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1 19:27:16
◎具體來看,今年前3月每月新成立的券結產品數量分別為20只、4只、26只。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3月,新基金成立的數量僅有53只,而券結產品數量則是達到了26只,基本占據了半壁江山。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412392
都說2021年的A股對投資者并不算友好,新能源板塊“一騎絕塵”,大消費板塊“墜入谷底”,偏股型基金分化格外嚴重。
然而,2022年一季度,A股的操作難度并沒有減輕,甚至還有了加重的跡象,新能源板塊成為“重災區”,只有抱住煤炭、地產、原油等板塊才有可能“浮出水面”求生。
與此同時,新基金發行熱情驟降,8只基金前后宣布發行失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趣的是,被視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重要抓手之一的券結產品,在一季度亮相的新品數量創出了新高。
2022年一季度,上證指數險些擊穿3000點關口,跌幅超過10%。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跌幅分別超過14%、12%。
賺錢效應的持續缺失,導致新基金發行持續降溫,開年以來更是先后有8只基金宣布首發失敗。
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基金成立數量達到了121只,2月隨即跌破100只,3月新成立的基金數量僅剩下了53只;發行份額也從1月份的1074.09億份,跌至3月份的415.66億份,輕輕松松地打了4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一季度新基金發行驟然降溫,但是同期采用券結模式的基金數量則是創出了近4年新高。
Wind數據進一步表明,今年一季度新亮相的券結基金數量達到了50只,而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同期分別為6只、15只、24只。具體來看,今年前3月每月新成立的券結產品數量分別為20只、4只、26只。值得注意的是,剛剛過去的3月,新基金成立的數量僅有53只,而券結產品數量則是達到了26只,基本占據了半壁江山。
“這可能是由于3月份大家集中銷售自家的券結產品有關,畢竟2月份是比較低迷的。”某大型券商財富管理人士表示。
不過,從發行規模上來看,券結產品的首發規模也難以擺脫快速縮水的困境,發行總規模為250.36億元,約占新基金發行總規模的12%。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只有建信沃信一年持有A和安信遠見成長A兩只產品的首發規模超過20億元;另外,上投摩根沃享遠見一年持有、中歐多元價值三年持有、工銀瑞信核心機遇和嘉實內需精選4只產品的首發規模超過了10億元。
從基金公司來看,天弘基金和中歐基金在一季度期間,均有4只券結產品成立,前者均為指數型基金,后者更多的是偏股型基金。嘉實基金和中泰資管同期也分別都有3只券結產品成立。
近兩年來,證券公司加速推進傳統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模式轉型,以創造機遇、降低證券公司對傳統通道業務收入的依賴。代銷產品很多時候被視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重要方向,券結基金模式也被視為重要抓手之一,迎來了較快速度的發展。
2021年新出現的券結QDII基金和券結FOF基金,首發超過50億元爆款新品數量達到了9只。
盡管2022年以來券結產品的發行規模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剛剛過去的3月,在新基金數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券結產品數量卻追平了去年12月26只的月度新高記錄。
“去年年底就覺得A股不是很便宜,現在跌下來正是相對較好的時機。盡管不知道底部在哪兒,但風險則要小得多,客戶體驗感要好很多。”滬上某網金人士表示。
“今年以來,基金銷售比較困難,基本上是近兩年的冰點。3月份,我們確實推動了核心公募基金的銷售,也希望能給客戶提供更好的資產配置選擇。”滬上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表示。
事實上,券結基金能有效協同券商、銀行、公募和投資者的利益,券商在幫助公募做大保有量的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傭金激勵,貢獻托管等增量機構業務收入。特別是券商產品貢獻的傭金收入,在整個券商傭金收入的比例是在不斷提高的。此外,券結產品以優質的定制產品或將形成獨特優勢,撬動代銷杠桿并沉淀客戶,將資金留在券商體內循環。
“自2021年以來,券商對公募和私募產品的研究,無論是在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加速,從而為推出優質券結產品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前述滬上網金人士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