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醫美行業亂象叢生 強監管同時需提高準入門檻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7 22:33:39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在今年央視“3·15晚會”中,調查揭露了醫美培訓亂象。另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投訴數據,2015年到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長近14倍。

隨著醫美行業的強勁增長,近年來監管方面也在不斷升級。相關部門及行業自律組織先后發布了《關于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醫療美容主診醫師備案培訓大綱的通知》和《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等監管文件。

產業發展過程中,由落后到領先,由混亂到秩序,由野蠻生長到規范運營是需要一定過程的,上述監管政策的出臺,對醫美行業的規范健康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然而,近年來,醫美行業仍然投訴不斷。這一方面由該行業的特殊性質所決定,醫美行業兼具醫療和消費雙重屬性,對服務醫生的醫學專業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則是由于行業門檻過低,其中很多給他人造成傷害的醫美從業者,其實并不是醫生。

為實現提升產業服務能力和減少消費者投訴的目標,筆者認為,除了加強監管之外,還應當從提升從業人員及行業進入門檻、禁入黑名單制度以及信披更透明等方面入手。

第一,應提高從業人員的門檻。《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目前國內合法的醫美機構大概有1.3萬家到1.5萬家,而非法或無證的機構達到了8萬家。持證上崗的人數約有3.8萬人,而非法無證上崗的人數達到了10萬人。

參考金融、醫療、廚師、司機這些嚴重關乎消費者利益的行業,其從業人員都有嚴格的準入機制,并非是培訓一周就能上崗。同時,兼顧醫美產業服務的專業性,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分級準入,按照服務內容不同,對個人發放不同等級的從業資格,而對需要手術的相關服務,應嚴格執行醫生的準入標準。

第二,應規范機構的準入和禁入制度。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對轄區內在醫美行業非法行醫的“黑診所”進行檢查、關停。同時,還需要建立全國范圍內的禁入黑名單制度,以免不法分子換個馬甲后,繼續混跡于醫美行業,損害行業形象,危及消費者利益。

第三,行業自律組織應當發揮更大作用。除“出了問題”后靠監管介入,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不容忽視。建議由監管部門牽頭組織行業協會進行消費者教育、行業黑名單披露和行業服務標準披露等,多個維度提高行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逐步消除消費者與醫美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

第四,消費者自身需提高防騙意識。醫美消費屬于較高的消費層次,消費者理應對此有清醒認識,而不是貪圖便宜跑到“黑診所”實現自己的美麗夢想,那樣做的結果,很可能是美麗與錢財兩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