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22:21:19
◎103家券商編制的首份文化建設年報,正式在中證協網站公開。各大券商年報主體內容都是2021年如何圍繞建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要求,又如何將文化建設與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治理、業務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有機融合,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對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工作來說,2022年5月,是今年以來最忙的一個月。
4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估辦法》)及《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年度報告編制指引》(以下簡稱《年報指引》。這是各大券商所編制的首份文化建設年報。之后,中證協又啟動了2021年度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由于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將成為證券公司分類評價工作的加分項,AA級可獲得最高1分的加分,受到了各大券商的極大重視。
連續兩份重磅工作,證券行業度過了一個繁忙的5月。如今,103家券商編制的首份文化建設年報已在中證協網站公開。不僅內資券商力求編制出一份詳實、美觀的年報,合資、外資券商也積極參與。
從103家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年報來看,各大券商年報主體內容都是2021年如何圍繞建設“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要求,又如何將文化建設與公司發展戰略、公司治理、業務發展、履行社會責任有機融合,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除了總結2021年度文化建設工作外,也匯總了典型案例。其中,文化體系完善、合規文化建設、社會責任履行、助力實體經濟等是重點披露領域。
文化體系完善方面,西部證券(代碼:002673;最新收盤價:6.40元;市值:286.05億)將打造“和合文化”理念體系作為典型案例。
西部證券指出,公司開展了企業文化表述語征集、問卷調查、研討會等相關工作,最終確立“和合文化”為公司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和合文化”符合現在證券行業發展理念,和諧穩定的市場環境營造需要整個行業機構合力完成。“和”代表和諧、共生;“合”可以理解為合規、穩健;“和合”諧音“荷”,代表清正廉潔的從業文化。
西部證券指出,“和合文化”理念體系成果是公司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以傳統、地域及時代背景為遵循,以陜投集團“君子文化”為基石,以證券行業文化為指引,以“和聚力合創富”為文化定位、四大核心理念、六大子理念為主線的“和合文化”理念體系。它是公司長期以來,嚴守合規底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國企擔當,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總描述。
合規文化建設方面,東興證券(代碼:601198;最新收盤價:8.38元;市值:270.88億)將“清風傳家 嚴以治家”主題家訪活動作為典型。
東興證券指出,為營造清風正氣的生態和崇廉尚廉的良好氛圍,切實發揮家庭助廉作用,2021年,東興證券全轄掀起“清風傳家,嚴以治家”主題家訪熱潮,通過實地家訪,與家屬們拉家常、談生活、話家風、講廉潔。
財達證券(代碼:600906;最新收盤價:8.33元;市值:270.31億)則以落實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范》為契機,圍繞全面風險管理“六個一”的具體要求,逐步構建了與公司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將風險文化融入了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切實用文化的力量引領方向、促進發展。
社會責任方面,鄉村振興與精準紓困是各大券商發力重點。比如2021年,德邦證券落地3個“邦”扶項目,分別為金融“邦”扶計劃、青少年體智能“邦”扶計劃、醫+1村醫人才“邦”扶計劃。公司在騰訊“99公益日”期間,用愛助力“鄉村校醫室,援助計劃”與“太極抗帕”公益項目。
九州證券則向西城區一退休居民進行定向捐款。公司及時聯系溝通協調街道民生保障辦,將捐款捐給西城區慈善協會,為街道和社區及時化解了社會難題,并幫助該居民暫時渡過難關。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界印象中,文化建設方面對外發聲最多的是內資券商。但從文化建設年報披露來看,合資、外資券商也積極參與,金圓統一證券、摩根大通(中國)、匯豐前海證券、瑞信證券(中國)、瑞銀證券、野村東方等均披露了2021年度文化建設年報。
與內資券商相比,多家合資、外資券商仍展業早期,2021年它們的文化建設體系處于建設和完善中。在按照監管要求證券行業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在實踐中結合公司自身特點、發展戰略,與其自身文化價值觀相結合。
以金圓統一證券為例。金圓統一證券于2020年9月正式揭牌開業。2021年初,金圓統一證券制定企業文化建設“兩步走”計劃,分為宣導期和落地期,經過全年分步落實執行,已基本完成2021年度企業文化建設整體目標。
瑞銀證券則將加大服務中國市場作為其文化建設的扎手之一。年報中,瑞銀證券提到了作為外資券商對行業文化的理解: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已步入深水區,吸引了更多外國投資者和外資機構進入市場。如果說滬/深港通、滬倫通、科創板等機制的上線以及各項準入政策的放松,是從硬件層面為市場國際化建好“基礎設施”,那么證券行業的文化建設就是從軟件層面為此塑造健康和諧且與國際接軌的行業環境。
新冠疫情發生后,瑞銀證券及子公司和員工所捐款105萬元,均用于支持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啟動“武漢青少年心理建設項目”,為青少年提供免費的疫后心理健康課程,旨在加強青少年心理建設與疏導,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在壓力下應對不利因素,以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逆境。該項目一直持續到2021年底結束。
摩根大通(中國)則指出,公司在2021年將文化建設正式納入公司章程并獲得批準:公司章程已將文化建設責任明確納入董事會、監事及管理層的職責范圍,提出董事會戰略決策、監事獨立監督、管理層負責落實的治理格局。公司已成立公司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由董事長親自擔任領導小組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分管文化建設相關領域,對公司文化建設開展全面的工作指導。
摩根大通(中國)將促進行業交流作為2021年度的文化建設典型案例之一。公司指出,2021年,參與了中國證券業協會國際戰略委員會組織的關于“外資證券公司境內展業情況研究報告”的課題研究,協助監管機構提供跨境業務相關建議。此外,公司還應中國證券業協會邀請安排集團海外分析師和相關合規專家作為培訓講師參與協會線上面授培訓課程,分享了境外市場在投價報告方面的監管要求和業務經驗。此外,摩根大通(中國)還將面對新冠疫情影響時,如何與員工共度時艱作為另一個典型案例。
103家證券公司,洋洋灑灑數百個案例。證券行業文化建設中,每家券商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在推行合規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均是發力重點;但也各有側重,如上述外資、合資券商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就試圖融入了母公司境外投行的經驗,將母公司傳承多年的企業文化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實踐相結合,以期更好融入其中。
但無論如何,將文化建設真正落地的,仍是人本身。中證協的《文化建設十要素》中明確,行為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落地的關鍵環節,當價值追求、經營理念、行為規范變為一種行為習慣,成為證券公司及其工作人員的鮮明標識和共同氣質,才能最終形成普遍的、自發的價值認同和文化積淀。
因此,103家證券公司厚厚的文化建設年報,不僅僅是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的董監高們的功勞,也不會僅僅是具體執筆部門的成果,而是三十余萬證券從業者共同書寫的。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02021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