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8 10:48:28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 趙雯琪 陳婷 王紫薇 王郁彪 每經實習記者 楊昕怡 每經編輯 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4.11-4.17),我們共盤點了10件熱點新聞事件。
1、【京東3246名小哥增援上海 同時緊急招募保供騎手】
4月16日,記者從京東方面獲悉,京東物流在全國范圍內招募并調集共計3246名快遞小哥、分揀員等一線抗疫保供人員在一周內前往上海增援,目前絕大多數已抵達上海。此外,為疏通“最后一公里”,4月15日晚,京東通過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官微發布信息,向全社會廣泛招募京東配送騎手。
未來商業短評:上海疫情困境下,電商平臺面臨著一場超負荷大考,一方面,上海區域訂單的激增程度也已經直逼“雙11”;另一方面,疫情因素導致物流配送腸梗阻,許多當地小哥無法出門配送,因此需要補充大量外來、眾包配送運力。抗疫已到關鍵時刻,居民對物資的需求愈發迫切,但相信隨著越來越大規模的、更具專業性和契合度更高的運力模式的進行,壓力也會得到緩解。
2、【奈雪的茶Q1新開pro店43家 受疫情影響5%-15%門店無法營業】
4月14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運營情況,報告期集團新增37間奈雪的茶茶飲店,關停3間奈雪的茶茶飲店,并將3間奈雪的茶標準茶飲店轉為奈雪PRO茶飲店。本季度受疫情影響單日約有5%-15%的奈雪的茶茶飲店暫時無法營業,另有單日至多約25%的奈雪的茶茶飲店僅能提供自提/外賣服務。
未來商業短評:一季度部分門店無法營業一定程度上會對奈雪的茶當季利潤造成較大影響,而這給新茶飲玩家們的啟示則為,未來經營情況及運營細節仍將與疫情緊密相關,在后續企業戰略制定之時,規模收縮、產品降價、運營維穩等或將成為關鍵詞。
3、【阿里自有品牌“淘寶心選”將消失 升級為“喵滿分”】
4月13日消息,淘寶心選近期正進行品牌升級,將從一個獨立的生活方式消費品牌,轉而為天貓超市提供自有商品,聚焦年輕家庭人群。“淘寶心選”這個品牌將會消失,升級為全新品牌“喵滿分”,將圍繞多個品類孵化出天貓超市的多款自有商品,典型比如紙巾、堅果、鮮奶等品類,首批“喵滿分”牌五常大米、核桃油等商品將于4月中旬在天貓超市售賣。淘寶心選于2017年5月上線,前身為淘寶面向產地制造業的“中國質造”頻道,淘寶心選是阿里基于“中國質造”升級后的自有品牌。主打有設計感的生活用品,定位和網易嚴選類似。
未來商業短評:“淘寶心選”誕生至今,雖曾一度被寄予過厚望,卻并沒有打出足夠的聲勢,如今走向消失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在成立自有品牌一事上,淘寶有著稍顯尷尬的處境,主要的矛盾點在于,作為一個平臺,淘寶是不是可以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如今,伴隨著“淘寶心選”被升級為一個渠道品牌,阿里的自有品牌“奮斗之路”也戛然而止。
4、【瑞幸2021財年凈收入增長97.5%至79.65億元 運營虧損5.39億】
4月14日,瑞幸咖啡公布了經審計的2021年財務公告。財報顯示,2021年瑞幸凈收入達79.65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97.5%;在美國會計準則(GAAP)下,運營虧損5.39億元,同比2020年同期的25.87億元大幅縮窄。2021年,月交易用戶數達1300萬,同比增長超5成。瑞幸凈開門店數1221家,截止當年年末,累計門店數達6024家。
未來商業短評:在財務造假事件之前,業內普遍認為瑞幸模式是“跑通了的”。瑞幸模式后續也稱為線下連鎖茶飲、咖啡甚至小酒館品牌的發展都開始參考“瑞幸模式”。此次財報顯示,瑞幸的經營基本面也隨著得到了實質性的改善。但還舊賬讓瑞幸花費了大量的精力財力。未來,瑞幸仍需與一二級市場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
5、【抖音電商開啟自營?官方回應:在做酒水自營的業務嘗試】
4月12日,有消息稱抖音電商正在組建酒水自營團隊,將通過“直播+短視頻”的形式在抖音平臺賣。對此,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為進一步拓展用戶在酒水購買時的商品豐富度,平臺會在酒水自營方面做一些業務嘗試。啟信寶信息顯示,由字節跳動(香港)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的北京朝釀暮飲商貿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底,注冊資本為1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酒類、食品等。對于抖音電商后續是否會有其他類型商品自營計劃,該負責人沒有回應。
未來商業短評:抖音自營的第一站,進軍酒水。事實上,酒水銷售中的新零售市場份額在逐年攀升。據公開數據預測,2021年酒水市場規模將超1300億元,2021年其用戶規模將達5.4億人。隨著年輕消費力成為酒水市場的重要消費群體,傳統酒水的銷售模式或被改變。
1、【菜鳥在上海開設“助老專倉”】
4月12日,記者從菜鳥物流了解到,該公司已經在上海嘉定區籌備開設“助老專倉”,協助民政部門對老年人急需的生活物資進行處理,計劃4月13日開始專倉運行。菜鳥“助老專倉”的任務包括在疫情防控閉環條件下接收物資進倉存儲、分裝,通過數字化的系統管理物資進出倉庫,并在民政部門的協調安排下,通過“助老專車”為有需要的養老院提供加急配送。該倉首批預計將接收處理近百噸物資,包括大米和食用油等。這些物資后續將補給到浦東、楊浦、虹口、閔行等區的60多家養老院。
未來商業短評:上海疫情牽動著億萬人的心,越來越多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正努力獻出自己的力量。在所有物流的流通環節中,倉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從菜鳥的最新動作也可以看出,各方正想辦法解決流通上的痛點。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疫情期間,老弱群體的保供應情況受到外界普遍關注,協助對老年人急需的生活物資進行處理,也是相關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
2、【順豐、申通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 均同比轉虧為盈】
4月14日晚,申通快遞發布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9億~1.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而在4月11日晚間,順豐也發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一季度盈利9.5億~1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9.89億元;實現扣非后凈利8.5億~10億元。按照此預測區間,今年一季度,順豐控股的扣非后業績預計將超越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盈利水平。
未來商業短評:經過去年全行業普遍增量不增收之后,從今年順豐和申通轉虧為盈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可以看出,大部分快遞公司今年開始業績明顯轉暖,頭部快遞公司業績修復也反映了當前行業回暖的趨勢。在市場監管下,進入2022年,快遞行業從價格戰走向服務戰已經成為行業上下游的一個共識。高質量發展成為行業主線,惡性的價格競爭得到緩解,行業回暖趨勢有望延續。
1、【滴滴2021四季度營收408億元 凈虧損同比收窄95%】
4月16日晚間,滴滴出行(NYSE:DIDI)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經審計財報數據。財報顯示,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滴滴2021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40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3%,歸屬于滴滴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3.83億元,同比收窄95%。
未來商業短評: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滴滴去年四季度營收略有下滑,凈虧損同比大幅收窄,不過滴滴國內業務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除了橙心優選和滴滴貨運的業務收縮之外,在去年7月滴滴App下架后,訂單量持續下滑。根據交通運輸部每月發布的網約車運營數據,2022年2月滴滴月單量相對于2021年6月下滑32%。而對于滴滴來說,或許還需要等安全審查結果塵埃落定后,再采取更多新的業務動作。
2.【淘寶上線社區集單服務】
4月13日,據淘寶微信公眾號顯示,淘寶宣布淘鮮達聯合大潤發上線了“一起團”社區集單服務,目前服務已陸續覆蓋上海部分大潤發門店的周邊小區。此次服務開通的小區,小區居民可在“淘寶-淘鮮達”選購,商品將通過集合訂單方式安全地配送至小區指定地點。訂單開放時間為每日中午12點。貨品到達自提點后,用戶會收到短信提示,可根據短信內容聯系配送員或志愿者提貨。
未來商業短評:此次淘寶上線的社區集單服務再一次印證了,在封控之下,當上海的原有供應鏈“斷鏈”后,社區團購已然成為了保障民生和品牌求生自救的“救命稻草”。然而,上海此輪“團購潮”的出現主要得益于該模式能節約地使用人力、運力,而并非發揮了它的主要優勢,即集合訂單的履約成本較低。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社區團購模式提供了一份極具借鑒意義的抗疫經驗,但對社區團購能否“重生”與發展,仍然還需探索。
1、【“FOODBOWL超級碗”連續完成兩輪數千萬元融資】
4月12日,健康輕食品牌“FOODBOWL超級碗”宣布已在半年內連續完成兩輪融資,總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天使輪由澤盛創投、明榷投資、勢成資產聯合投資;天使+輪由萬物資本領投,老股東跟投。據悉,“FOODBOWL超級碗”于2016年在北京國貿開設了首店,截至2022年3月,在北京和成都分別開設了25家門店和5家門店,2022年開店目標為60家。
未來商業短評:致力于做“更健康的快餐”,“FOODBOWL超級碗”瞄準想要吃得更健康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推出了一眾符合當下健康飲食趨勢的新鮮菜品。據相關數據顯示,自2019年至2021年,輕食健康餐復合增長率達51.2%,且輕食是為數不多能在疫情期間內保持門店數量增長的餐飲品類。由此可見,契合了當代年輕人的飲食消費新風潮,輕食的市場潛力非常可觀。至于“FOOFDBOWL”能否在這一被看好的賽道內擁有優異表現,值得外界的關注和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