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品牌觀|推進綠電交易市場機制需“三管齊下”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0 22:30:23

每經特約評論員 朱一木 周琪 包晨

全面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為我國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方向指引。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函復《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同意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試點。我國正式啟動綠色電力交易。這也是繼國家開展綠證交易后又一促進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舉措。

綠電交易有三重價值

綠電交易特指以綠色電力產品為標的物的電力中長期交易,用以滿足電力用戶購買、消費綠色電力需求,并提供相應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同時能夠引導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直接與發電企業開展交易。

在政策端,綠電交易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需要。綠電交易能夠反映綠電的環境價值,在引導全社會更加主動消費綠電的同時,增強綠電在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力,以更低成本實現中國的能源轉型,滿足環保約束。綠電交易和碳市場掛鉤后,用戶可以選擇直接購買綠電來扣減碳排放總量,相比核證自愿減排量(CEER)來說更容易實現,綠電市場和碳排放權市場的聯動性將進一步加強,能夠進一步推動綠電交易發展。

在市場端,綠電市場需求在提升,供給成本在下降。需求側方面,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電力消費側用戶實現降耗減碳主要有四個途徑:投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采購綠證、進行碳排放權交易、采購綠電。相比之下,綠電交易通過采購綠電實現用電減排,限制較低,且是最實際的減排方式,更加符合市場的需要。對于用電企業來說雖然綠電的價格較高,但其中包含的環境價值可以幫助企業更快實現綠色轉型。供給側方面,新能源發電的度電成本逐年下降,已逐漸進入平價時代。根據有關研究結果,未來光伏發電和海上風電的建設成本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而未來燃煤發電的度電成本將進一步上升。

在監管端,綠電市場有助于建立靈活可靠綠色電網,提高電網調度運行經濟性。長期以來,中國電源和電網投資以計劃電量和管制定價為主。隨著綠色電力大規模并入電網,傳統的計劃手段可能造成過度投資、效率損失的問題。通過建立發展綠電市場,引入市場機制引導電力資源的靈活配置,從而提升系統電源結構配置,更好地發展綠色經濟。同時,由于中國電力資源分布不均,集中發電地和集中用電地間隔較遠,電網管理的阻塞會增加電網調度的成本。因此,引入綠電交易市場,能夠保證系統高效率、低成本運行,從而實現電網的綠色、健康、經濟發展,降低中國能源轉型的成本。

三大問題需對癥下藥

我國的綠電交易啟動于2021年,市場剛剛建立,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綠電交易市場不夠成熟。我國綠電交易仍然是以自愿交易市場為主,沒有實現配額強制交易與自愿交易的融合,這就降低了綠電交易市場需求端的活力。目前,我國綠電自愿交易市場的電力消費者僅局限于大型的跨國企業集團或者有強烈出口需求的企業,綠電對于龐大的內需企業群體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二是綠電交易市場化交易機制缺失。我國的綠電交易市場尚未完全形成市場化定價機制。目前,主要有兩種交易方式,一是通過電力直接交易方式購買綠電,二是向電網企業購買綠電。受限于度電成本以及區域壁壘和地方保護阻礙,產生了跨區域綠電交易的難題,造成了綠電市場化定價機制的部分失靈。

三是綠電市場與其他政策及市場機制的銜接尚需完善。在綠電交易市場開放后,我國出現了綠證交易、綠電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三類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市場機制。一方面,綠電交易市場與碳交易市場可能存在重復支付環境費用的問題;另一方面,綠電市場和綠證市場的證電關系也存在著機制差異。綠電市場作為連接綠證市場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黏合劑”,需要在市場機制的銜接方面進一步完善。

基于以上問題需要對癥下藥,筆者建議“三管齊下”推動綠電交易市場機制建設。

一是推進綠電交易市場多元化發展。首先,我國綠電交易市場目前的交易標的主要還是風電和光電,需要適時添加交易標的,使更多、更高效的綠色電力加入綠電交易市場,擴大綠色電力交易的適用面。其次,目前我國綠電交易缺失配額制的強制綠電交易市場,這就使得許多企業缺乏對于綠電的購買興趣和需求。因此,未來我國需要根據綠電交易市場發展的成熟度實施配額制的綠電交易,提高綠電交易雙方的活躍度。

二是探索綠電交易新機制和新模式。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不同地區間的發展極不平衡,這就阻礙了全國統一綠電交易市場的建立。因此,我國需要探索并建立合理完善的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來解決這一頑疾,實現綠色電力就近消納和跨區域綠電交易的協同運行,努力構建統一市場體系下的綠電交易價格機制和綠電追蹤配套機制。

三是促進“電-證-碳”不同市場機制的銜接和協同發展。綠色電力對于電力消費者的意義在于其蘊含的綠色低碳價值,需要全國碳市場或國外碳關稅對于綠電零碳特性的認可。因此,我國的相關部門需要對綠電進行背書,讓綠電的碳減排能夠得到國內碳市場和國外碳關稅的認可,合理化綠電的高溢價。這對于高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專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