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6 08:13:10
每經記者 張凌霄 文巧 每經編輯 段煉 高涵 蓋源源
當地時間6月24日,在美國最高法院門口,無數的美國女性焦急地等待一項重要的決定宣布。
當“羅訴韋德案”被推翻的法槌敲下,美國長達近半個世紀對女性墮胎權的憲法保護被終結,無數人流下了悲憤交加的眼淚。
美國最高法院外、歐洲許多國家的美國使館前,痛苦而憤怒的墮胎權支持者們喊著響亮的口號——“保證墮胎合法化!”、“這是我的選擇!”,試圖抗議。
據海外網,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判例后,亞利桑那州迅速跟進,暫停提供所有墮胎服務。當地時間24日晚上,當地數百名抗議者欲闖入州議會大廈,抗議限制墮胎的法律措施。
警方噴催淚瓦斯驅趕抗議者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海外網)
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溫迪·羅杰斯等人回憶說,抗議者威脅稱將打破窗戶闖入大樓,打斷了議員的投票工作。警方使用催淚瓦斯驅散圍堵的抗議者,場面十分混亂,樓內的議員被要求不得離開大樓,“如同被扣押的‘人質’”。大樓周圍彌漫著催淚瓦斯的氣味,煙霧熏天,一名議員的孩子當時也在大樓辦公室內,“被混亂的場面嚇哭了”。
在鋪天蓋地的譴責聲之中,美國社會的“撕裂”顯現,保守黨派宣告“勝利”。在自由黨派大本營的加州,失落的科技巨頭們發聲力挺合法的墮胎權。在墮胎與反墮胎的“對峙”下,科技公司們需要面對的,是社會對收集個人數據是否必要的聲聲質疑。
6月24日,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邦最高法院外抗議。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劉杰 攝
拜登:美國回到了150年前 特朗普:我的榮幸
據美國最高法院公布的“多布斯訴杰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裁決文書,該院以5票對4票推翻了“羅訴韋德案”,這意味著26個州約3600萬育齡女性的墮胎權利受到直接影響。
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曾在美國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美國司法史上的里程碑案件。這是一場美國平民和地方法院對抗的案件,最終,在當時最高法大法官的裁決下,女性被賦予在妊娠三個月內合法墮胎的基本權利。
“羅訴韋德案”被推翻,也結束了美國近50年來對女性墮胎權的憲法保護。這一裁決也意味著,美國各州將被賦予制定墮胎法的權力,預計幾乎一半的州將宣布墮胎為非法或嚴格限制墮胎。
這一震驚全球的逆轉,迅速席卷了全球媒體的頭版,占領了各大社交媒體的搜索頭條,也引起了各界的強烈關注。
當地時間6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發表了電視講話。拜登譴責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的決定,稱最高法院犯了“悲劇性錯誤”。“最高法院將美國帶回到了150年前,我認為,這對法院和國家來說,都是悲傷的一天,”他如此說道。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也譴責美國最高法院的行為正在“侵蝕美國人的權利”,并稱這項裁決是對女性的“侮辱”,是“對女性的一記耳光”。她憤怒地表示,“今天,共和黨控制的最高法院已經實現了他們黑暗、極端的目標,剝奪了女性自己做出生殖健康決定的權利。”
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當天表示,司法部“強烈反對”最高法院的決定,這一決定取消了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被視為女性平等自由的重要權利。他補充,最高法院的決定并不影響各州在其州管轄范圍內保證墮胎合法化。
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也第一時間站出來發聲。24日,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聯合國反復重申生殖權利是婦女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際協議維護的人權的一項原則,并在世界許多地方不同程度上反映在法律中。限制墮胎不會阻止人們追求墮胎,只會使墮胎更加危險。
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則表示,他對美國最高法院取消憲法規定的墮胎權感到失望。“我非常失望,因為女性的權利應該得到保護。我本以為美國會保護這些權利。”
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約翰遜也或表示墮胎是所有女性的一項基本權利,或表達對美國女性的同情,“我必須說,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倒退,”約翰遜如此感嘆。
6月24日,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紐約街頭抗議。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郭克 攝
然而,據中新網,在壓倒性的反對聲中, 共和黨籍的前總統特朗普卻對這一裁決表示贊賞,并將這一結果歸功于他自己 。特朗普稱,“今天的勝利”是因為他在任期內將三位保守派大法官送入了最高法院。他還說,“ 能這樣做是我的榮幸! ”
保守派的“勝利”,美國的“撕裂”
在鋪天蓋地的譴責聲之中,美國社會的“撕裂”也在顯現。
美聯社在當天發表的一篇報道中寫道,“這一裁決在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這是墮胎權反對陣營數十年來的努力,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命的三名最高法院右翼法官使其成真了。”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最高法院通常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八位大法官組成。法官均是由美國總統提名,并且需在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后方可任命。而一旦獲參議院確認任命,法官享有終身任期,他們就無需再服從其原先的政黨、總統、參議院的意志來審判。
據報道,美國很多解決不了的政治矛盾、選舉結果,最后都是最高法院來裁決。而特朗普此前的提名改變了最高法院的生態,也打破了美國的政治平衡。在美國最高法院的現任9名大法官中,6名是保守派,3名自由派,保守派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在裁決書中,保守派大法官塞繆爾·阿利托寫道,“羅訴韋德案”論證薄弱,沒有解決墮胎問題,反而激起爭論、加深分歧,且1992年的“賓州東南部計劃生育組織訴凱西案”中重申墮胎權的決定是錯誤的,必須被推翻。
“賓州東南部計劃生育組織訴凱西案”是美國最高法院關于墮胎的另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根據當時大法官們的多數意見,法院支持了“羅訴韋德案”中確立的墮胎權。
與保守派大法官塞繆爾·阿利托站在同一陣營的還有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尼爾·戈薩奇、布雷特·卡瓦諾、艾米·康尼·巴雷特,后三名正是由特朗普提名。30年前,克拉倫斯·托馬斯就在“羅訴韋德案”中投了反對票。
另一名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并沒有加入他的保守派同事,而另三名自由派法官斯蒂芬·布雷耶、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和埃琳娜·卡根也與保守派法官們持不同意見。但在5名保守派大法官的人數壓制下,最終,投票結果為5-4,這毫無疑問是保守派的“勝利”。
在判決結果公布后,拜登和民主黨神情失落地進行譴責,而特朗普和共和黨卻興高采烈地進行稱贊。特朗普稱這個裁決是“一代人中最大的勝利”,并將“今天的勝利”歸功于他在任期內將三位保守派大法官送入了最高法院。美國前副總統彭斯也在一份聲明中稱,最高法院這一判決給了美國人民生命“一個新的開始”。
墮胎權反對者們迅速為這項裁決歡呼。美國20多個州預計將禁止或嚴格限制墮胎行為,其中13個州的墮胎禁令在“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后立即生效,包括阿拉巴馬州、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密蘇里州、南達科他州、威斯康星州和西弗吉尼亞州在內。
綠色為保護合法墮胎權的州;黃色越深,代表越傾向于完全禁止墮胎權。
另一邊,落寞的墮胎權支持者們只能抗議。加州、紐約州、弗吉尼亞州等28個州的83名檢察長宣誓,不會起訴那些尋求和實施墮胎的女性,因為最高法院的判決“不合情理”。
據美聯社,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墮胎應該合法,僅10%的受訪民眾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墮胎都應是違法的。盡管如此,裁決已經公布,新一輪的斗爭也即將開始。
拜登在電視講話中說,最高法院的裁決不是最終決定,他呼吁國會行動起來保護女性的墮胎權,并呼吁選民在中期選舉中選擇支持女性墮胎權的議員。
2022年11月,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兩黨之爭的結果勢必將牽絆著在這一天陷入悲憤的墮胎權支持者們的心。
6月24日,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紐約聯合廣場抗議。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郭克 攝
保守派大法官: 避孕權和同性戀也不應被憲法保護
據環球時報,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道,盡管美國最高法院在裁決廢除憲法對女性墮胎權保護的法律意見中表示,如今的這個裁決只是針對的1973年的墮胎權判例,并不會影響到最高法院先前的其他判例,但支持廢除憲法對墮胎權的保護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之一的克拉倫斯·托馬斯卻表示,如今這個裁決的法律邏輯,也可以用來被推翻美國最高法院此前做出的事關美國人另外三項重要權利的裁決。
這三個裁決分別是1965年最高法院做出的夫妻的避孕權受憲法保護的裁決,2003年做出的同性性行為受憲法保護的裁決,以及2015年同性婚姻受憲法保護的裁決。
美國網絡上的公開資料顯示,盡管在美國憲法的條文中,上述這三起案件中所涉及的權利并不在其明確提到的保護范疇,但當年做出這三起裁決的多數大法官認為,這些權利包含在了美國憲法明確保護的那些權利范圍之內。
然而,身為美國憲法“原旨主義者”的托馬斯認為,這三項裁決與1973年最高法院做出的女性墮胎權受憲法保護的裁決一樣,都存在將美國憲法中條文進行“錯誤”地引伸、隨意擴大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范疇的情況。
所以,他認為既然美國最高法院“糾正”了1973年的“錯誤”,那么最高法院也應該重新考慮1965年、2003年和2015年的三項裁決,并稱“糾正先前的錯誤是最高法院的職責”。
支付差旅費 硅谷巨頭力挺墮胎權
憤怒失望的不止拜登,還有身在硅谷的科技巨頭們。
裁決被推翻的消息出來后,微軟發言人對媒體表示,公司已經對員工和家屬提供最全面的生育權利保護,“我們堅持這些政策不動搖。”
蓋茨基金會聯席會長梅琳達·法蘭奇·蓋茨直接斥責最高法院的決定是“嚴重的倒退”。“一個從未保證性別平等的政府,居然深入到女性生活最私密的角落,告訴她對自己身體的選擇權不再屬于她自己。”她說道。
谷歌在這一天向全公司員工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宣布在受新裁決影響的州工作的員工可以申請搬遷。
雖然谷歌并沒有對這一政策給出明確解釋,但首席人力官菲奧娜·西科尼在郵件中表達出了公司的態度:“這是我們國家出現的一個深刻變革,深深地影響了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她同時寫道:“谷歌員工可以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申請搬遷,監督這一程序的人員會了解情況的。”
美國多數的知名科技公司的總部都位于加州,而加州是自由派的民主黨所把持的藍州,所以這些科技企業與民主黨的主張基本一致,都明確支持女性自由選擇墮胎的權利。在加州,婦女墮胎被視為是合法的。因此,科技巨頭們一直以來都力求保證員工擁有自由生育的條件。
蘋果去年9月就曾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表示,正在關注得克薩斯州關于墮胎法的法律訴訟。蘋果當時表示,公司的福利使員工能夠在其所在的州無法獲得醫療保健的情況下,獲得州外的醫療服務。
在新裁決宣布后,蘋果公司也發表聲明稱,員工可以利用公司福利到其他州接受醫療護理。蘋果表示,員工享受這項福利已超過十年時間。“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我們支持員工在生殖健康方面享有做出自己決定的權利。”蘋果發言人說道。
與蘋果類似,Alphabet、亞馬遜和Meta等許多其他科技公司也向員工作出了類似承諾,愿意為員工的生殖相關需求提供財務支持。
今年5月,微軟剛剛在提供給員工和家屬的醫療保障報銷目錄中,加入了為進行墮胎或變性手術的差旅費用。員工進行這些手術本身的費用也是由公司報銷。
微軟強調,公司員工在美國任一地方尋求墮胎,微軟都將提供差旅費報銷。“微軟將繼續按照法律盡我們所能,支持我們的員工和他們登記的家屬獲得關鍵的醫療保障。”微軟發言人表示。
亞馬遜在5月初也宣布可以報銷美國員工的非危及生命的醫療救治,其中就包括墮胎。亞馬遜在給員工發送的信息中表示,該公司每年將為無法就近接受治療的員工提供高達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68萬元)的差旅費。
流媒體巨頭奈飛已經表示,公司將通過其醫療計劃,為需要去墮胎的全職美國員工及其家屬提供旅行報銷。并且,公司為每位員工和/或其家屬提供1萬美元的終身津貼。
Facebook母公司Meta則打算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為需要獲得外州醫療保健和生殖服務的員工提供差旅費報銷。“鑒于涉及的法律復雜性,我們正在評估如何才能最好地做到這一點。”Meta稱。
6月24日,墮胎權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聯邦最高法院外抗議。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亞倫 攝
科技公司擔心成執法部門“幫兇”
盡管科技巨頭們紛紛支持員工的合法墮胎權利,但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讓它們感到不安,因為它們可能不得不將與消費者懷孕有關的數據交給執法部門。
在互聯網信息發達的今天,執法部門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網絡數據來尋找線索和犯罪證據。
2019年5月,密西西比州檢察官曾指控一名母親犯二級謀殺罪,原因就是她的智能手機顯示她曾在妊娠晚期搜索墮胎藥物。調查人員下載了這名女性的手機內存數據,由此調查了她的網上搜索歷史。
該女性也承認曾在互聯網上進行了搜索,關鍵詞包括“如何誘導流產”、“在線購買墮胎藥”、“在線購買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根據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說法,這名女性在搜索后下單購買了米索前列醇,用以輔助墮胎。
而隨著各州日后陸續出臺限制墮胎的法律,美國科技行業組織代表稱,他們擔心警方將獲得授權,以獲取客戶的搜索歷史,地理位置和其他表明計劃終止妊娠的信息。檢察官也可以通過傳票獲得同樣的信息。
福特基金會的技術研究員辛西婭·康蒂-庫克(Cynthia Conti-Cook)表示:“很有可能會有相關部門向這些科技公司要求提供與搜索歷史和訪問過的網站相關的信息。”
而一旦執法部門獲得了這類信息,那么可能就會有更多在非法墮胎的州尋求墮胎或提供墮胎服務的人因為違反州法律而被定罪。
在這樣的背景下,科技巨頭們長久以來所面對的針對收集隱私數據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
上月,美國42名民主黨議員曾聯名致信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督促谷歌停止收集和保存不必要或非聚合位置數據,因為這些數據可能被用來識別那些在尋求墮胎的女性。
議員們在聯名信中寫道:“我們擔心在墮胎可能被定為非法的地方,谷歌目前收集和保留大量手機位置相關的數據記錄,這會讓它成為一個打擊那些尋求生殖保健的女性的工具。因為谷歌存儲了數億手機用戶的歷史位置信息,并且公司通常會與政府機構共享這些數據。”
信中表示,谷歌稱在2020年已經收到了11554份地理圍欄令(geofence warrants),這類命令要求科技公司提供特定時間段內特定地區內每個人的數據。但目前不清楚谷歌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的次數。
此外,四名民主黨國會議員在6月24日要求聯邦貿易委員會對蘋果和谷歌涉嫌收集和出售個人信息進行更多調查。他們認為,蘋果的iOS系統和谷歌的安卓系統都默認啟用了一種獨特的跟蹤標識符來標記特定用戶設備,方便它們進行廣告推送,其結果就是政府和私人數據機構都能夠利用這個跟蹤標識符來搜集某一特定消費者的數據。
議員們認為,跟蹤標識符讓數億美國人面臨嚴重的隱私損害,而那些“尋求墮胎和其他生殖保健”的人尤其容易受到傷害。
目前,美國國會正在大力推動隱私立法,希望以此來應對“羅訴韋德案”的最新裁決所帶來的對于個人信息問題的擔憂,但是提案能否成功通過還是未知數。
記者| 張凌霄 文巧
編輯|段煉 高涵 蓋源源 杜波
校對|孫志成
部分綜合自環球時報、中新網、海外網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