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7 20:44:23
◎2022年6月17日,以“點燃數字引擎,賦能未來世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國際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在首日的主題論壇上,數十位數字文化產業領軍人物齊聚,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機遇、新技術。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李佳寧 每經編輯 陳俊杰
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總規模超過45萬億元,其中數字文化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猛。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
2022年6月17日,以“點燃數字引擎,賦能未來世界”為主題的第六屆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國際峰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峰會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網信辦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指導,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智庫、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玉泉智庫和每日經濟新聞主辦。
在首日的主題論壇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國務院參事、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理事長石勇,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德勝,每日經濟新聞董事長、總編輯聞達,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抖音集團社會責任部運營總監馬燾等幾十位數字文化產業領軍人物齊聚,共同探討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機遇、新技術。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讓文化“活”起來離不開數字助力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文化強國建設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數字產業的發展。新時代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讓文化“活”起來也離不開數字的強大助力。數字技術的永久性、數字性、高效性、智能化、網絡化為文物保護管理、展示傳播提供了先進的工具。
疫情之下,數字化活化利用讓文物迎來新機遇。文物云上展覽層出不窮,人們在足不出戶中憑借數字技術身臨其境領略遺產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會長、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劉玉珠舉例:鼓浪嶼國際社區10萬平方米的島嶼、50組代表新建筑和900余棟歷史的風貌建筑,通過數字技術的動態監測,重現在游客面前;敦煌的海外流失數據庫建設,讓流失海外中華文物數字化回歸成為可能,觀眾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隨時遇見敦煌。三星堆考古出土的玉石器,利用數字技術從傳統料型的經驗研究,轉化為系統性監測鑒定和量化研究,為文明探源提供科技力量……
具體而言,劉玉珠表示:“全國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56處世界遺產,1.08億件可移動文物,數量巨大的民間文物,散落海外的流失文物共同構成有待深度挖掘和利用的中華文化遺產保護。全國6183家博物館,2021年舉辦展覽3.6萬個,疫情情況下接待觀眾近7.6億人次。線上展覽3000多個,教育活動1萬多場,網絡總瀏覽量41億次,公眾對文博產品有著旺盛需求。數字化讓文物‘活’起來,孕育著文物產業發展。”
當然,劉玉珠認為數字文化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政府主管部門也要聚焦文化市場的需求,促進和完善產業政策,支持各類文化企業發展壯大。借助市場力量,發揮各自優勢,聯手創造可持續的文物數字化的中國樣本。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通過數字化手段激活優秀文化遺寶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項煌妹在主旨演講中介紹,阿里巴巴三大戰略包括消費、云計算和全球化,這些都與數字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那么阿里巴巴的數字化如何助力文化產業創新實踐?項煌妹認為,從優質文化供給和服務而言,中國5000年傳統的優秀文化遺寶,海外的文化資源,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手段激活。“數字文物藏品興起,各類文化IP潛力巨大”。
數字化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也在持續發展。國家對數字經濟扶持,各行各業對數字經濟轉型進行投入。“數字文化創意人才需求量不斷上漲,未來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需求體系匹配不斷精準,文化產業附加值在商業領域中能夠得到更好地體現”。項煌妹相信未來數字化產業發展,能夠發揮數字技術的先進性和普惠性,激活千行百業。
其中阿里巴巴在數字文化創新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充分運用數字技術為文化資源提供新的載體。例如阿里巴巴的達摩院聯合四川大學專家研發了一套全新的古籍識別系統,通過AI識別,通過首批數字化技術,完成20萬部古籍97.5%的辨識率。一套人機交互系統其效率比人工識別效率高出30倍。其次,區塊鏈讓更多文化資源以數字產品的形式走入更多人群。阿里相關文物數字產品有20款,總量2.5萬件,為很多年輕人帶來文化的浸潤和喜愛。另外,平臺和博物館共同協助,產生了更多數字藏品爆款。“截止到去年6月份,非遺店超過3.5萬家,去年一家有14個非遺的產業集群商品銷售量超過億元,對于非遺文化也是一種保護。”
抖音集團社會責任部運營總監馬燾:用數字經濟融合助力美好生活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未來世界之所以值得期待,是因為大家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更加豐富多彩。抖音有一句口號:“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反映的正是用數字經濟融合去助力美好的生活。
2020年,抖音電商正式發力;2021年,抖音電商提出概念:“興趣電商”。抖音集團社會責任部運營總監馬燾分享抖音電商做的就是基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發現人們的潛在需求,從而讓消費者的生活品質得到保障。
抖音為什么要涉足電商?馬燾表示因為短視頻更好的內容得到了普及,激發用戶興趣,而短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又為用戶提供內容沉浸感。
“抖音電商中GMV不是我們的第一指標,我們首先要保證的是優價好物,所以抖音花最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放在平臺治理和商家服務以及用戶體驗提升上。”馬燾坦言。
更好的經濟收入才能支撐美好生活。馬燾透露:2020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家研究院發布報告,分析從2019年8月~2020年8月抖音平臺直接和間接創造的崗位為3617萬個。抖音有2000萬創作者直接獲得收入達到417億元,過去一年抖音投入100億元的流量到整個平臺,幫助創作者創造800億元的服務。
“就業依靠技能支撐,特別是在校學生都刷抖音玩新媒體,我們看到的是未來行行業業都會和新媒體結合。”馬燾相信數字電商的范圍會越來越大。
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德勝:數字文化產業引領新經濟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人工智能時代,我國文化產業升級換代迎來新格局,創造出大量新思路、新舉措、新形式和新業態。
“在經濟體當中,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產業正在煥發新活力引領新經濟”。中國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吳德勝表示,從瓦特改良蒸汽機開始,到德國、美國代表的電力革命,再到上世紀50年代計算機代表的新興技術,本世紀初以互聯網為代表興起新一代工業革命,新的業態模式改寫新的發展階段,重塑新的經濟體量。”
疫情的變革,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也革新了宅經濟、宅娛樂的概念。“在逆流而上的變革中,怎樣發揮優勢,利用三位一體技術優勢,煥發經濟活力是我們面臨的第三個變局。”吳德勝說。
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元宇宙的火熱為文化產業轉型開啟更多想象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2021年被認為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的火熱也為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開啟了更多想象。
中國傳媒大學資深教授、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熊澄宇認為,所謂“元宇宙”其實就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創造出來的虛擬空間和我們生活的物理現實空間的融合”,也就是數字化和文化產業的關系。而媒介作為數字文化產業中涉及出版、影視、會展、廣告的重要門類,已經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向著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能的方向發展。如,VR技術使得萬物皆媒、體驗升級,5G技術使得高速泛在、效率升級,AI技術則帶來了柔性連接、服務升級。
“內容引發市場需求、科技改變產品形態、資本決定市場規模、服務決定事業成敗,這是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并推動共享、共創、共治生態創新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熊澄宇表示。
國務院參事、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理事長石勇:沒有大數據 數字經濟就是“無米之炊”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線下產業的同時也促進了數字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數字+文化”的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而如何促進數字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是企業要面對的重點。
“我們需要順應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大趨勢,改造提升傳統業態,促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同時加強文化IP開發,加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數字文化消費升級。” 國務院參事、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理事長石勇表示,從數字內容產業概念誕生到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在全球數字消費新場景的拉升下,數字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逐步邁入爆發式的高速增長時期。
具體到技術層面,在大數據領域研究頗深的石勇直言,沒有大數據,數字經濟就是“無米之炊”。他舉例表示,如果說數字經濟是一架馬車,那么數字經濟的車身就是算力平臺,大數據和智能算法是車輪,缺了任何一個要素馬車都無法跑起來。因此,作為數字經濟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數字文化產業離不開大數據、智能算法和算力平臺。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對于數字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不言而喻,但對于企業來說,完成數字化轉型并非朝夕之間的易事。
“文化+科技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是產業界和學界持續討論的問題。隨著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具備技術的高質量人才,將成為企業重點挖掘對象。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數字文化產業的人才還非常稀缺。”石勇說。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