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18 06:38:49
每經編輯 杜宇
俄烏動態:
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卡爾彭科17日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披露,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軍已損失約50%的重型裝備,包括大約1300輛裝甲車,400輛坦克和700門火炮。他還表示,國際對烏軍事支持能滿足烏克蘭軍隊需求的10%到15%。
據央視新聞6月18日消息,俄羅斯軍方16日到17日繼續打擊烏軍指揮所、防空導彈系統等軍事目標。烏方稱,擊退俄軍在頓涅茨克地區的部分攻勢。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俄羅斯國防部通報說,俄軍摧毀了哈爾科夫等地的烏軍指揮所、電子作戰基站、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等軍事目標。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通報稱,烏軍在頓涅茨克地區的斯拉維揚斯克方向以及巴赫穆特方向擊退了俄軍的進攻。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在盧甘斯克地區的北頓涅茨克市,盧甘斯克武裝稱已進入阿佐特化工廠。盧甘斯克武裝稱,除了烏克蘭守軍外,化工廠內還有自美英等國的外國雇傭兵。美國國務院發言人16日稱,注意到又一名前往烏克蘭參戰的美國公民失蹤的消息,此前有兩名美國退役軍人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失蹤。
16日舉行的北約防長會決定將對烏克蘭提供更多重型武器。北約還稱將在東翼前沿地區部署更多部隊。
國際人士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是進攻性的軍事組織,為一己之私制造危機,應該被解散。
歐洲議會前議員馬可·里佐:烏克蘭背后真正與俄羅斯對抗的是美國,歐洲本可以自主地為和平斡旋,現在卻卷入其中,我們意大利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北約是一個進攻性的組織,是一個沒有任何政治理由存在的軍事組織,這個軍事同盟應該解散。
當地時間17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表示,并不排除俄羅斯與烏克蘭恢復談判的可能性,但烏方仍停滯在原地。
稍早時候,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表示,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一直致力于發展同烏克蘭的關系。未來,俄烏關系必將實現正常化和持續發展,俄方希望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所有鄰國實現發展和繁榮。
據央視新聞6月18日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近來接連減少通過“北溪-1”天然氣管道對歐洲的供氣量。意大利和斯洛伐克17日報告供氣量只有正常值的一半,法國自15日以來就沒有經由德國接收到俄天然氣,奧地利已被告知供氣量會減少。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北溪-1”管道從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是俄羅斯向德國供應天然氣的主要管道。俄氣14日說,削減“北溪-1”管道輸氣量是由于德國西門子公司未能按時送回修理的氣體壓縮機部件,影響到管道運行。目前俄氣位于維堡的壓縮站“僅三個壓縮機組正常運行”。
德新社17日報道,“北溪-1”供氣量只有先前供氣量的40%。德國聯邦網絡局17日說,德國境內天然氣供應穩定,但經由天然氣網絡對歐洲國家的輸氣受到影響,如法國和奧地利等。
法國天然氣網絡運營商GRTgaz公司17日說,本月15日以來再沒有經由德國接收到俄羅斯天然氣。
法國17%的天然氣來自上述渠道。GRTgaz說,法國國內的天然氣供應目前沒有問題,儲氣設施的天然氣儲量為56%,高于往年6月50%的水平。
自俄羅斯2月24日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法國等歐洲國家增加了俄羅斯以外國家的天然氣進口量,并加大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不過,據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本周發布的一份報告,法國購買的大量液化天然氣仍產自俄羅斯。
另外,意大利最近3天遭遇俄氣供應減量。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公司17日說,當天供氣量幾乎與16日持平,但較正常量減少了50%。
意大利是歐洲天然氣消費大戶,去年大約40%的天然氣進口自俄羅斯。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意大利開始多方尋找供氣伙伴。
意大利總理馬里奧·德拉吉說,供氣減少不會立即影響國內天然氣使用,但不利于儲氣。據路透社報道,意大利力求到今年冬季把天然氣儲量從當前的54%提升至90%。
斯洛伐克同樣連續三天遭遇俄羅斯供氣量減少。天然氣供應商SPP公司17日說,俄氣告知當天供氣量將減少50%。
SPP的天然氣主要來自俄羅斯。斯洛伐克《獨立日報》援引SPP負責人的話報道,供氣量減少現在不會產生影響,另外SPP有替代的天然氣供應。此前,SPP與挪威方面簽署了購氣協議。
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16日說,俄氣已告知供氣量會減少,但尚未具體說明。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報道,歐盟國家加緊儲氣以來,當前設施的整體儲氣量達到52%,略低于五年平均水平,但高于去年同期的43%。不過,俄羅斯減少供氣將影響后續儲氣。本周,歐盟儲氣量出現了4月以來的首次下滑。
另外,歐洲能源需求加劇,原因包括熱浪席卷西班牙和法國多地,空調等電器用電量猛增。西班牙供氣系統運營商埃納加斯公司說,西班牙電廠15日購氣量達到有記錄以來新高。
“北溪-1”管道定于7月11日至21日接受年度檢修,屆時將停止輸氣。德國能源和水工業協會認為,通過挪威和荷蘭等國供氣,可以部分補缺俄氣。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711966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