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財報里的真相之醫藥行業 | 安科生物去年增收不增利 生長激素粉針集采鏖戰之下又要布局新冠疫苗?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6 14:27:20

◎針對2021年業績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安科生物的解釋是公司對子公司蘇豪逸明、中德美聯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3.23億元,從而減少公司2021年度合并報表凈利潤約為3.23億元,導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

◎4月13日,安科生物公告稱,為積極響應和滿足當前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公司擬與阿法納就“新冠奧密克戎等突變株mRNA疫苗”開展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安科生物稱“公司目前尚未取得疫苗生產許可證”且“目前公司未有疫苗生產經驗”。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在2021年前,生長激素稱得上是最受資本追捧的醫藥細分賽道之一,在投資人看來,這門生意既迎合了不少家長存在的“身高焦慮”,銷量不愁,同時擁有著堪比茅臺的毛利率。

但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一賽道接連遭遇“產品濫用質疑”和集采落地兩大利空因素。以生長激素行業頭部公司長春高新、安科生物為例,兩者股價均在2021年5月達到歷史高點,此后便一路下行。

行業生變之際,安科生物方面突然傳出要“跨界布局新冠疫苗”的消息。4月13日,安科生物公告稱,擬與阿法納就“新冠奧密克戎等突變株mRNA疫苗”進行合作;4月21日,安科生物公眾號顯示,公司新冠抗原試劑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生長激素業績承壓之下,跨界布局能否帶來新的增長點?這一關鍵性問題仍待安科生物作答。

凈利潤下滑:子公司商譽減值拖累業績

2021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安科生物實現營收21.6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47%;歸母凈利潤為2.07億元,同比下降42.4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92億元,同比增長27.40%。

針對2021年業績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安科生物的解釋是公司對子公司蘇豪逸明、中德美聯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3.23億元,從而減少公司2021年度合并報表凈利潤約為3.23億元,導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

年報稱,目前安科生物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為主軸,以中西藥物和精準醫療為兩翼的“一主兩翼”發展格局,公司主要業務涵蓋生物制品、核酸檢測產品、多肽藥物、現代中成藥、化學合成藥等產業領域。從財務數據上看,排在前列的兩項業務“生物制品”與“中成藥”分別實現收入12.95億元、5.19億元,對公司總營收的貢獻率超過八成。

公司生物制劑包含人生長激素和人干擾素兩大類別,以重組人生長激素“安蘇萌”為主,但對于市場最為關注的生長激素產品,安科生物并未在任何公開渠道詳細披露其營收情況。

就市場占有率而言,據天風證券2021年12月研報,2021年前三季度,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樣本醫院銷售占比達到75.82%,領先于排名第二的安科生物且優勢明顯。

不過,安科生物2021年也在生長激素上取得多項突破:適應癥方面,安蘇萌在報告期內新增獲批特發性矮小(ISS)和特納綜合征兩項新適應癥,其中特發性矮小適應癥為國內首家獲批,安蘇萌也以8項獲批的適應癥讓上市公司成為目前國內生長激素獲批適應癥最多的企業。產能方面,公司北區年產2000萬支注射用人生長激素新增生產線已正式被批準生產。此外,為進一步提高患者依從性,滿足臨床和市場需求,安蘇萌在原已獲批上市的2種規格基礎上,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新增2種規格:6IU/2mg/0.6ml/支和8IU/2.66mg/0.8ml/支。

生長激素集采落地:粉針激戰,水針棄標

據了解,從生長激素的劑型來看,目前國內市場主要有粉針、水針和長效劑型三種類型。粉針依靠價格優勢,擁有最多的患者群;水針價格較高,但在活性、抗體發生、安全性上都要優于粉針,目前市占率仍在不斷提升;長效劑型由于進入市場較晚且治療費用較高,其市場份額最低,最大優勢在于僅需每周注射一次,用藥便捷,因而長效劑型屬于消費升級選項,市場大范圍推廣仍需時日。

根據PDB樣本醫院銷售數據庫,2020年,金賽藥業粉針、水針和長效劑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37%、70.81%和0.94%,共計占生長激素市場的76.13%,其次是安科生物和聯合賽爾等制造商,市場份額分別為12.48%和8.81%。安科生物則在粉針領域占據優勢地位,目前占據國內粉針市場約44%的份額,聯合賽爾和金賽藥業粉針分別占據31%和16%的份額。而在長效劑型上,目前僅有長春高新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上市銷售,安科生物的PEG化長效水針三期臨床試驗早在2019年就已完成,但至今仍遲遲未能投產,目前仍處于申報生產的階段。

2022年3月10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公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第一批)擬中選/備選結果的通知,集采擬中選結果顯示,相較于此前披露的最高有效申報價,金賽藥業三個品規的粉針降幅最高,達到52.46%,安科生物降幅則為15.79%;水針方面,國內三大企業集體棄標、無一參與。

此番集采結果對于安科生物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鑒于其占據國內粉針市場半壁江山的地位,公司并不依賴于集采所提供的增量市場,因而降價意愿不強;但對于金賽藥業來說,其搶占粉針市場的野心則不言而喻,以僅約安科生物一半的價格換來了增量市場。

不過,也有市場聲音認為,按照前生長激素水針、粉針競爭格局,以及渠道分布、銷售模式、醫保占比等因素,生長激素國內短期競爭格局難以大變。安科生物也在4月13日的業績交流會中稱,針對集采,公司已結合市場、產品、價格、患者和股東利益,價格主動做了一定幅度的降價,綜合集采區域、報量、價格等因素,目前公司銷售模式和銷售架構暫沒有調整,但銷售策略會不斷優化。

“跨界”布局新冠:蹭熱度還是挖掘業績增長點?

集采浪潮襲來,行業邏輯悄然生變,此前曾貢獻超高利潤的生長激素不再是一條“一勞永逸”的黃金賽道,安科生物也需要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

年報顯示,2021年安科生物研發費用為1.67億元,同比增長29.34%。列明的研發項目主要有“注射用重組人HER2單克隆抗體”和“重組抗VEG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兩項,其中,前者是國內第二個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申報上市品種,上市許可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有望在年內獲批上市;后者也已完成第Ⅲ期臨床入組工作,進入報產準備階段。

針對戰略轉型的問題,安科生物在業績交流會上稱,公司將繼續深耕生物醫藥行業,聚焦主營產品,重視創新產品、創新技術的研發。聚焦主業,重點發展基因工程藥物:以臨床、市場為導向,不斷優化、升級現有產品,加速推動已進入注冊階段的抗體藥物,積極布局基因編輯、細胞免疫治療等前沿技術,以精準醫療產業作為公司新的戰略增長點,全面推動公司生物醫藥與精準醫療領域的共同發展。

盡管安科生物在HER2、VEGF等生物藥產品上進度發展順利,預計上市后有望貢獻較大業績彈性,但公司在主業之外的部分“跨界”舉動也引來了不小爭議。

4月13日,安科生物公告稱,為積極響應和滿足當前新冠疫情防控的需求,公司擬與阿法納就“新冠奧密克戎等突變株mRNA疫苗”開展合作。

就在公告發出后的次日,此次合作便引來深交所的關注,安科生物被要求結合主營業務,說明此次合作的具體方式,公司是否有疫苗產業化的相關資質與生產經驗等。

4月18日,安科生物回復深交所稱,就與阿法納的合作方式,公司前期參與完成部分中試樣品的制備與檢定工作,后續將合作完成符合GMP條件的臨床樣品的制備和檢驗。公司將合作完成后續生產線建設、疫苗產品上市許可申請、市場支持等相關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中,安科生物稱“公司目前尚未取得疫苗生產許可證”且“目前公司未有疫苗生產經驗”。

安科生物表示,雖然目前公司未有疫苗生產經驗,但是因為mRNA疫苗與公司目前生產的基因工程藥物同屬于生物制品,在產品產業化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所以公司與阿法納合作mRNA疫苗產品具有可行性。

憑借“在產品產業化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安科生物能否在mRNA疫苗領域解決技術壁壘?外界暫且不知。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國內新冠疫苗產品已有5款獲附條件批準上市,另有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麗凡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石藥集團有限公司、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在內的5家企業獲批開展mRNA疫苗臨床試驗,在研發階段,安科生物就將面臨極為激烈的競爭。

安科生物在回復函中稱,即使本次合作的mRNA疫苗順利獲批上市,受國內外疫情的發展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該產品后續商業化存在不確定性。在mRNA疫苗的賽道中,既沒有經驗又沒有許可證,還面臨不少有著深厚疫苗研發基礎的對手,安科生物依靠mRNA疫苗尋求業績增長點的難度可想而知。

4月21日,安科生物微信公眾號表示,公司新冠抗原試劑臨床試驗正式啟動,并稱將加速推動臨床工作進度,爭分奪秒,爭取早日取得注冊批件。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發稿前,國家藥監局已批準29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產品,安科生物此舉同樣是選擇了一個競爭白熱化的領域,因此有投資者認為,安科生物一系列“跨界布局新冠概念”的操作是在“蹭熱度”。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8704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