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4 16:02:20
◎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畢業季,對于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基金公司依然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去處。那么,基金公司對于校招的學生,主要看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呢?作為剛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同學,又該如何才能夠進入到基金公司呢?
每經記者 黃小聰 上海報道 每經編輯 葉峰
“要進基金公司太難了,我當年面了幾家,但是都沒有通過。”畢業近5年的小山(化名)回憶起當時讀研究生時的校招,依然印象深刻。
如今,又將迎來新一年的畢業季,對于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的同學來說,基金公司依然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去處。
記者注意到,不少基金公司從春節過后,已經陸續啟動新一輪的春季校招,而如今臨近暑假時,又有暑期實習、投資訓練營等活動,可以說為了能夠搶到人才,校招花樣也是越來越多,而且都打足了“提前量”,瞄準的不僅是今年、明年畢業的學生,還有2024年畢業的學生。
那么,基金公司對于校招的學生,主要看重哪些方面的能力呢?作為剛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同學,又該如何才能夠進入到基金公司呢?
暑期實習:與冠軍基金經理面對面
一般來說,在春節前后,基金公司就會陸續開啟一年的春季招聘工作,2022年同樣如此,2月份開始,多家基金公司就陸續發布2022年春季校招信息以及暑期實習信息。
記者從各大高校以及基金公司的招聘信息注意到,盡管是校園招聘,但是崗位還是非常豐富。比如易方達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招聘崗位主要分為四大類,涉及的具體崗位方面多達數十個。
具體來看,在投研類方面,包括了行業研究員、多資產研究員、宏觀研究員、信用研究員、策略研究員、量化研究員、指數研究員、FOF研究員、ESG研究員、股權投資研究員。
泓德基金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招聘的崗位也多達10類,包括了行業研究員、產品崗、稽核審計崗、交易員、電商運營崗等。
還有睿遠基金在清華大學發布的2022年暑期實習生招聘信息顯示,招聘崗位包括了權益研究崗、固收研究崗、投資者服務崗、合規法務崗等。
而到了4月、5月,招聘暑期實習生更是進入到了密集階段,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是暑假實習,不過方式也不太一樣。有的直接就是采用招聘暑假實習生的方式,還有的基金公司則是以投資訓練營的方式來吸引各大高校的畢業生,其中還包括了與明星基金經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比如泉果基金發布的首屆投資中國訓練營校園招聘計劃的方案顯示,投資中國訓練營由泉果基金發起設立,2022年為首屆,為期四周,分一周訓練和三周實習。學生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中國的金融市場、資產管理行業,獲得與公司創始人團隊以及知名基金經理、趙詣(公募基金2020年度四冠王)面對面分享的機會。
提前2年“搶人”
除了“搶人”花樣多,“搶人”的時間也有所不同。記者注意到,春節前后的春季招聘,有的是針對今年畢業的學生,有的覆蓋了從今年到明年畢業的畢業生,比如上述提到的基金公司中,易方達面對的招聘對象跨越2022年9月到2023年8月的應屆畢業生。
但是從暑期實習開始,基本上主要是圍繞2023年畢業生提前“搶人”了。有的直接就寫明招聘對象是2023年的應屆畢業生,比如永贏基金5月12日在北京大學發布2023校園招聘暑期選拔及日常實習生招聘,招聘對象就是國內院校2023年的應屆畢業生。而在提供的崗位方面,同樣多達14個。
還有中融基金發布的2023年校園招聘中,也注明此次實習旨在為2023年做人才儲備,面向人群是2023年碩博士應屆畢業生。
研究生畢業于上海一家“211”財經院校的小山通過電話告訴記者:“如果研究生3年的話,基本上從研二開始就要提前準備了,比如要是明年畢業,現在這個暑期確實就要開始實習了,如果實習表現好,九、十月份后能拿到offer。”
“如果你是等到今年九、十月份才要從校招去找,就比較難了。”小山進一步說道。
可見,暑期實習,是拿到基金公司正式offer的一個比較關鍵的階段。值得注意的是,泉果基金發布的首屆投資中國訓練營校園招聘計劃,不僅瞄準了2023年的畢業生,還提前將2024年畢業的學生也納入計劃中。
線上通過即可發放offer
另外,從整個流程來看,如果是春季招聘,春節后發布的校招,基本上到2、3月份收集完簡歷,就開始進入到面試階段,4月底之后陸續發放實習offer,而有些晚一點發布的暑期實習,基本上跨越3月-5月,期間投遞簡歷和安排面試滾動進行,并陸續發放實習offer,6月、7月開始進入到實習階段。不過具體到每家基金公司,時間的安排上也不太一樣。
比如中融基金在招聘答疑中就注明,簡歷投遞截止到6月中旬,但是5月中旬開始就已經安排筆試面試,面試通過后,6月份即可安排實習,實習期3-6個月,12月會發放正式的offer。
總的來說,先通過面試拿到實習offer,但要拿到正式的offer,中間需要3-6個月的實習,基金公司會根據實習生的綜合能力、工作成果、團隊合作表現、發展潛力、職業興趣等做出留用決定。
目前受疫情的影響,上海等多個地區的線下校招工作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基金公司紛紛采用線上方式進行招聘。
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就表示:“前幾輪的筆試面試,都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大,但終面的時候我們還是更希望能夠和應聘的學生面對面交流,彼此都能有更加真切的認識,但可能也不一定能實現得了,所以也只好終面也采取線上的方式進行了。”
另一位直接參與招聘工作的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在線上進行,線上通過后就給offer。”
此外,泉果基金相關人士也表示:“在招募階段,我們采取純線上的方式對學生的申請材料進行討論和甄選、及后續的面試。目前,校招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已經收到了很多優秀學生的簡歷和《投資中國》書評,不少書評很用心而且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并通過線上面試的方式,已經發出了不少首屆‘投資中國訓練營’offer。”
“訓練營開營我們會根據疫情情況和學校的要求來進行,準備了線上和線下兩套方案。隨著上海疫情的持續穩中向好,我們仍然期待以線下的方式為學生帶來最好的實習體驗:在線下,同學們可以最近的距離感受到公司文化理念、工作方式以及各界大咖分享;但同時,泉果基金也會為無法來到現場的同學準備線上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習方式。”該相關人士進一步說道。
看學校、學習能力、抗壓能力,投研更歡迎復合型人才
那么,作為還未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基金公司在校招中主要關注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記者注意到,從崗位要求來看,有的描述會比較寬泛,比如金融、經濟、金融工程、統計及理工科等相關專業;具備較好的金融理論基礎,通過基金從業考試;勤奮上進,品德優良,誠實肯干,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和文字表達能力等。
而有的則有比較詳細的說明,比如景順長城招聘的固收研究崗(理工科背景),要求本科為理工科背景,碩士為理工科或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邏輯縝密,對數字較為敏感,善于根據變化總結規律;有扎實的數理基礎,善于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歸因;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強,熟練使用excel等工具,至少熟練掌握一門編程語言等。
雖然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對于學校沒有太具體的要求,有的甚至是廣撒網的方式進行招聘,但是最終進入到篩選環節,還是會看學校。
上述某大型公募基金相關人士表示:“投研等核心崗位的話,最終錄取的學生中名校出身的多一些;其他非核心崗位,重點院校就可以的。”
“而從最終錄取學生共通的特質來看,普遍會比較看重的點是:首先是學習能力,能夠迅速適應崗位要求,并將所學盡快轉化為所用;其次是抗壓能力,基金行業充分市場化,離市場也很近,天然地競爭激烈,如何在高壓環境中調適內心的平衡,按照自己的節奏去成長進步,非常重要;還有就是吃苦的能力,其實投研是個苦差事,很多基本功都需要靠一點點積累,如果吃不了苦,完全無法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節奏。”該相關人士進一步說道。
泉果基金相關人士則表示:“只要學生品學兼優,追求卓越,無論是金融和理工科相關專業的,還是藝術、哲學、歷史、文學等專業的,都可以‘對口'泉果基金。”
“除了品學兼優,我們更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世界未知的求知和探索欲,以及多元思維能力。在這里,多元思維能力是指能否以豐富、跨學科的視角,對某一領域的問題提出多方面的見解,而不僅僅拘泥于自己本身的專業和過往實習背景。針對某些垂直領域,如果學生有相應的專業能力,那么是加分項。但總體而言,我們非常鼓勵多元思維的火花碰撞;其次,我們希望與學生開展獨特、有深度的討論。我們期待優秀的學生不僅能對過往的經驗進行總結,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進一步;最后,我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擁有美好的品質:具備長期視角、正直、勤奮,能夠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該相關人士進一步說道。
而上述直接參與招聘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除了看學校,過往實習經驗也會看,如果有CFA、CPA之類的證書也是加分的,而復合型的人才,投研會比較歡迎。”
從校招中未能直接進入到基金公司的小山,畢業之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沉淀,后來也跳槽進了基金公司,他也表示:“基本上身邊投研的同事都是北清復交,而且很多都是復合型專業,比如我旁邊的一位同事,是清華的金融+數學。”
值得一提的是,當面試通過之后,獲得實習機會,也并不意味著最終能留下來。實習期,有的投研類實習生需要完成課題研究并答辯,有的崗位需要完成相關項目參與相關工作。基金公司也會對實習生完成的課題、項目、工作進行評價,并結合日常表現進行綜合評估。
從崗位來看,核心崗位要拿到正式的offer難度還是非常大,有些雖然看上去招聘的崗位很多,但實際上每個崗位可能也只需要一個人,所以往往會出現比如有3位實習生,但可能只有1位能夠留下。相比較而言,非核心崗位可能競爭沒那么激烈。
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坦言:“除非是很核心的崗位,我們一般不太愿意搞差額實習,擔心會因此打亂了學生找工作的計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1425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