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醫藥企業ESG重在讓利于民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5 23:31:43

每經評論員 張寶蓮

如果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那2022年第一只豬,非新冠檢測莫屬。3月以來,國內多地加大核酸篩查力度,不少涉新冠檢測的醫藥企業因此受益。例如九安醫療,今年一季度營收217.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超66倍,平均每天賺2億多元。

某地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篩查實戰演練 視覺中國圖

硬幣的另一面,是醫保承壓。近日,國家醫保局重磅出手,要求地方不得用醫保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華創證券此前算的一筆經濟賬引起熱議,假設按照大城市2天一測(4元/次,10混1)推算,核酸檢測一年約需要3500億元,而其中約有80%由醫保統籌支付。

這一反差將醫藥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醫藥公司的盈利是個敏感問題,當醫藥公司年度賺錢效應超過10倍、100倍時,則容易引來輿論質疑,即這些企業的盈利是否過度侵蝕了公域財富?

筆者認為,基于醫藥的特殊社會屬性,被賦予高社會聲譽與道德要求之下,如何處理社會公眾與患者的關系,將成為醫藥企業發展的新挑戰。尤其是逆周期下,醫藥公司獲得超預期收益,容易引來社會公眾的敵對情緒,產生負的外部效應。

因此,醫藥企業ESG重在讓利于民。在新冠檢測技術發展已經較為成熟的當下,醫藥企業應當繼續主動降價,提高社會公眾的可負擔性,用心做好ESG建設。

讓利于民是醫藥企業的天然追求。整個醫藥行業托住了千千萬萬居民和家庭的生命健康與家庭幸福,幾乎每一家醫藥企業都將追求健康奉為企業的責任與使命。比如科興生物的使命是“為人類消除疾病提供疫苗”,萬泰生物以“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為追求。醫藥企業賺錢的同時,應兼顧社會對其商業道德的評價,避免因“為富不仁”被口誅筆伐。

有學者對ESG研究時發現,當企業具有較強經營能力時,會忽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導致ESG表現出現消極影響。2021年,醫藥企業的平均毛利率接近55%,超過了全行業均值的一倍。在快速而強大的賺錢能力之下,醫藥企業對建設ESG的積極性似乎并不高。

根據Wind數據,2022年,453家醫藥上市公司累計發布了15份ESG報告,披露率約為3%;發布社會責任報告95份,披露率約為21%,在全行業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研讀這15份ESG報告,也能窺見一些問題。最為顯著的,便是對利益相關者與重要議題的識別存在偏差。在撰寫ESG報告時,企業首先應當自問,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是誰,哪些利益相關者與社會發展、公司發展休戚相關?

令人遺憾的是,對于患者、社會公眾的關注度,并非是醫藥行業ESG發展的重點關注對象。還有一家企業認為經濟績效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甚至有一家企業,直接將社會責任報告換了個馬甲,也當自己做了ESG。正因行業表現整體不佳,這里更要表揚一下百濟神州,它是目前A股醫藥行業唯一一家在ESG報告中將藥物可及性、商業道德以及藥物可負擔性等普惠性議題識別視為重要議題的企業。

筆者倡議醫藥企業重視ESG要讓利于民,并非讓醫藥企業無利可圖,反而是要做到掌聲與面包兼得。參照以往經驗,當某項醫研技術成熟后,醫藥公司會通過降價提高可及性與可負擔性,普惠更多群體,同時自身能夠獲得進一步的市場占有率,擴大盈利總盤。抗疫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國家大事,醫藥企業可以通過主動讓利,從而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正是中國資本市場倡導企業建設ESG的初心,繼而在共贏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