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1 23:21:45
◎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4艙區,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從4月6日開始駐守至今。這十幾天來,他們規劃病區、護理患者,在確保院感防控切實有效的基礎上優化患者的收治、轉運流程,助力上海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楊人強介紹,在方艙醫院,輪班的醫護人員會提前一個小時開始集合,隨后做好進入方艙前的各種交接準備,包括穿防護服、手部消殺等工作。每天,醫護人員都會安排兩個時間段查房,并對部分表現出輕微癥狀、發燒的患者展開進一步的觀察、救治工作。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今年3月以來,上海本土疫情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緊要關頭,全國多省市紛紛組織醫療隊伍馳援上海。
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4艙區,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從4月6日開始駐守至今。這十幾天來,他們規劃病區、護理患者,在確保院感防控切實有效的基礎上優化患者的收治、轉運流程,助力上海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針對醫療隊在方艙醫院內的工作情況及援助經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近日專訪了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副隊長兼醫療組組長、南昌大學二附院心內科副主任楊人強。
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由南昌大學二附院129名骨干醫護人員和江西省腫瘤醫院41名戰疫尖兵組成,醫療隊于4月3日抵達上海,4月6日進駐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N4艙區。
“時間緊、任務重”,是楊人強接到上級機關任務、著手安排醫療隊組建事宜時的第一感受。方艙醫院收治的新冠患者,從兒童到老人,年齡跨度較大,并且部分患者可能患有一些新冠病毒感染以外的基礎性疾病。因此,在隊伍組建之初,醫療隊就囊括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腫瘤科等在內的主要科室。
“4月2日晚上,我們得到通知就開始組織,在大家的踴躍報名之下,迅速構建起一支精銳之師,3日一早我們就集結完畢,隨后就啟程馳援上海。” 楊人強說。
進艙前培訓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迅速就位的同時,江西省援滬第二醫療隊(以下簡稱“江西醫療二隊”)也對接管方艙醫院的任務做了充分的準備。楊人強向記者介紹,為了確保進駐方艙醫院后的醫療援助工作能夠有序進行,醫療隊提前與新國際博覽中心方艙醫院的管理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協調溝通,做好了進入方艙前的物資準備,解決了隊員們的后顧之憂。
此外,醫療隊也進行了進艙前的院感防控培訓,提醒隊員高度重視病毒的傳染性,在艙內期間做好嚴格的防護、消殺工作,并設立專門的督導人員進行提醒、監督,確保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
N4艙區將近1500張床位,江西醫療二隊接管約720張,四小時一班、一天六班,每個班次安排3到4名醫生及20名護士。這是提前就做好的排班計劃。楊人強覺得,只有在制度安排、人員配備上做到周密部署,才能確保醫療援助工作的安全、平穩、有序。
楊人強介紹,在方艙醫院,輪班的醫護人員會提前一個小時開始集合,隨后做好進入方艙前的各種交接準備,包括穿防護服、手部消殺等工作。
每天,醫護人員都會安排兩個時間段查房,并對部分表現出輕微癥狀、發燒的患者展開進一步的觀察、救治工作。“然后,我們就會處理醫囑、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回答他們的咨詢等一系列日常工作。”楊人強說。
特別是,部分收治人員可能還患有一些基礎性的疾病。比如,進方艙之前還在化療的腫瘤病人,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旦疏忽,容易導致病情惡化。“對于這部分病人,我們還要給予特別關照、進行重點查房,他們所需要的醫療物資也都能夠在方艙醫院得到保障。”
此外,如果這部分患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在方艙醫院收治期間出現病情無法穩定的情況,醫療隊會立即聯系定點醫院進行救治。
為患者發藥、檢查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盡管任務繁重,但醫護人員每個班次的工作時間仍限制在四小時,排班時間到了之后,當班醫護人員就需要在做好交接工作后出艙。
“出艙前的消殺工作,是院感防控管理的重中之重。” 楊人強強調,在這一方面,醫療隊的管理方法是構建多層次的出艙環節:出方艙時,首先會進入一個過渡區,在此對全身進行初步消殺;隨后再進入一個專門的房間,按順序分別脫去外層防護服、口罩、帽子等,這中間每進行一步都要做一次消殺。然后,醫護人員才能離開方艙。
據記者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要求,在感染者入院后第2天起,需進行每日核酸檢測。對于輕型病例,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熒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為40,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或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熒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可解除隔離管理,這是救治后的新冠患者在出艙前要達到的基本條件。
而在具體執行細節上,楊人強向記者介紹,在達到基本條件后,醫護人員還會評估患者的病情和癥狀,要連續三天以上未出現發熱,并且沒有明顯咳嗽、咳痰、胸悶等情況,才可認定為符合出艙標準。
近日,上海每日“出艙”人數不斷增加,尤其是大型方艙醫院單日“出艙”人數持續增多,這就需要各方艙醫院做好“出艙”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與屬地的對接工作,市、區兩級要組織好轉運力量,及時將“出艙”人員轉運到屬地社區。
第一批出艙人員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針對出艙人員的轉運工作,楊人強表示,首先是要做好與屬地的對接,在確定患者得到治療后可以出艙時,醫療隊會首先將出艙患者的名單上報到上海市的聯防聯控機制,隨后與患者所屬社區進行聯系,再出具相關證明后,患者就可以正式出艙。
而在患者出艙的過程中,同樣也要進行嚴格的消殺,隨后進入專門的轉運巴士直接送到社區的居家隔離點進行七天左右的隔離觀察,社區居委也需要隨時將隔離情況進行上報和反饋。
據了解,目前,上海方艙醫院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無疑是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則是方艙內部患者、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工作。
楊人強介紹,在方艙醫院內,醫護人員和患者一起組建了一面心愿墻,大家都貼了一些心愿或者感想在墻上,借以抒發心中的情緒。而醫護人員也會在防護服上寫一些互相鼓勵的話語來彼此激勵。
此外,醫護人員也需要每天申報自己的身體及心理狀態。“通過多方面的管理,我們能夠更早得知大家身體或者心理的異常,及時去做好一些心理的疏導和干預。” 楊人強表示。
醫務人員進行交接班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此過程中,患者也對醫護人員給予了充分的理解與合作。楊人強提到:“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艙內的很多感染者,他們心態都很積極,特別是很多人都踴躍成為志愿者,幫助我們做了很多的事情。”
楊人強舉了一個例子,由于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動作不便,再加上戴著手套,做很多事情都很慢、不靈活,因此像撕開膠帶之類的工作也會由很多志愿者幫助完成。
醫護人員會因為繁重的工作、感染的風險而感到不安;同樣,患者也會因為艙內隔離和可能出現的病情惡化而擔憂。此時,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溝通和精神慰藉也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