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8 15:21:49
◎什么是“現代中醫藥服務體系”呢?張紅偉說,現代化的服務體系是參考西醫結構,逐步建立以大型中醫院為主體、下級綜合醫院中醫科為骨干、社區鄉鎮中醫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個體中醫診所為補充、結合數據化信息化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
每經記者 安宇飛 每經編輯 梁梟
近年來,中醫藥行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東陽光(600673,SH)董事長張紅偉也帶來了五項關于中醫藥發展的建議。
張紅偉認為,中醫藥是一個寶庫,在我國傳承了幾千年,默默地為人類健康發揮獨特作用。但是長期以來,中醫藥發展存在很多不足,如中醫藥人才隊伍緊缺、醫務人員積極性不高、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不足等等。
因此,張紅偉建議從構建現代中醫藥服務體系、強化中醫藥隊伍能力建設、加強中醫藥材基地的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強化宣傳普及力度這五個方面入手,促進中醫藥行業的發展。
東陽光董事長張紅偉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為什么要構建“現代中醫藥服務體系”?張紅偉認為,這要結合傳統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來看。傳統的服務體系主要表現為: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分級診療推行效率低;醫院、醫生、病患三者關系痛點多。
張紅偉稱,1999年執業醫師法頒布,曾經遍布十里八鄉的“鄉間郎中”逐漸被迫退出。目前,中國醫院的醫生是以科班出身的西醫為主,據統計到2019年后我國中醫院數量占醫院總數僅為15.2%,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病人難以找到好的中醫大夫。
不僅如此,張紅偉還表示,傳統化的中醫藥服務體系是不完善的。“病人的日常疾病通常會就近尋找醫院治療,而目前大多醫院僅有西醫醫師,對中醫有需求的病人需要前往專門的中醫院尋找,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及成本,這就成了阻礙中醫藥發展的一大問題。”他說。
因此,張紅偉認為,構建現代中醫藥服務體系是促進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式。
那么,什么是“現代中醫藥服務體系”呢?張紅偉說,現代化的服務體系是參考西醫結構,逐步建立以大型中醫院為主體、下級綜合醫院中醫科為骨干、社區鄉鎮中醫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個體中醫診所為補充、結合數據化信息化建設完善的服務體系,真正做到分級清晰,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全民受益。
在張紅偉看來,近年來,中醫醫院正面臨人才匱乏的局面。具體來說,基層中醫院的中醫師、中藥師數量的不足,受制于工作條件、薪酬空間、個人發展空間等因素,優秀中醫藥人才不愿服務基層,中醫院校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招不進、留不住”,中醫藥人才比例低且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和優秀中醫藥人才缺乏。
人才是各個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為了解決上述難題,張紅偉提出了“強化中醫藥隊伍能力建設”的建議。中醫藥隊伍能力,指的是中醫藥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和道德素養。
張紅偉表示,應該加強中醫藥隊伍能力的建設,重視人才的培養,盡可能多地提供中醫技能培訓和與先進地區中醫院進行工作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并充分調動中醫藥人才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發揮專家作用,構筑穩定的人才隊伍,從而為中醫藥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句大眾熟悉的廣告詞是“藥材好,藥才好”。這句廣告詞也體現出中藥材對中醫藥行業的重要性。
張紅偉認為,中藥材是中醫藥的基礎,中藥材生產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中藥材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全國各地規范化的中藥材基地較少,建設進度緩慢、缺乏長遠規劃;中醫藥材養殖不規范,品種雜亂、管理粗糙、采收處理不細致不科學,致使質量不高。
因此,張紅偉提出“加強中醫藥材基地建設”的建議。他認為,從宏觀層面上,中藥材基地建設符合國家農業經濟發展目標與規劃,符合國家農業產業化和中藥現代化發展政策,有利于推動中藥向現代化、產業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
從農業角度,張紅偉表示,中藥材基地建設對農業經濟的增長,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科技含量,增加農民收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效益等方面都會產生積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