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2 15:29:10
◎近兩年來,公募基金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涌入基金市場,希望通過基金投資從而實現財富的增值。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行情一旦火爆,公募基金在高位大規模發行新產品,基金公司、渠道銷售和基金經理賺得盆滿缽滿,但基民卻總是買在高位。而基金薪酬改革的落地,有可能會改變公募基金行業持續多年的亂象。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周末,資本市場消息面相對平淡,大家的注意力都還停留在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兩家行業龍頭公司的角力上,為此也引發了不少人對新能源賽道基金的關注。
不過也就在本周五,一則重磅新規被不少投資者忽略了——6月10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提出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應遵循的四項原則,同時對薪酬結構、薪酬支付、績效考核、薪酬內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有業內人士公開表示,基金薪酬改革一旦落地,有可能改變公募基金行業持續多年的亂象。
那么,公募行業的亂象是什么?簡單說,就是肥了基金公司,苦了基民。
近兩年來,公募基金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涌入基金市場,就是希望通過基金投資,從而實現財富的增值。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行情一旦火爆,公募基金在高位大規模發行新產品,基金公司、渠道銷售和基金經理賺得盆滿缽滿,但基民卻總是買在高位。
今天,Z哥做了一個統計,2021年以來公募基金數量明顯增多,很多基金公司都大規模發行新產品。但是,卻有大量的新產品成立以來出現大幅虧損。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去年成立的部分產品,成立至今已經虧損30%以上,甚至是40%。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產品大部分發行在2021年初,以及2021年年中。而這兩個時點,基本就是在去年A股市場的高位。這些在高位發行的公募產品,以醫藥、消費、互聯網等當時的熱門賽道為主。也就是說,什么行業火爆、什么行業最受追捧,基金公司就發行什么類型的產品。
當然,這種亂象實際上與行業盈利模式、公司績效考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歸根結底是依靠規模做大,收取巨額管理費。因此,打造明星基金經理、追求短期業績排名,成為絕大多數基金公司的制勝法寶。
而對于上述亂象,管理層自然也注意到了。如今,終于開始重拳出擊,先從薪酬體系開始發力,只有動了手中的利益,才能對亂象有所改變。根據協會發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市場關注度最高,也是最重磅的新規有以下幾方面:
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應當將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2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購買權益類基金不得低于50%;
基金經理應當將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3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應當優先購買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基金公司績效薪酬遞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遞延支付速度應當不快于等分比例;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于40%;
基金公司不得將規模排名、管理費收入、短期業績等作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據。應當結合長期投資業績、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合規與風險管理、職業道德水平等情況。同時還對長期投資業績做出了描述,關于經濟效益指標,應該體現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情況,投資者實際盈利情況、投資研究等專業能力建設情況。
由此可見,新規一旦落地,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的績效薪酬體系,考核機制,都要與持有人的利益進行捆綁。將部分薪酬用于購買本公司管理的產品,基金經理優先購買自己管理的產品。那么,管得好,績效薪酬豐厚;如果管得不好,績效薪酬自然就少。
另外,規模排名、短期業績排名不得作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據,實際上也是針對近年來相關亂象做出的針對性新規。
現在回過頭來看所謂的公募亂象,其實就是急功近利的體現。表面上說,公募基金注重長期投資理念,真正看重的卻是短期業績、規模排名等。公募如此,基民其實也是一樣的,之所以說買了就虧、總是被套在高位,實際上也是想通過基金賺快錢。什么行業火爆,就買什么行業的產品,而忽視基金公司的口碑,忽略基金經理對投資的長期研究實力等。
并不是說突然某年踩對了賽道、產品盈利翻番,就是牛的基金經理。那些管理基金10年以上、年化收益超過10%的“雙十基金經理”,或許才是最牛的存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7371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