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沈南鵬領投“遠景智能”,20年的長坡賽道,資本都在布局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9 18:18:15

◎今日(6月9日),遠景智能宣布獲得由紅杉中國領投、GIC參投的2.1億美元A輪融資,遠景智能是遠景科技集團旗下從事低碳和Alot技術的公司。

每經記者 姚亞楠  唐如鈺    北京、上海報道    每經編輯 葉峰    

今日(6月9日),碳中和領域再現大額融資——遠景智能宣布獲得由紅杉中國領投、GIC參投的2.1億美元A輪融資,遠景智能是遠景科技集團旗下從事低碳和Alot技術的公司。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向零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碳中和在一級市場熱度空前,已成為本土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不僅大額基金頻出,以新能源車、電池、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相關投資也頗為活躍。

大額基金頻出 ,VC/PE偏愛這些細分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遠景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遠景科技集團旗下從事低碳和Alot技術的公司,其研發的智能物聯操作系統EnOSTM可監控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的生產以及設備運作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從而減少整體碳足跡,目前已連接管理了超2億個智能終端設備和400GW的能源資產。

遠景科技集團是一家綠色科技企業,其與紅杉資本關系頗為密切,2021年3月,紅杉中國與遠景共同成立了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碳中和技術基金,投資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領域的科技公司,構建零碳新工業體系,這是國內首只綠色科技企業攜手創投機構成立的百億規模碳中和技術基金。2021年9月,遠景紅杉碳中和基金正式落戶無錫高新區,首期募集50億元。

事實上,在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積極向零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一級市場碳中和投資空前活躍,大額基金頻出。如高瓴在2020年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推出了專項的綠色基金。今年1月,IDG資本聯合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零碳科技投資基金, 以“技術投資+場景賦能”為主題,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募資規模為50億元。前不久,春華資本也被爆正在發起成立一只總規模為10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

在投資方面,記者梳理發現,新能源車產業鏈日趨成熟、商業路徑相對清晰,加之相關政策扶持,是VC/PE頻繁提及的碳中和領域投資“代表作”,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背后幾乎集齊了紅杉、高瓴、經緯等國內知名機構支持;新能源車的火熱帶來了電池行業的高增長,鋰電池及相關新材料和設備也是投資機構布局的熱點,在這一領域,蜂巢能源、唐鋒能源、氫晨新能源等創業公司背后有IDG資本、深創投等明星機構加持。當然,光伏和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是碳中和領域長期主流的投資方向,遠景科技、沃太能源等項目背后也有眾多VC/PE的支持。

長坡賽道,工業、消費端挑戰重重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勢必引導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以更好與其他經濟體在低碳技術、低碳產業和低碳規則中競爭與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實現碳中和并非僅僅是依靠能源結構的改變,而是人類活動、生活方式的變革,需要新興技術、新模式的不斷推進和助力,其中挑戰不言而喻。

2021年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聯合高瓴產業與創新研究院發布的《邁向2060碳中和--聚焦脫碳之路上的機遇和挑戰》報告(下稱“報告”),根據WRI(世界資源研究所)數據,2017年中國發電和供熱行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國總排放的41.6%,制造業和建筑業占23.2%,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占9.7%,此外交通運輸和農業部門的碳排放占比分別是7.5%和6.1%。和全球對比,中國在建筑、交通和農業部門碳排放占比明顯偏低,而工業部門占比較高。如此,中國在未來碳中和路徑中面臨的最大的宏觀挑戰,是其經濟增長仍將保持較高的速度,因此能源需求難以很快見頂。

此外,中國人均能源消費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前述《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一次能源消費量約為OECD國家的一半,人均用電量是OECD國家的60%。此外,中國的用電結構尤為特殊,工業用電占比達到67%,而OECD國家的工業、商業、居民用電分布較為均衡,占比分別為32%、31%、31%。若比較人均居民用電量,中國僅為OECD國家的29%,顯著偏低。隨著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居民生活水平逐步向發達國家看齊,居民用電需求仍將迎來大幅增長。

顯然,無論在工業端還是居民生活消費端,我國均減排壓力巨大、挑戰重重。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突破性技術,這即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海量資本的投入。

2021年4月,在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召開“綠色金融和氣候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曾表示,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要實現這些投入,單靠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需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56417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遠景智能 碳中和 高瓴資本 沈南鵬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