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合會2022年年會召開 生態環境部部長:十年來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4 15:34:13

◎十年來,我國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實現Ⅱ類及以上水體,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上升。

◎黃潤秋強調,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13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22年年會暨國合會3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開幕。

本次年會是第七屆國合會的首次年會,主題為“構建包容性綠色低碳經濟”。

開幕式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主持開幕式并致辭

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

黃潤秋在開幕式致辭時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開幕式并致辭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這十年,生態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這十年,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實現Ⅱ類及以上水體,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上升。

這十年,公眾參與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生態文明成為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

這十年,全球生態貢獻之大前所未有,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

黃潤秋指出,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與此同時,要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深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此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實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加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制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

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建設性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近期全球能源價格上升有利于綠色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參會期間注意到,會上,國合會外方首席顧問、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原院長魏仲加和中方首席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共同介紹了國合會2022年關注問題報告,參會的委員、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

劉世錦分析稱,當前,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沖擊、疫情沖擊、全球通脹、增長減速等一系列挑戰,要保持戰略定力,我們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綠色轉型的目標,不能動搖,不能后退。

劉世錦強調,當前一些國家更加重視保障能源安全,增強能源自給能力。從長期視角來講,近期能源價格上升對經濟增長短期有很大壓力,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其實客觀上降低了清潔能源的綠色溢價,對綠色的創新是有利的。

劉世錦還指出,現在講綠色轉型,從長期和根本上來講,就是要用綠色技術,用低碳或者零碳的綠色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這是綠色轉型的治本之策。

封面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6月13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22年年會暨國合會3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開幕。 本次年會是第七屆國合會的首次年會,主題為“構建包容性綠色低碳經濟”。 開幕式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主持開幕式并致辭。 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 黃潤秋在開幕式致辭時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開幕式并致辭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 這十年,生態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這十年,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實現Ⅱ類及以上水體,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上升。 這十年,公眾參與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生態文明成為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 這十年,全球生態貢獻之大前所未有,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 黃潤秋指出,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與此同時,要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深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 此外,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新污染物治理,實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加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制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 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建設性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推動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近期全球能源價格上升有利于綠色創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參會期間注意到,會上,國合會外方首席顧問、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原院長魏仲加和中方首席顧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共同介紹了國合會2022年關注問題報告,參會的委員、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 劉世錦分析稱,當前,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沖擊、疫情沖擊、全球通脹、增長減速等一系列挑戰,要保持戰略定力,我們確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綠色轉型的目標,不能動搖,不能后退。 劉世錦強調,當前一些國家更加重視保障能源安全,增強能源自給能力。從長期視角來講,近期能源價格上升對經濟增長短期有很大壓力,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其實客觀上降低了清潔能源的綠色溢價,對綠色的創新是有利的。 劉世錦還指出,現在講綠色轉型,從長期和根本上來講,就是要用綠色技術,用低碳或者零碳的綠色技術替代原有的高碳技術,這是綠色轉型的治本之策。
環保 PM2.5 生態環境部 美麗中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