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3 23:30:26
每經記者 蔡鼎 孫宇婷 文巧 鄭雨航 每經編輯 肖勇 易啟江
5月13日16時,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依法對知網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知網正深陷輿論漩渦,風波可謂一波接一波。
鐘南山院士署名的多篇論文,竟也被知網用于牟利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發現,鐘南山院士關于治療新冠肺炎的開源免費論文,在知網獲取需要付費。
2021年新增“最年輕兩院院士”、45歲的樸世龍也未能幸免,他與多位學者的一篇聯合署名文章,在知網主站也顯示為收費。但該文章其實是可以免費獲取的。
知網不僅利用知名專家學者論文牟利,還收錄高校學生學位論文賣錢。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研究生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透露,自己的論文在3月份被收錄進知網,但卻并未得到任何收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每經記者調查發現,知網的毛利率高達53.35%,“碾壓”近9成A股上市公司。
一邊是知網的高毛利,一邊是學術機構、高校等不堪重負的續訂費。在“千萬級別的續訂費”面前,就連中科院也正在試圖逃離知網構建的“知識大網”。
鐘南山院士多篇開源論文
在知網主站獲取需要付費
每經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在知網平臺中,同一篇文章存在收費和不收費兩種情況:在其外文庫完全免費的文章,在主站點竟要付費下載,就連鐘南山院士署名的多篇文章,也被知網主站“套路”了。
知網收錄的外文期刊文獻,有兩種查詢途徑:
1、通過官網主站點進行搜索查詢
https://www.cnki.net/
主站主要收錄國內期刊發表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文章需要收費。
2、通過學術搜索站點(外文總庫)搜索查詢
https://scholar.cnki.net/
該站點主要收錄國外出版社刊登的文章,并提供跳轉鏈接(DOI,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至國外期刊數據庫,收費情況以國外出版社為準。
以鐘南山院士聯合署名的一篇英文期刊文章“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氯喹治療COVID-19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前瞻性觀察研究初步證據》)為例,該文在知網主站點的“期刊”庫中需付費4.5元獲取,但在知網外文期刊庫,可直接跳轉至國外數據庫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即讀者可免費閱讀)。
知網主站點顯示收費
知網外文庫提供的DOI鏈接,可直接跳轉開放獲取
但在知網主站點搜索上述文章時,“總庫”一欄顯示僅有一篇收費文章,并不會提示在外文庫也收錄了一篇內容完全一致的免費文章。
主站點僅顯示收費文章,該文在知網下載次數為39。
另一篇鐘南山院士聯合署名的文章“Strategies for reopening in the forthcoming COVID-19 era in China”也存在上述情況,在知網主站點需要收費1元,而在外文庫可直接跳轉至國外期刊庫免費閱讀。
每經記者還發現,鐘南山院士參與寫作的前述兩篇文章均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該刊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委托牛津大學出版社在全球出版。牛津大學出版社和《中國科學》雜志社在2019年宣布,NSR作為完全開放獲取期刊出版。
在海外完全開放獲取的情況下,知網的主站點“期刊庫”中,NSR(《國家科學評論》)卻被標注為“CNKI獨家”(如下圖所示)。
知網頁面顯示,NSR總下載次數為41384次,總被引用次數為6632次。
此外,每經記者還注意到,不論是收費和免費版本,其標注的版權完全一致,即:版權歸《中國科學》雜志社所有, 由全球知名的學術出版巨頭愛 思唯爾和《中國科學》雜志社出版,版權中并未有“知網”出現。
針對上述情況,專注知識產權領域12年的世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于雯竹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現此情況的原因可能是,該期刊的著作權人與知網之間的許可合同僅約定知網是中國地區的獨家被許可人。這不影響著作權人對該期刊在中國以外的使用對第三方進行許可,比如許可牛津大學圖書館在線發表該期刊。”但她同時強調,“即便如此,知網也應標注為‘中國獨家’,否則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值得一提的是,于律師也是國際商標協會(INTA)版權委員會和國際商會(ICC)中國國家委員會知識產權委員會委員。
此外,每經記者通過《中國科學》雜志社官網的公開聯系方式,分別聯系上該社網站主管、銷售市場部和信息科學子刊,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均表示期刊文章在《中國科學》雜志社官網可以免費下載,但對知網收費以及與知網的合作內容等并不清楚。
除鐘南山院士的論文外,被知網重疊收錄的文獻作者中不乏業界知名學者。2021年新增“最年輕兩院院士”、45歲的樸世龍,他與多位學者的聯合署名英文文章“No benefits from warming even for subnival vegetation in the central Himalayas”,通過知網主站點搜索該英文標題,結果默認展示漢化版標題的收費文章。
在知網主站點的“期刊”庫中,該文被隱去了英文原標題,并以“喜馬拉雅山區高山冰緣植物并不能從變暖中受益(英文)”漢化標題呈現,需要支付2.5元購買文章。而在知網的外文總庫可直接跳轉至國外數據庫免費獲取。
在知網購買這篇文章后,每經記者將其與國外數據庫免費下載的版本比較,發現內文并無差異。
每經記者搜索發現,前述樸世龍院士和鐘南山院士署名的多篇英文文章,確實均可在《中國科學》雜志社官網免費下載全文。
針對上述海外開源文章在知網變收費的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嘗試聯系鐘南山院士發表置評,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回復。
對話知網:
通過外文庫搜索免費,
為何通過主站要收費?
一篇收錄在知網主站點期刊庫的論文“Therm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of semiconductor minerals in earth’s deep crust and their seismogenic significance”(《地殼深部半導體礦物的熱電特性及其地震意義》),知網主站點要收費3元,而通過知網的“外文總庫”,其實可直接跳轉至國外數據庫開放獲取。
每經記者花費3元在主站下載該論文后,再同國外數據庫免費獲取的文章比較發現,兩者的文本內容也完全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知網主站點搜索上述文章時,“總庫”也是默認搜索展示收費的版本,并不會同時呈現外文期刊庫的免費版本。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聯系知網客服反映上述問題。以下為每經記者(NBD)與知網讀者人工客服(以下簡稱知網)的QQ聊天記錄:
NBD: 同樣一篇文章,通過知網主頁的期刊途徑搜索進去要收費,通過知網外文庫進去,可以直接導到愛思唯爾(國外期刊)的原文出處。為什么通過主站點期刊要收費,而通過外文庫搜索是免費的?
知網: 您好,這個發負責老師查原因了。這個給您辦理退費可以嗎,3元補款回賬戶。一般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要查一下原因,是上網有錯誤還是什么。
NBD: 請問什么是上網錯誤?我順便查了多篇論文,都有我說的這個情況,請問這個還是上網錯誤嗎?
知網: 可能因為知網中心網站是和這個雜志社合作收錄的,是付費的,外文來源這個網站不是他們雜志社的,所以是免費的。
多篇都有嗎?這個好像也是愛思唯爾的,(知網)外文庫的源是愛思唯爾,是免費的。知網首頁的庫是雜志社的源,所以是收費的。可能是這個原因,具體需要負責老師那邊查一下。
NBD: 那為什么在愛思唯爾是免費的,而雜志社的源要收費呢?知網雜志社源收費的原因是什么?
知網: 雜志社的文章,是知網和雜志社編輯部簽訂合同,付版權費這些還有雜志社費用等,所以收費的。
NBD: 那么我作為個人讀者/用戶,明明通過知網外文庫可以免費獲取到愛思唯爾的源,我為什么需要花錢通過知網雜志社的源來付費下載呢?
知網: 具體我這邊是不清楚的了。
知網毛利率53.35%
“碾壓”近9成A股上市公司
據每經記者梳理,憑借著在國內高校市場的占有率和不斷上漲的收費,知網最近五個會計年度內的毛利率穩定在50%以上。
最新的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同方知網凈利潤約為1.94億元,毛利率53.35%。
圖片來源:同方股份2021年年報
53.35%的毛利率是個什么概念?據Wind金融終端數據,該毛利率在A股所有有可比數據的4690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為574名,位于前12.24%公司內,超過近九成(87.76%)的上市公司。
那么,知網53.35%的毛利率從何而來?是什么樣的盈利模式,能讓知網每年攬近2億元的凈利潤?
(1)用戶數據庫采購費動輒上百萬
知網官網信息顯示: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是中國最大的學術資源渠道商。主要市場包括高校、公共圖書館、科研單位、創新型企業、醫院、農業技術協會等。 高校市場的占有率為100%,其他主要市場的占有率為60%以上。
圖片來源:知網
機構用戶采購知網數據庫,通常一年動輒花費上百萬。每經記者4月下旬在采購網站上看到,多所高校該月發布了2022年度采購CNKI數據庫服務的公告。例如:
復旦大學CNKI數據庫2022年成交價82.5萬元、中國礦業大學(北京)CNKI數據庫2022年成交價約107萬元、浙江大學擬采購CNKI數據庫預算是112萬元、西南民族大學CNKI數據庫2022年成交價116萬元、北京科技大學CNKI數據庫2022年成交價130萬元……
圖片來源:采購公告頁面截圖
除了高校外,還有銀行、醫院、省市社科院近期也在知網上公示了2022年度使用CNKI數據庫服務的采購合同。其中,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2022年訂購CNKI系列文獻資源項目中標價格是115萬元。
(2)訂閱費連年上漲
近年來,知網續訂費用年年攀升也屢被學術機構詬病。
今年4月,因數據庫續訂費用高昂,中科院考慮暫停使用知網的消息登上了熱搜。
據網傳截圖,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的信息顯示,CNKI數據庫對續訂價格始終維持較高漲幅,2021年,中科院集團CNKI數據庫訂購總費用達到千萬級別,成為該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因此,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正考慮通過維普期刊數據庫和萬方學位論文數據庫,對CNKI數據庫形成替代保障。
實際上,不堪此等重負的不只是中科院集團一家。近十年來,包括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6所高校,都曾因續訂費用上漲幅度較高而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在當時的一份聲明中稱,2000年以來,同方知網公司的報價每年漲幅都超過10%,2012年漲幅高達24.36%。從2010年到2016年,年平均漲幅為18.98%。[1]
“知網會根據所定專輯(子庫)的情況來定價,在訂購內容不變的情況下,每年有5%~10%的漲幅。”北京某高校數據庫訂購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知網對他所在的學校的價格漲幅,近三年平均維持在6.5%左右。
每經記者通過相關采購網查詢發現,北京語言大學的知網數據庫采購費用,2019年為44.5萬元;2020年為50.5萬元,同比漲幅為13.5%;2021年為56.5萬元,同比漲11.9%;2022年約為65.5萬元,同比漲15.9%。近三年年均漲幅在13.8%左右。
復旦大學的知網數據庫采購費用,2019年約為75.49萬元;2020年度約為78.48萬元,同比漲幅約為4%;2021年度約為80.05萬元,同比漲幅約2%;2022年度約為82.5萬元,同比漲約3.1%。近三年年均漲幅在3%左右。
對于漲幅問題,上述數據庫訂購人士進一步對每經記者解釋說:“有時也存在小于5%的時候。對不同規模學校的定價和漲幅或許不一樣,應該是和銷售策略、甲乙雙方談判都有關系。”
當被問及對知網所定價格如何看時,他對每經記者表示,“不合理之處是基數較高,且每年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漲幅,而其他中文數據庫價格比較穩定。主要是因為知網在師生中的影響力,圖書館、學校不會輕易停訂,所以在價格方面比較強勢。”
記者發現,單純從價格來看,與市面上的其他數據庫對比,知網的確要高出一截。據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13個數據庫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知網成交金額達到72.4萬元,而超星數圖為23.1萬元,萬方為13萬元。從該校的采購情況來看,知網數據庫的價格分別是超星數圖和萬方的3倍和5倍。
據上述人士表示,“知網平臺匯聚的文獻一方面是類型比較全,二是量比較大。相對來說,綜合檢索也方便一些。類型多了,他們銷售的時候按專輯類型來賣,也就貴了。”
(3)查重服務貢獻收入
每經記者注意到,知網的查重服務也是其收入的貢獻板塊之一。曾有知網人士向《南方周末》透露:知網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數據庫,剩余三分之一里很大一部分靠“查重費”。[2]
論文查重是眾多高校學子畢業路上繞不過去的一道關卡,通常來說,需要將畢業論文與現有數據庫進行對比,確保其文章與已有論文的重合度滿足學校規定范圍。
據教育部數據,2021年全國有高等學校3012所。[3]而知網在學術不端查重系統的介紹中稱,99%以上高校都是其付費用戶。除了知網,維普和萬方等國內學術數據庫也是一些學校查重的合作方。
2019 年年初,青年演員翟天臨的學術造假事件中,網友對其2783字的小論文進行查重,這篇論文當時在知網查重需要花費68元。而按照維普與萬方查重系統的收費標準,同樣字數的論文在維普僅需12元、在萬方僅需7.8元。[4]
圖片來源:萬方論文檢測系統官網
圖片來源:維普論文檢測系統官網
2018年至今
知網作為被告涉1075件糾紛
知網還存在收錄高校學生學位論文牟利的問題。
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研究生在接受每經記者微信采訪時透露,自己的論文在3月份被收錄進知網,但卻并未得到任何收益。
記者查詢知網官網的“學位論文領取稿酬通告”發現,博士論文著作權人可獲得400元的“CNKI網絡數據庫通用檢索閱讀卡”和100元現金稿酬,若單純以價值相加,只有500元,這已經是知網針對學位論文支付的最高稿酬。
上述通告文末寫道,“請各位確認已出版的學位論文作者速與我社聯系領取稿酬”。
也就是說,作者還需要自行聯系知網才能獲取稿酬。
前述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告訴記者,對于報酬一事,她本人完全不知情。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甚至有用戶表示,下載自己的論文也需要付費。
每經記者查詢知網官網上的“中國知網會員流量計費標準表”發現,期刊全文的常規數字出版下載計費標準為0.5元/頁,碩士學位論文為7.5元/本,博士學位論文為9.5元/本。而在去年年底調價之前,碩博學位論文分別為15元/本和25元/本。
記者隨機在知網上找了一篇下載量較高的論文,署名是浙江大學陳浩的博士論文《燃料電池/鋰電池混合動力系統優化管理》,下載量為1810次,下載費用為9.5元/本。從理論上進行推算,上述論文能為知網帶來約17195元的收入。但是,對于博士論文作者陳浩來說,只能拿到400元充值卡與100元現金獎勵。
每經記者查詢啟信寶app發現,知網的主辦單位《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其自身風險高達2350條,近期風險類型均為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以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自2018年至2022年5月13日,該雜志社共涉及1285件司法關聯案件。其中,該雜志社作為被告的關聯案件達1075件,占比超83%。
從案件類型來看,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638件,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560件,侵害其他著作財產權糾紛35件,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26件,侵害作品署名權糾紛16件。
圖片來源:啟信寶
每經記者注意到,在這些案件中,原告方多是一家名為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教育信息化企業。在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的糾紛案法律文書中,該公司陳述,與某作者簽訂了《個人作品授權書》,對涉案文章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性質為專有使用權。然而,知網未經原告擅自提供上述涉案文章的付費在線閱讀、付費下載服務。
多份判決結果顯示,法院認為知網侵害了世紀超星公司對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并判知網賠償該公司經濟損失,數額為一萬至兩萬余元不等。
不過,部分法律文書也顯示,法院判定原告尚不具有清晰、明確的訴訟主體資格,因而起訴被駁回。
目前,啟信寶上已公布的法律文書共405份,《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作為被告身份的案件為401件。
除此之外,記者還注意到,原告為個人的糾紛案也不在少數,包括竇應泰、陳應松、王必勝、唐效英等國內作家。目前,每經記者在知網上已經搜索不到前述作家署名的作品。
在原告為個人的糾紛案中,最受關注的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因百余篇論文被擅自收錄起訴知網。趙德馨教授自2013年開始上訴維權,案件全部勝訴,共獲賠70余萬元。[5]
2021年12月10日,知網發布《關于“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向趙德馨教授道歉,并在敗訴后將其論文全部下架且至今未再收錄其文章。
趙德馨的妻子周秀鸞也選擇了維權,法院判決知網單篇文章賠償周秀鸞2100元到2400元不等。知網后就賠償金額過高等問題提出了上訴。近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二審時駁回了知網的上訴,并作出了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對此,于雯竹律師告訴每經記者,“論文屬于文字作品,依法受著作權法保護。近年來出現了很多論文作者起訴知網侵犯著作權的案件,在這些案件中,知網主張其收錄的論文作者在投稿時已與出版社簽約,同意將論文被知網收錄,或同意將著作權中的財產權轉讓給出版社,而出版社已與知網簽訂許可協議。但是法院認為,作者與出版社簽訂的相關授權條款屬于格式條款,因此該條款無效,而且出版社未從作者處取得向知網進行再許可的權利。因此,知網刊登相關論文,應當取得作者的同意(許可),否則構成侵犯作者著作權的行為(具體而言,侵犯了著作權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于雯竹律師進一步表示,“實踐中,知網的常見做法是先收錄文章,后經作者聯系才支付許可費,相當于事后與作者和解,進行補授權。這種先侵權后補救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知網:將以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為契機,徹底整改
雖然知網僅早于維普、萬方2年左右成立,但隨著時間推移,知網優勢逐年擴大,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學術資源數據庫,乃至國內學術論文標準化格式亦由知網制定。與此同時,隨著科研資源日漸豐富,知網在行業內話語權也更加強大。
不可否認,坐擁國內最大的學術資源庫,知網在查重方面具有巨大優勢,但高昂的費用,也被不少人質疑有壟斷之嫌。
北京某高校數據庫訂購人員向每經記者表示,“知網給學校提供的查重系統可以為學生免費查一次,但一次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學生只能(去外邊)花錢購買額外的查重次數。”
每經記者了解到,雖然知網始終聲稱從不向個人提供查重服務,但由于擔心最終重復率過高過不了關,高校學生往往會通過其他手段自費進行查重。
對于上述說法,每經記者從高校畢業生口中得到了證實。四川某高校一名2017年畢業生小張(化名)表示,學校的賬號會提供一次知網免費查重的機會,后面修改完繼續提交都還得查幾次,他的本科畢業論文總共查重4次。小張還補充稱,“查重的價格還是浮動的。越臨近畢業季價格越貴。”
對于上述現象,人民網曾評論稱:“知網不向學生開通個人查重業務,在與高校合作的過程中,提供的免費查重機會又少,一定程度上來說,助推了學生不得不花錢向不法分子購買查重服務的行為。”
4月26日,世界知識版權日,人民網評論稱,知網因為價格問題屢受消費方詬病,頻惹眾怒,甚至引發涉嫌行業壟斷的質疑,按理早該深刻反思自身行為的合理性。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一次次輿論風波之中,我們看不到中國知網的實際行動,看到的是其利用一家獨大的市場優勢地位,不斷提高價格令各單位難堪重負;我們看不到定位于“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機構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看到的是其賺得盆滿缽滿。
2022年5月初,每經記者就知網數據庫論文收錄及定價爭議等相關問題,多次向知網及同方股份發送采訪函。5月9日晚間,知網相關人士向記者確認,稱已收到采訪函,但公司“現在不接受采訪”。
記者注意到,近日,有網友在上證e互動上,就知網數據庫續訂費用合理性、大量負面輿論是否對公司盈利造成影響等問題,詢問知網母公司同方股份。5月9日收盤后,同方股份回復稱:“我們已經關注到知網的輿情,知網也在進行反思,并研究進行經營模式優化改善,積極進行整改。知網會將相關整改措施擇機向社會公開,并做出回應。”
5月13日,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當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知網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公司堅決支持,全力配合。公司將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創新發展模式,承擔起中國知識基礎設施的社會責任,努力將知網打造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學術資源信息平臺,推動學術傳播交流,促進國家科技創新,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光明日報:釋放出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信號
針對此事,光明日報發表評論,作者為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
光明日報評論稱,市場監管總局在前期核查的基礎上,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這是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對平臺經濟依法實施常態化監管的重要舉措,對維護學術文獻數據庫服務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知識生產和流動、推動創新發展、保護以作者和讀者為主體的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評論指出,平臺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穩就業等具有重要作用。知網是典型的平臺企業,對其立案調查是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實施常態化監管的具體舉措,有利于向市場釋放清晰明確的信號,讓市場對法治建立起更加可靠、穩定和持續的預期,增強平臺企業的自我合規意識,引導和激勵平臺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和模式創新開展高水平競爭,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通過實施常態化的反壟斷監管,持續凈化平臺經濟領域的競爭環境,優化創新機制,保障平臺經濟更加健康地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發揮平臺經濟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繁榮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記者:蔡鼎 鄭雨航(實習)文巧 孫宇婷
編輯:易啟江
視覺:蔡沛君 劉青彥
排版:易啟江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1]“中科院停用”背后:“高幅度漲價”等爭議漩渦中的知網。新京報
[2]因“太貴”遭中科院停用,知網憑什么能“一家獨大” 。南方周末
[3]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教育部網站
[4]《壟斷暴利,查重最貴,中國知網到底是什么?》。微信公眾號“網易數讀”
[5]退休教授趙德馨的維權之路:知識必須得到尊重。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