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免費開放減碳發明專利、做不“碳”氣青年......阿里、京東、順豐減碳行動啟示錄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2 20:53:12

◎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思想觀念已經逐漸成為潮流,在政策的引導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也在穩步推進當中,節能減排逐步深入影響企業和大眾的日常生活。

每經記者 陳婷    每經編輯 劉雪梅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這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這一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了解到,阿里、京東、順豐等企業紛紛發表了在減碳上的最新舉措。

今日,阿里巴巴宣布加入LCPP(Low Carbon Patent Pledge,低碳專利承諾)。與此同時,阿里將向國內外企業開放9項數據中心低碳發明專利,以期推廣數據中心行業減碳科技的全球應用,促進綠色科技創新。

同日,京東集團向外界發出“一起做‘不碳氣青年’”的號召,傳遞“有態度、倡低碳、可持續、隨手環保”的生活態度,愛護地球,守護地球。

順豐集團則表示,響應國家“雙碳”政策號召,近日正式發起業內首個“零碳未來”計劃。

事實上,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的思想觀念已經逐漸成為潮流,在政策的引導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也在穩步推進當中,節能減排逐步深入影響企業和大眾的日常生活。

阿里、京東、順豐多公司發起“世界地球日”減碳行動

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阿里、京東、順豐等公司都對外表達了積極的“減碳”態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阿里巴巴加入的LCPP成立于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由微軟、Facebook(現Meta)、惠普發起,是全球最主要的共享開放數據中心低碳專利的組織。此次第三批擴員,除了阿里巴巴以外,還有UPS、螞蟻集團等公司。

而阿里對外共享的9項數據中心低碳發明專利,主要涉及液冷服務器系統設計、磁盤功耗管理、數據中心模塊化設計以及計算引擎的資源調度等,其中5項與液冷技術相關。

據悉,服務器在運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熱量,傳統機房須加強通風和制冷降低溫度,保障正常運行。阿里巴巴開創性地將服務器浸泡在絕緣冷卻液里,產生的熱量可直接被冷卻液吸收進入外循環冷卻,全程用于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有效減少風扇、空調、冷機部件的使用。

對于此次開放9項數據中心低碳發明專利,阿里巴巴CTO程立表示,“好科技應該是普惠的。全社會低碳發展,要靠開放合作而不是單打獨斗。”

LCPP頁面截圖。目前阿里巴巴共享的9項專利已上傳網站,向全球開放。

順豐也在世界地球日表示,順豐“零碳未來”計劃通過整合各項綠色環保舉措,并打造數智碳管理平臺構建標準碳管理體系,將綠色價值延伸至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推進“零碳未來”計劃,順豐構建了標準的碳管理體系,并上線了數智碳管理平臺-豐和可持續發展平臺。通過整合集團碳排放與碳減排數據,覆蓋包裝、運輸、中轉、派送等多個環節。目前該平臺已獲第三方權威機構SGS認證。

順豐還表示,2021年底其上線了綠色碳能量平臺,倡導消費者通過選擇使用循環包裝獲得“綠色能量”,并進行積分兌換禮品、優惠券等。2022年順豐上線及新增了更多減碳場景,將推出更多低碳服務和兌換權益,攜手消費者共創低碳生活。

在減碳一事上,阿里已經提出了自己的時間表。

去年年底,阿里發布了《2021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告》,當時承諾了3個目標,分別是: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不晚于2030年,率先實現云計算的碳中和,成為綠色云;用15年,以平臺之力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4月22日,阿里系菜鳥也公布了其國內園區2021年的光伏發電賬單。目前,菜鳥國內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的物流園區有6個,覆蓋30萬平方米園區屋頂,2021年全年發電量2573萬度,節省燃煤量9263噸,減少碳排放16437噸,相當于植樹造林45公頃。發電量遠超園區用電需求,所產綠色電能的35%自用,65%的多余電量輸送到了國家電網,余電可滿足2萬人的居民用電。

京東也透露了在節能減碳上的規劃。京東表示,截至2021年底,京東已在全國12座“亞洲一號”,建設了約1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未來用3年,將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這些綠色能源不僅供園區使用,還以“汽車+充電樁+光伏”的項目試點為電動車充電。

此外,京東在設定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長期目標時曾提出,京東將不遺余力促進環境友好,2030年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

循環包裝從細節處著手

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細節處著手,自發成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

京東方面表示,越來越多用戶支持京東外包裝“瘦身”,京東95%以上的快遞紙箱已從傳統的5層瓦楞紙箱降低為3層,高于歐美發達國家90%的平均水平,每年減少使用20多萬噸紙漿。

此外,2021年,順豐完成“豐景計劃”2.0升級,啟動對膠袋、膠紙、貼紙、封條等8大類物料的減量化、標準化、場景化創新開發,通過綠色包裝總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27.9萬噸。

能夠被重復使用的“循環包裝”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

京東透露,循環保溫箱的使用,減少消耗一次性泡沫箱6000萬個,減少一次性冰袋6萬噸,減少干冰3萬噸。無需膠帶封包,在循環使用的同時,不產生任何一次性包裝垃圾。

順豐也表示,其自2018年起自主研發并推出碳中和產品豐多寶循環包裝箱,并于2021年進行了二次升級。升級后的循環箱采用了更易回收的單一化材料PP蜂窩板材,并使用自鎖底折疊結構和全箱體魔術粘貼合模式,免去使用膠帶紙、拉鏈等易耗材料。

記者了解到,豐多寶于2021年7月1日起試點投放運營,截至2021年12月底已投放豐多寶72萬個,實現280萬次的循環使用。2022年,預計豐多寶循環包裝箱保有量將超過220萬。

中通方面也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通快遞碳排放強度連續四年下降,2021年全網投入使用綠色循環中轉袋超1500萬個,減少一次性編織袋的使用超15億個,減少產生垃圾超13.5萬噸,電子面單使用率達100%,瘦身膠帶使用率近100%,快遞廢棄物回收裝置超2萬個。

而快遞包裹外,制作一個工業木包裝箱,大概需要0.38m³的木材,這些木材使用后,很少一部分能夠回收,大部分被焚燒或填埋。

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的統計,2021年中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12041.81億元,其中軟木制品及其他木制品制造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31.73億元,按照材料成本估算,大約需要消耗1700多萬立方米的松木。

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也正引發更多的企業行動。

4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車南京物流服務有限公司獲悉,截至目前,中車南京物流已投入循環包裝45000個,累計替代木箱81萬個,相當于保護森林3905公頃,約5469個標準足球場,約等于0.14個塞罕壩人工森林每年減碳量達到16.77萬噸,釋放氧氣17.2萬噸。

綠色運輸節能減碳已在路上

隨著越來越多新能源被投入使用,運輸也正變得更為綠色和節能。

順豐表示,其通過“綠色機隊”+新能源汽車的組合拳來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每一個包裹的溫室氣體排放。

航空運輸方面,順豐通過打造低能耗高效率“綠色機隊”,引進747/757/767等滿載情況下燃料效率更高、每噸載重每小時油耗更低的大型貨機,并通過截彎取直,二次放行等一系列措施,持續降低飛機能耗。

陸運方面,順豐批量采購新能源汽車、氫燃料輕型卡車及LNG天然氣牽引車,并通過多種途徑加大新能源車輛的投入和使用,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車輛投放已覆蓋215個城市;此外,順豐也在探索天然氣車輛的推廣應用。

此外,京東物流在全國使用20000臺新能源車,每年減少40萬噸碳排放,相當于2000萬棵樹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

京東物流在全國使用20000臺新能源車 圖片來源:京東官方公眾號

同時,中通在收派兩端加大推廣新能源車輛的使用,截至2021年底,電動廂貨車保有量約7000輛。

中小企節能減碳需求爆發

巨頭行動之外,中小企業節能減碳需求正進入爆發期。

據阿里云表示,近2000家中小企業已接入其碳排放優化核算平臺“能耗寶”,通過光伏裝機和算法優化全年節省4.3億度煤電,相當于減少44萬噸碳排放。其中,浙江、廣東及江蘇的中小企業走在減碳前列。

據介紹,接入“能耗寶”后,企業對用電量分布一目了然,可實時在線測算碳排放。同時,基于阿里云數據+AI的能力,能耗寶通過自學習節能控制算法幫助企業優化暖通空調能耗,算法帶來的平均節能率達到10%。

此外,在當前的大背景下,如何達成“行業共識”成為了現階段的主要問題之一。

部分企業已經在推進相關標準的制定。據悉,阿里巴巴與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牽頭,起草制定的國內首個數據中心液冷行業標準,已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填補了當前國內外數據中心液冷行業標準的空白。

3月30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資環分院聯合阿里巴巴等公司參與起草的17項綠色低碳團體標準正式對外發布,并逐步在阿里平臺上推行。同時,天貓消費電子行業首次在購買頁面上標識高能效產品使用階段對應的減碳數值,幫助消費者做出綠色決策。

種種跡象表明,綠色、可持續發展早已成為大勢。

4月22日,記者從阿里處獲悉,面向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工廠”標準有望在外貿行業率先落地,阿里巴巴國際站將于近期推出相關配套服務。

封面圖片來源:菜鳥上海嘉定園區屋頂光伏 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