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品牌觀丨ESG信息披露 越主動越占先機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4 22:53:33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 付克友

種種跡象表明,加強ESG信息披露,正在加速成為一種趨勢,并指向越來越確定的強制披露方向。4月20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時表示,對ESG信息披露“我們制定準則強制披露,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在2022年初,上交所和深交所也分別更新了《上市規則》,首次納入了企業社會責任(CSR)相關內容。就在4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在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也首次納入“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ESG)”。

春江水暖鴨先知。無論對于資本市場的趨勢變化,還是監管層的政策風向,作為市場主體的上市公司都是最敏感的,不可能視而不見。問題在于,上市公司怎么應對?是被動等待政策驅動,還是主動作為、提前適應,積極響應ESG信息披露的潮流?

ESG信披需要認知覺醒

目前在A股市場,證監會對披露ESG相關信息的要求,主要是基于自愿原則。據統計,2020年A股ESG報告披露率為歷史最高水平,達到27%。但需要指出,披露ESG信息,并不意味著發布完整的ESG報告。嚴格說來,部分ESG報告的水平也要打一個問號。

自愿原則,可能會給人一種錯覺,即和財報等信息披露不同,ESG信息披露是非必要、不緊急的事項。錯覺的背后則是認知,即僅僅把ESG信息披露作為一種監管手段,而且作為一種負擔。既然監管沒有強制披露,那么從節約披露成本的角度,就不必著急進行披露。

當然,境外市場的要求又會不同。方星海這次也提到,歐美國家非常有可能在兩年內采納ESG國際披露準則,如果中國公司要去這些資本市場上市,就要按照準則披露;如果不披露,就無法上市,得不到國際資本的支持。

事實上,國際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對上市企業ESG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要求。截至2020年,已有55家證券交易所為此提供了指引。比如,中國香港和美國對于ESG信息披露的監管相對完善,要求也較高,是強制披露的典型。

不過,按照前述認知的邏輯:如果不去境外資本市場上市,不用接受相應監管,是不是也就不用著急進行ESG信息披露?

回到認知上,說到底,ESG代表的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ESG信息披露,就不應該被僅僅視為一種監管手段,更不應該被簡單作為一種負擔,而應該成為企業自身發展的一種內在需要。從邏輯上,是為了提升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所以需要披露ESG信息。也就是說,立足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而不是別的原因,上市公司需要進行ESG能力構建,披露ESG信息。

因此,ESG信息披露,需要一場認知上的覺醒?;诶嫦嚓P者理論,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并不只依賴于資本,還依賴于管理者、員工、用戶、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投入。ESG信息披露,就是對代表多方利益相關者利益的非財務信息披露。沒有ESG,就沒有利益相關者的保障,就沒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也就沒有高質量發展。

ESG信披是共贏模式

知易行難。ESG認知的覺醒,有賴于收益成本的核算。即對上市公司來講,它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考量。畢竟ESG信息披露,不只是制作報告的成本投入,每個ESG數據背后,也都意味著對ESG真金白銀的投入。

對上市公司來說,可以讓其感到欣慰的是,在2000多項關于ESG與財務績效關系的研究中,有大約90%的研究發現,ESG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是非負的,而且大多數為正。全球公司的案例中,絕大多數的企業ESG活動,與公司效率、資產收益率和市場價值,都存在非負向的關系。很多研究都證明,ESG風險較低的公司有更好的機會來提供可持續的財務表現;ESG績效好的投資收益率明顯較高,而且在較長區間內持續上升。

這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在某種程度上,ESG信息披露和ESG評價,就是給一個上市公司的責任感和良心打分,一個更有責任感、更有良心的企業,也是可持續能力更強的企業,在長遠來看,能收獲更高的財務收益和更可觀的投資回報。

國際國內的數據也能為此提供有力支撐。據統計,2020年全球ESG資產規模逾35萬億美元,占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22年和2025年,將分別突破41萬億美元和50萬億美元。另有數據顯示,中國ESG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億元以上。截至2021年底,國內已成立的ESG主題基金達200只,總規模超2578.4億元,而且整體業績表現不俗。

對上市公司來說,在“雙碳”背景下,ESG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其中蘊含長期結構性的產業機會,投入ESG產業能分享潛在的市場蛋糕;對投資者和投資機構來說,他們也更傾向于投資碳足跡更好、社會接受度更高、治理政策更透明的公司,從中獲取超額投資收益;對于監管機構來說,他們需要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引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實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提升和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在這個意義上,ESG信息披露是一種共贏模式,是對上市公司的有效鞭策和激勵,是對投資者的有效供給和指引,也是監管者的有效治理手段和機制。在這種共贏模式下,對上市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ESG信息披露,越是主動越占先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