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6 17:07:28
◎站在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控制回撤和不控制回撤,似乎都是說得通的。關鍵看你這一筆投資,是否是閑錢,是否在短期內還有其他重要的用途。還有一點,你是否對你布局的方向,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是否看清楚了基本面。如果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那么是否要去控制回撤這個問題,可能也能夠得出一些答案了。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本周市場繼續調整,尤其創業板指數連續下跌,近一個月來第三次探底了。而在這個階段,很多基金的凈值出現明顯回撤。
于是,一個困擾基民多日的擔憂再次出現,面臨基金凈值大幅回撤,到底忍還是不能忍呢?
如果繼續忍受,那么可能面臨基金資產持續縮水,會對心態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不能忍了,那就是認賠出局,一旦未來市場出現反彈,甚至是重現牛市,那么未來的上漲,與你就毫無關系。
確實,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時間,有超過500只基金回撤幅度超過16%。據Wind統計,如果是相對前期高點,有超過1000只基金回撤幅度超過30%。這樣的矛盾,確實很難抉擇,而且似乎有些無解。
關于“回撤”的問題,市場上流傳過一段著名私募林園的講話——控制回撤的都是窮人,富人從來不看回撤,熊市如果不滿倉,牛市就和你一點關系都沒有。很多人一看大佬買了一家公司,半年后跌了30%,就開始消化,覺得這個大佬不行了,或者說水平不過如此……只有窮人才總想著賺盡每一分錢,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頂級投資人的思維,更多是先衡量基本面,基本面沒問題,只要價格合適就買入。至于買了之后跌多少,頂級投資人不會太關注,不會去控制回撤……回撤這個也沒法去控制,它跌了30%,你控制回撤了,結果行情反轉,你怎么辦?
上面的文字,就是私募大佬林園對“回撤”這件事大概的看法。文字中,有多少是林園的原話,似乎也沒法考證,但從說話風格從他多年來的投資風格來看,出入應該不大。
對于林園的觀點,確實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爭議,盡管這個話題并不新鮮,但放在任何時候,尤其是股市下跌的時候,都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
在Z哥看來,之所以林園的話飽受爭議,主要是因為他把投資者劃分了階層,富人怎么看回撤?窮人怎么看回撤?這就得罪了很多人。但是,站在林園的角度,買他的私募產品的人,多數都是富人。而富人買了產品,就算是回撤20%、30%,甚至是40%,這些人依然是富人,所以相對而言,富人對于回撤的容忍度要高得多。私募大佬只需要給富人做好心理按摩,基本上就沒事了。
但是,對于公募基金而言,絕大多數購買者都是普通個人投資者,其中有很多人本身財富就不多。本來,他們想靠著投資基金,從而在較短時間內去實現財富的增長。所以,如果不控制好回撤的話,不但無法實現短期目標,反而會讓原本積累起來的財富化為烏有。其實,這也是理財產品為什么要對投資者類型進行分類的原因。
所以,站在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控制回撤,和不控制回撤,似乎都是說得通的。Z哥覺得,關鍵看你這一筆投資,是否是閑錢,是否在短期內還有其他重要的用途。還有一點,就向林園所說,你是否對你布局的方向,有比較清晰的認識,是否看清楚了基本面。如果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那么是否要去控制回撤這個問題,可能也能夠得出一些答案了。
最后,Z哥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基金小每”的入口:
大家只需要識別這個二維碼,就能找到"基金小每",另外,在微信公眾號"理財不二牛"的下方菜單欄,也能找到"基金小每"的入口。
"基金小每"是一個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也要慢慢熟悉一下它的功能,愿今后能為我們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如果大家有何疑問,也可以在"基金小每"中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737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