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03 17:32:01
2018年起,呼和浩特在搶人方面持續“加倉”:從“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即可落戶”到進一步降為“零門檻”,從“大學畢業生半價購房”到歷年來力度最大的“吸引人才政策10條”,再到此次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最高可申請50萬元擔保貸款支持……其求賢若渴的態度和誠意,可見一斑。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4059
時逾5月,1076萬高校畢業生即將走出校門,該往何處去?作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已有城市瞄準其中機會。
最近,呼和浩特推出新一輪“搶人”行動——“丁香扎根計劃”,希望推動實現“三年十萬大學生留呼工程”。根據規劃,呼和浩特將重點組織實施“萬崗招聘”“首創助航”“引賢納智”等八大行動,今年實現大學生留呼就業創業3萬人以上——這相當于其去年全年的人口增量。
在全國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中,呼和浩特是公認的“弱省會”之一,也很少有機會進入公眾視野。
而這座城市上一次因為“搶人”出圈,還是上一次——自2018年起,呼和浩特在搶人方面持續“加倉”:
從“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即可落戶”到進一步降為“零門檻”,從“大學畢業生半價購房”到歷年來力度最大的“吸引人才政策10條”,再到此次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最高可申請50萬元擔保貸款支持……其求賢若渴的態度和誠意,可見一斑。
這背后,則是將“強首府”戰略提升至空前高度的緊迫感。
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口焦慮”成為各大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近幾年間,幾乎每一輪“搶人大戰”都有呼和浩特的身影。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18年,“搶人大戰”最火熱時,呼和浩特就推出“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即可落戶”等多項人才政策。一年之后,其又提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半價購房”,力度之大,再次引發轟動。
不過,“大手筆”背后卻是“一漲一落”的尷尬。根據當年發布的《胡潤2019年度全球房價指數》,呼和浩特以18.5%的房價漲幅緊隨西安,躍居全球城市房價漲幅榜第4位。與此同時,全市過去20年人口增速均在2%以下,人口規模甚至排在赤峰和通遼之后,僅排在內蒙古第三位。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人口增長速度減緩,勞動力供給依賴于人口城鎮化。從人力資源來看,呼和浩特市的普通勞動力持續下降,技能型人才短缺,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被迫利用域外人才的模式對產業發展有多方面弊端……”彼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呼和浩特市人口與人力資源發展現狀與趨勢》,曾這樣描述呼和浩特的處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去年7月的“吸引人才政策10條”,到如今的“丁香扎根”計劃,呼和浩特人才政策不斷升級。盡管頻頻出手,但從此前“搶人”效果來看,似乎始終未擺脫“雷聲大,雨點小”的窘況。
對比七普和六普數據,呼和浩特常住人口達344.61萬人,在十年人口凈流出65.7萬人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實現人口增長57.95萬人,也算守住“首府”的陣腳。其人口規模在區內也超過通遼(287.32萬人),僅次于赤峰(403.60萬人)。
不過,放在全國省會(首府)城市來看,呼和浩特十年人口增量僅超過拉薩、長春、西寧及人口負增長的哈爾濱,位居倒數第五;1.86%的年均增長率,也僅排在倒數第9位。
尤其是2018年至2021年,呼和浩特年人口增量分別僅為3.5萬人、4.2萬人、4.8萬人及4.16萬人,不僅在全國來看不突出,而且明顯低于自身前些年間的增長水平。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牛鳳瑞看來,呼和浩特“搶人”效果不佳,既有自然地理的原因,也有區域發展的原因。
“呼和浩特要素集聚能力較低,對于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人口還是有吸引力的,不過這些地區人口密度較小,即使首府吸引力很強,可能也不會有更多區內人口流入。”牛鳳瑞指出,而像赤峰這樣的蒙東城市,向呼和浩特遷徙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它靠近沈陽、大連,靠近京津冀,人口會向東向南遷移,而不會向西跨越半個內蒙古。”
但更重要的影響因素,還在于“發展”這個關鍵詞。
2021年,呼和浩特GDP首位度僅為15.22%,在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于南京(14.06%)和濟南(13.76%)。人口首位度更低,僅為14.67%。
近年來,呼和浩特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從2013年跌破兩位數后震蕩下行,連續多年跑輸全國大盤。2021年,呼和浩特GDP終于跨上三千億元臺階(3121.4億元),卻又被包頭(3293億元)反超,跟鄂爾多斯的差距也擴大至1600億元左右。
呼和浩特也是唯一一個GDP在省(區)內排名第三的省會(首府)城市??陀^上,鄂爾多斯豐富的煤炭等礦產資源,包頭深厚的工業底蘊,似乎都是首府所不及的要素,不過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呼和浩特自身經濟結構畸弱。
“十三五”期間,呼和浩特三次產業結構從5.0:31.5:63.5調整至4.5:29.1:66.4(2021年調整至4.4:33.7:61.9),三產占比一路飆升。呼和浩特市統計局在《“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狀況及“十四五”趨勢展望》中分析,呼和浩特雖然服務業比重近年提升較快,但這種結構變化并非由于服務業加速發展,而是工業發展緩慢引起的被動調整……
更為緊要的問題是,占據絕對比重的服務業本身大而不強。2020年,呼和浩特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66.4%,但總量不過1858.5億元。從內部結構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是支柱行業,信息技術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等高端服務業占比較低,亦缺乏為制造業服務的能力。
與此同時,工業占比過小。整個“十三五”時期,呼和浩特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僅5.0%,到2020年工業增加值僅為613.92億元。目前,呼和浩特六大支柱產業分別是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光伏材料和電子信息,傳統產業比重較高,且規模不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759619
這不僅使得呼和浩特經濟發展缺乏產業支撐,也進一步導致其對年輕人、高素質人才缺乏吸引力。
從人均GDP來看,呼和浩特在內蒙古只能排第五,遠低于鄂爾多斯、阿拉善、包頭和烏海。對比鄂爾多斯,2016年至2020年,呼和浩特職工人數僅增長0.28萬人,鄂爾多斯增長3.18萬人。2020年,兩市職工平均工資分別為8.95萬元、10.29萬元。反過來,呼和浩特房價收入比又遠高于鄂爾多斯。
“盡管人才政策比較優惠,但是呼和浩特本身的人口規模、經濟規模就造成了很大限制。即使人才享受了優惠政策,但是一旦發現發展空間受限或不及預期,人才還是會離開。”牛鳳瑞指出。
正因如此,從內蒙古到呼和浩特,近來不斷釋放建設“強首府”信號?!逗艉秃铺厝請蟆吩u論員文章直言, “龍頭”舞不起來,整個“龍身”就乏力,“強首府”已成為“政治使命”。
在都市圈時代,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不論是呼包鄂榆城市群,還是呼包銀榆經濟區、呼包鄂烏一體化,內蒙古都將呼和浩特作為區域中心城市重點培育,首府能否“強”起來,事關區域發展大局。
去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提升城市功能,優化發展環境,支持首府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要支持呼和浩特實施“強首府工程”;呼和浩特市最新政府工作報告,更將全力推進首府“強實力”擺在今后五年主要任務第一位,其中還明確提及,“城區人口持續增長、全市人口規模繼續擴大”。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819627
在“搶人”同時,破題產業發展瓶頸,亦是決定城市命運關鍵。
事實上,呼和浩特產業基礎不乏優勢。“國人每喝掉5杯牛奶,就有一杯來自內蒙古”,伊利、蒙牛已成為世界排名前十的知名乳企;坐擁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陽能用單晶硅生產基地,現有單晶硅產能55GW,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
在此基礎上,去年5月,呼和浩特統計局在《轉型中成長的呼和浩特工業》中指出——
全市傳統產業(石油、乳制品、煙草、電力)占比接近60%,雖然乳業、光伏發展走在全國甚至世界前列,但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等科技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能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業還比較少。
集約化程度限制產業規模,“沒有形成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趨勢,導致產業規模效應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業處于產業鏈上游,產業整體靠近原材料端,價格自控性弱……”
這正是呼和浩特“強首府”戰略下的重點破題方向。根據規劃,呼和浩特今后五年要保持GDP增速7%左右、總值突破4000億元。主要支撐便是做強“六大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千億級工業園區3個、百億級企業10家、上市掛牌企業10家。
就在幾天前,呼和浩特市副市長張永文透露,將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壓減整合,由10個工業園區整合優化為5個,并根據園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環境容量等,確定了各園區主導產業,集約化發展趨勢已開始顯現。
一個典型例子是,敕勒川、和林格爾兩大乳業開發區將打造世界級乳業產業園區,呼和浩特也正謀求構建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
“人口本身就是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在牛鳳瑞看來,呼和浩特“搶人”無可厚非,人才政策本身是為了吸引人才,促進地方發展,不應該過高苛求。但更重要的是,只有不斷做大經濟“基本盤”,提升城市發展空間,才能保持對人才足夠的吸引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