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要“三管齊下”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6 22:00:32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在當前大國競爭的背景下,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對于我國提高創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從制造業大國邁向制造業強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在當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制造業的發展,對于穩就業,穩增長和穩投資;對于擴大中等收入階層;對于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筆者認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要“三管齊下”,從規模、集群和升級三個方面,加大力度,扎實推進,以取得實效。

首先,做強做大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穩住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個大國、一個超大特大城市,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其規模息息相關。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4%,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這是近年來我國制造業占比首次回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服務業受疫情影響尚未完全恢復有關,也與近年來積極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密切關系。在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1%;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2.4%。2021年,高技術產業投資比上年增長17.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3469億元,增長17.1%。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占制造業近半壁江山,且保持兩位數增長,是穩定制造業增加值占比的主要因素;持續的較高水平的制造業投資,是促進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平穩回升的有利因素。

保持制造業比重穩定已成為事關國民經濟全局的重要課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在2022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或提高制造業占比成為關注重點。之所以要高度重視保持制造業比重穩定,是因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主導的基礎部門和重要命脈。制造業穩定增長,就業才能平穩增加,實體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保持制造業占比穩定,應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其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正在開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對于培育企業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先進制造業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點技術和產品創新生態體系建設,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保持制造業占比穩定,還要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世界各國重新意識到制造業在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為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要鍛造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領先地位;要補齊短板,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建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和供應鏈。

其次,加強以創新集群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集群,形成制造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和韌性產業鏈?,F代產業集群與創新集群息息相關。從世界范圍或一個大國來看,這就是創新區位的問題: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可以形成創新集群?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創新需要若干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如人才、資本、基礎設施、創新生態,甚至氣候,不是每個地方都具備這些條件的。進一步的問題是,什么地方有產業、什么地方沒有產業,即產業集群。也就是說,創新集群必然帶來產業集群。由于創新成果產業化會在更大的范圍實施,所以,產業集群的空間范圍往往大于創新集群。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中寫道:“一個國家能夠持續并且提高生產率的關鍵在于,它是否有資格成為一種先進產業或者重要產業環節的基地。”這里的基地,就是創新和產業集群之地。

創新集群需要好大學和好生態,它們是可以培育的。但每個創新集群都有著別的地方不能模仿的一些創新要素,或者源于本地的力量。這種力量植根于本地資源和文化中,這是創新地理學,或者新經濟地理學的重要認知。不同的創新集群就是要使得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的空間生成、集聚,并催生出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和新服務,乃至新行業和新業態。

當下,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或“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正成為空間布局國家戰略的重要目標。區域集群的本質是什么?或者說,區域經濟布局的核心是什么?是創新集群和產業集群。創新集群的規模和質量決定著產業集群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水平,進而決定著區域集群的高質量發展。產業集群中的產業主要是指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先進制造業的頭部企業和主干企業一般都存在于大國經濟的核心區域,像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它們是中國先進制造業,乃至現代產業體系的承載區和策源地。

再次,加快制造業產業升級,形成以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體系。經過長期的持續努力,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已經獲得長足進步。我國已經是工業體系最健全的國家,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就是充分的證明。然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制造業產業升級刻不容緩。根據產業發展的新態勢和新格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現代產業體系的引領者和主要組成部分。發展到一定規模和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石,是一國或地區經濟現代化的主要標志。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別就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謀劃未來產業提出了構想和要求。綱要指出,“構筑產業體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航空航天和海洋裝備看似新增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是因為它們增長較快,成為萬億級的產業,故從高端裝備制造業中分離出來。這種情形以后還會出現。綱要還指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仗扉_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和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都是動態演化的,未來產業就是明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和服務業,它們的發展將加快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以產業的現代化力促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