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20:39:56
4月23日,大北農(002385,SZ)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13.28億元,同比增長37.32%,連續第二年營收同比增長速度超過30%。其中飼料業務銷量同比增長26.47%,飼料銷售量同比增長26.47%;生豬銷售收入46.99億元,同比增長23.61%;種子銷售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37.49%。
報告期內,大北農把握行業變革機遇,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科技研發與創新服務,在高端研發人才、技術服務人員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動中國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引領現代農業服務與科技創新。
在剛剛交出的成績單里,種子業務顯然是大北農的“示范生”。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大北農種子銷售業務收入5.61億元,同比增長37.49%,占總營收的1.79%,種子銷售數量為2393.84萬公斤,同比增長25.98%,其中水稻種子銷售收入3.16億元,同比增長19.91%;玉米種子銷售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75.25%。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大北農種業產業下轄水稻種業、玉米種業、生物技術等板塊。子公司北京創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種科技”)建立了以生物育種為核心,從前沿技術研究、技術集成轉化到成果示范推廣的快速、高效、精確工程化創新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進關于玉米種業戰略并購和資源占儲的策略,今年4月大北農還發布公告稱創種科技擬收購云南大天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天種業”)51%的股權。通過取得大天種業控制權,大北農可快速、全面開展玉米、水稻、蔬菜業務,進入中國種業的“主戰場”,進一步完善創種科技種業戰略布局,顯著提升行業影響力和地位。
至于下一步計劃,大北農表示,將繼續強化公司玉米和大豆的先發優勢,推動玉米的新一代技術研發工作,加大和行業種子企業的合作范圍,拓寬玉米適宜種植區域。以現代生物技術和育種技術為核心,圍繞我國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產業發展對品種的中長期需求,加速收集、挖掘和利用優質種質資源;聯合國內優勢科研院所,構建大豆玉米生物育種創新聯合體,全力突破基因編輯技術、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大數據育種及人工智能育種技術,構建新型高效的商業化工程育種體系。
2021年,隨著非洲豬瘟逐漸得以防控,生豬生產加快恢復,水產和反芻動物養殖持續發展,帶動飼料工業產量較快增加,飼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根據大北農2021年年報,去年公司繼續發揮技術優勢和綜合服務能力,飼料業務利潤同比增加,飼料業務收入226.95億元,同比增長36.83%,占總營收的比重為72.44%。飼料銷售量為589.59萬噸,同比增長26.47%,其中豬飼料457.56萬噸,同比增長39.76%。
大北農表示,未來將繼續牢固樹立飼料科技產業的核心基礎地位,重點發展作物科技產業,在牛羊反芻料、水產料、禽料、微生態飼料等領域進行多品種差異化,銷售規模上實現新突破。根據區域集群特點,統籌區域事業群的資源、人力、客戶優勢,工作前置,形成區域發展合力。
增速喜人的飼料業務也是去年行業發展的縮影。2021年我國飼料行業集中度在原料價格攀升的壓力之下出現明顯上升。根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公布的2021年全國飼料工業發展概況,2021年年產百萬噸以上規模飼料企業集團39家,比上年增加6家;合計飼料產量占全國飼料總產量的59.7%,比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雖然去年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非洲豬瘟等疫病持續存在導致養豬業務毛利率大幅下降,但從目前存欄情況和市場養殖預期看,2022年下半年生豬出欄可能低于上半年,再加上季節性需求的規律,下半年需求將穩步回升。
而大北農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建立了覆蓋全國重點養殖和種植區域的技術營銷服務網絡,公司技術業務服務體系遍及東北、新疆、云南、福建、廣東、河南、內蒙等全國廣大區域,僅用了5年左右,生豬出欄量已經進入行業前十的地位。隨著生豬養殖產能向東北和內蒙、西北等地區進行轉移,各相應區域迎來了新的增長機會。
對于未來,大北農表示,公司將繼續科學利用現有產能,繼續嚴抓生物安全防控,加強疫病控制,飼養管理,提升養殖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充分整合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的優勢,以種豬育種為核心,優化種豬種群,形成精細化飼養管理體系,打造種豬資源優勢;依托養豬研究院,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在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營養管理等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效率。
一直以來,大北農始終堅信,科技強則農業強,科技興則農業興。依托中關村科技資源和創新環境,2021年大北農研發投入達6.68億,同比增加17.09%。年度在研養殖類科技項目達22項、種植類科技項目20項。通過自主研發為主,技術引進、科技成果轉化或產學研合作等多種途徑為輔,形成了國內領先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與核心競爭力。
去年一年,大北農在科研方面成果斐然。具體來看,2021年度公司在研養殖類科技項目達22項、種植類科技項目20項;2021年,公司新增申請專利120件,授權專利216件,累計專利申請2121件,累計有效專利1224件,累計有效發明專利480件。2021年新增國家新獸藥證書1個,累計獲得新獸藥證書8個。
在科技創新的帶動下,公司的采購平臺競爭力也隨之不斷提升。采購平臺原料供應鏈中心通過收集原材料市場供需信息,即時監測、分析原材料市場變化,為決策提供精準的行情分析。此外,大北農科技還建立了透明化的定期采購績效PK機制,嚴格篩選原材料供應商,在全球范圍加大戰略原料進口比例,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大北農集團還于大1999年出資設立了一項社會公益科技獎項——大北農科技獎,無償獎勵農業應用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獎項評選至今中累計申報項目3147項,共有474項成果,3000多位科學家獲獎,激勵了一大批農業科技工作者繼續勇攀科技高峰,促進農業科技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第十二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大會暨中關村全球農業科技創新論壇”也將于5月28至29日舉行,論壇還將特邀諾貝爾獎獲得者、全球頂尖科學家作行業學術報告。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