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2 22:17:16
每經評論員 胥帥
4月10日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意見》明確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工作原則,并從六個方面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筆者認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影響廣泛,資本市場也將極大受益。
最近兩個交易日,A股物流板塊集體大漲,當中就有“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利好刺激。消除交通、物流運輸的地域阻隔,這是相對容易實施的標準操作。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標準不是拘泥于個別行業管理的微調,而是規則的標準。規則的標準不是要走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之路,而是通過規則建設打通經濟循環的梗阻。這些梗阻就包括地方保護主義、生產要素的人為割裂、資源市場活力不足等。
地方保護主義的一種表現就是對地方企業的過度“關愛”。而市場的邏輯是通過競爭完成資源配置,效率高低決定生產資料的分配,這必然導致市場主體的清算和淘汰兌付。但在地方不斷通過稅收、財政補貼、訂單買斷等方式輸血后,形成了市場的軟約束機制。推導到資本市場,這也容易造成一些殼股被不斷炒作,不少投資者篤定垃圾股有國有資本兜底。無論垃圾股跌多深,似乎懸崖邊總有一雙兜底的手,隨時可以拉一把。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出之前,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點名“僵尸”企業,明確對于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僵尸”企業,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推動出清。不難看出,這是對A股“僵尸企業”的雙重暴擊。全國統一大市場既然強調市場,兜底邏輯就不復存在。
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還會讓偽“小而美”無所遁形。一直以來,一些企業打上“小而美”的標簽,在資本市場獲得了超過平均水平的估值。當中存在一些依靠行政壁壘或者地方扶持的偽“小而美”,這些企業依靠的不是生產效率、管理效率、競爭力等剛性指標,而是通過地方設置禁入門檻、獨家壟斷銷售等方式存活。盡管這種方式令偽“小而美”獲得最大利潤,但傷害了整個區域的效率和收益,是隱性成本外部化的一種表現。
《意見》里提到,“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一旦該項政策貫徹實施,資本市場的一些偽“小而美”就會露出馬腳。投資者可以觀察的一些重要指標就是毛利率、市銷率、產能利用率等。同樣,打破地方保護主義,會讓更有競爭力的真“小而美”擴張,對這類有效率和競爭力的企業構成利好。
最后,市場的作用就是消滅短缺,通過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來提升供給。最近兩年,提及較多的是供需錯配。簡單說,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開支周期不同步,下游需求暴漲導致上游供給不足。恰好我國不少重要資源分布在一些偏遠地區,其市場觀念和環境難以和發達地區相提并論。全國統一大市場要解決要素和資源市場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一旦供給釋放,這不僅有益于平抑高燒不退的產品價格,還能以市場力量打破自然壟斷。《意見》的一個明確目標,就是要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支持企業發展,進而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誰能更快提高產銷量,誰就能在資本市場享受估值溢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