,從玻璃窗看進去一片狼藉,均還未裝修,門上貼著招租或者轉賣的字條。
項目內部有些荒涼 每經記者 陳利 攝
記者走訪發現,項目就位于二環內側,毗鄰成華大道新鴻路,出行方便,周邊生活氛圍較濃厚。隔著二環路就是其B區項目,已有酒店、商場等入駐。
不過記者從物業方了解到,目前B區寫字樓入駐情況并不理想,“還沒過半”。
事實上,此次兩宗資產的變賣均是由于銀行與中迪禾邦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由相關銀行申請強制執行。需要注意的是,自2018年起,中迪禾邦就開始出現嚴重虧損。
“實際上中迪禾邦很多項目并不是其主動拿下的,而是為了償還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而承接的不良資產,其中就包括了中迪·創世紀項目。”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中迪禾邦東客站項目雖然拿地很早,但其出讓條件相較于周邊項目來說更為嚴苛。如同樣的土地出讓條件,緊挨項目的佳年華廣場可全部進行出售,但中迪禾邦項目只有30%能對外銷售,另外70%需要自營。
這也導致原本并不“富裕”的中迪禾邦在2020年出現流動性危機。當年2月,一張中迪禾邦公司群截圖顯示,“因公司目前資金困難,加上疫情影響,無力支付2020年1月以及2月工資”;同時,其打出“再造攀成鋼”廣告語的項目中迪中心(位于東客站旁)也陷入停滯。
據知情人透露,中迪禾邦目前重心在處理已有資產,今后預計也不會再新增資產。
與此同時,中迪禾邦創始人李勤控股的中迪投資(*ST中迪,000609.SZ)近年來盈利能力也不斷下降。2020年11月,*ST中迪發布公告稱,為盡快回收資金,防止地產項目損失對公司整體經營造成更大的影響,公司決定對現有各房地產投資項目分階段、分步驟進行全面處置,并不再獲取新的房地產開發類項目,退出現有的房地產二級開發領域。
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2月,李勤因涉嫌違法犯罪被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公安局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
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103,657.66元,同比減少43.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7,266,669.97元。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利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