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2 08:06:42
每經編輯 盧祥勇 易啟江
3月1日晚,海底撈發布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張勇卸任海底撈CEO,繼任者是現年43歲, 被稱為“最牛服務員”的楊利娟。
楊利娟在海底撈從最普通的服務員起步,1998年接管簡陽海底撈第一家老店,成為店長。2018年,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楊利娟進入大眾視野。去年5月,楊利娟曾以 16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 進入《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
除了“最牛服務員”出任CEO,當日,海底撈還公布,36歲的李瑜和38歲的王金平,分別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和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
為幫家里還債輟學打工,從服務員做到CEO
張勇和海底撈的故事早已被市場炒得爛熟,1994年,三次創業未果的張勇發現小火鍋在成都很受歡迎,一心想著賺錢的他意識到了其中的商機。當年春天,他拉著技校同班同學施永宏與各自的女友,在四川簡陽開了第一家海底撈,店里只有4張桌子,十分不起眼。但憑借肯吃苦、肯服務的態度,海底撈很快成了火鍋界的一哥,2011年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的書更是將海底撈推向神壇。
楊利娟的經歷也頗為傳奇,為幫家里還債,楊利娟早早輟學到了簡陽縣城,干起了服務員。因為機智利索,被上門吃飯的張勇一眼看中,開出160元工資挖她,這比她當時120元的工資高出了不少。 面對高薪承諾,楊利娟并沒有接受,直到原先工作的飯館老板去其他城市發展,才加入海底撈。彼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朱萬平 攝(資料圖)
加入海底撈第一年,楊利娟家中曾遭遇債主上門逼債,張勇聞知,直接劃出800元幫她解圍。1999年,為了維護海底撈在西安的店面,身高不到160、當年只有21歲的她,曾帶領員工在半夜與60多個手持器械的鬧事者對峙。
19歲時,楊利娟就成了海底撈簡陽第一家店的店經理。
21歲時,楊利娟被張勇派去西安,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統管100多名員工。彼時,初入西安的海底撈還籍籍無名,楊利娟通過一桌一桌地抓顧客,讓海底撈在西安市場站穩了腳跟,為走出四川、實現跨區域運營奠定了基礎。
2012年起,楊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撈所有門店運營,從這一年開始,海底撈走出國門,在新加坡開了海外首家門店,2013年進入美國。 她是海底撈四大創始人之外、少數持股的高管之一。 2018年9月26日,隨著海底撈董事長、創始人之一張勇,以及當時任海底撈首席運營官的楊利娟敲響港交所的銅鑼,海底撈在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
2021年5月,楊利娟以16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進入《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比上一年增長150%。楊利娟在2021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中排名第七。
根據公告,此次人事調整,楊利娟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負責監督集團的管理及戰略發展,并繼續負責“啄木鳥計劃”的落實與推進。此委任亦是強化公司治理架構的重要舉措,能夠進一步加強改善措施的落地力度。
張勇卸任CEO后,將繼續擔任海底撈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
關停300多家火鍋店,海底撈去年預計至少虧38億
2021年,因快速擴張疊加疫情影響,海底撈經營未達預期。2021年11月5日,海底撈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表示,將于2021年12月31日前, 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 ,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在當時發布的公告中,海底撈宣布由楊利娟全面負責“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包括海外門店,果斷采取措施進行整合。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今年2月21日早間,海底撈公布了2021年的業績預告。
公告稱,預期將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 凈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 海底撈表示,對比2020年收入約為人民幣286億元,本集團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超過40%。
預期虧損主要歸因于:
一、2021年300余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人民幣33億元至人民幣39億元。
二、全球持續變化和反復的疫情,2020年、2021年門店網絡快速擴張以及本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等對海底撈餐廳經營狀況帶來的沖擊。
股價上看,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交所掛牌,發行價為17.8港元/股,盤中一度飆升至19.64港元/股,市值摸高1000億港元。
至2021年2月,海底撈股價達到歷史新高的85.75港元/股,總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億港元,不過之后一年時間,海底撈股價開始大幅下滑。
截至2022年3月1日收盤,海底撈股價18.06港元/股,市值1006.7億港元,距離2021年2月85.75港元/股的高點跌幅超78%,市值蒸發約369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
據界面報道,在2021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張勇表示,“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2020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張勇說道,“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2021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了。”
張勇認為市場把海底撈和他神化了,“2015年之后進入快車道,帶來了表面繁榮?,F在遇到困難,我負責地告訴大家,如果這次我僥幸過關,我能把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來類似的困難還會發生。”
外部環境方面,如今,川味火鍋、重慶火鍋、銅鍋涮肉、潮汕牛肉鍋、魚火鍋等賽道越分越細,越來越多的新火鍋品牌在市場上崛起,加上各路明星也紛紛加入了火鍋的競爭,除此之外,新興的小龍坎、蜀大俠等火鍋,也對海底撈造成了競爭壓力。
與之相對應的,海底撈龍頭地位受到威脅,標準化服務模式是否還會被當代年輕人買單?市場后續會給出答案。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App、胡潤研究院、界面新聞、Wind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