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18 18:00:59
◎有些投資者不愿操作不確定性相對較多的個股,對這類投資者來說,不妨去尋找些相對位置不高、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少、或者被大盤殺跌帶下來的所謂“被錯殺”個股去布局。對這類個股,當務之急是先得弄清年報情況,同時也應努力揣摩一下上半年業績展望。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 攝圖網_500476224
周一A股主要股指漲多跌少,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0.49%至3195.52點。其余主要股指均漲,深綜指漲0.43%,創業板綜指漲1.02%,科創50指數漲3.21%。滬指表現落后,這明顯與銀行股下跌相關。
招行銀行率銀行板塊殺跌,招行跌7.35%,五大行全部下跌,其中跌得較多的是郵儲銀行,該股跌3.69%。此外,券商股也跌得較慘。地產股的表現明顯也很差,保利、萬科均錄得不少跌幅。
上述這些品種表現差的原因相當明顯,這就是周末降準消息未能滿足多頭們早已高高吊起的胃口。不過,絕大多數個股是漲的。降準之類消息不及預期令政策面保持了彈性,有了更靈活的后續政策空間。
個人覺得降準25基點是合適的,務實的,更易使市場產生些信心。周末我也曾說,降準雖不及預期,但投資者不宜做出過多反應,原因之一是有許多行業的困難并非全因缺錢,而是是受到了疫情干擾,最終使得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這種情況下過度刺激不一定有用。
除降準政策本身并不一定利空外,上海等地產業鏈復工復產消息也構成利好,首先就表現在復工較多的汽車零部件個股出現大漲。接下來也許復工行業會慢慢增加,相信更多的個股也可能陸續跟漲。
最近幾周我一直有個觀點,就是經濟增長前景轉向樂觀才是大盤最本質支撐,因這意味著上市公司能自我造血,而其他支撐比如釋放貨幣只能算是外部輸血,利好顯然就有局限。
統計局上午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9.3%。上述GDP增速其實略優于預期。
投資者如果持有房地產股、基建股,那么未來仍有機會受益于穩增長相關舉措,只是這個預期也許被市場消化了不少,投資者操作相關個股時一般應逢低吸納,過高卻不必去追。
相對來說,我對“困境反轉”個股相對更看好些,因這些股一旦真的發生了困境反轉事件,那么空間會大得多,遠比上述基建、房地產個股多。
投資雖然不是賭博,卻也講“賠率”!
就眼前來看,投資者不妨先盯著與復工進度相關的品種,若將時間拉長些,擇股時就可以籠統些,可以廣泛地布局“困境反轉概念股”。
有些投資者不愿操作不確定性相對較多的個股,對這類投資者來說,不妨去尋找些相對位置不高、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少、或者被大盤殺跌帶下來的所謂“被錯殺”個股去布局。對這類個股,當務之急是先得弄清年報情況,同時也應努力揣摩一下上半年業績展望。
對于受益于疫情的醫藥等相關個股當然也可關注,但應注意這類股通常位置已比較高了,一般不宜全線押上,若倉位合適的話當然也可考慮參與。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