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8 14:01:23
◎山東稅務部門對符合退稅條件的納稅人行業認定和大中小微劃型標識進行全面整理,將留抵退稅政策以“標簽式”形式精準推送至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實現稅收優惠政策精準“投遞”。
◎在4月1日前利用電子稅務局、魯稅通征納互動平臺提示提醒等方式,完成面向納稅人的第一輪全覆蓋政策宣傳。
策劃人 劉學東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日前,國務院重磅發布《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在六個方面33項措施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進一步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力度”。
《措施》明確,預計新增留抵退稅1420億元。至此,今年出臺的各項留抵退稅政策新增退稅總額達到約1.64萬億元。
稅務部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至6月9日,已退還留抵稅額約1.43萬億元。
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山東省留抵退稅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談及留抵退稅政策,“及時雨”是多家受訪企業提及最多的一個詞;而“服務好”則是大家對稅務部門的一致評價。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有企業感動于稅務部門的悉心指導和貼心服務,專門贈送了錦旗;有企業用及時到賬的退稅款發放了拖欠員工兩個月的工資,企業得以恢復正常的經營運轉;有企業一次性獲得了2.3億元的退稅款,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進而引進新工藝、建造新工廠……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孫福棟在書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留抵退稅新政規模大、力度強。通過“精準滴灌”的方式,退稅數額與企業前期投資規模、經營狀況直接相關,聚焦于正處在擴張期、急需資金支持的企業,起到幫一把、渡難關、扶一程的作用。
平原縣稅務局設置政策咨詢專窗,為納稅人提供涉稅問題解答 圖片來源:山東省稅務局
今年,山東的減稅降費力度更大、靶向更準、協同更強。——這是孫福棟的切身感受。
他告訴記者,今年山東省稅務局統籌安排退稅計劃,積極對接財政、人行,確保退稅資金及時到位,依托稅收大數據平臺生成符合條件的可退稅清冊,下發各市、縣逐戶分析復核,將底數摸清、摸準,為留抵退稅政策落實打實基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山東稅務部門分企業類型精準推送留抵退稅政策,分層次精準對接重點企業需求,推廣微視頻、云直播等線上輔導方式,幫助廣大納稅人應知盡知、應享盡享。
一方面全面覆蓋,在4月1日前利用電子稅務局、魯稅通征納互動平臺提示提醒等方式,完成面向納稅人的第一輪全覆蓋政策宣傳;另一方面精準輔導,從4月起,按照退稅政策關鍵時間節點安排,分批開展多輪次針對性的政策推送和“點對點”輔導提醒,幫助納稅人正確理解、準確適用政策,對留抵退稅存量情況復雜的企業,采取“一對一”輔導,確保政策落實落細。
不僅如此,孫福棟介紹,針對今年留抵退稅戶數多、小額退稅占比高的特點,山東省稅務局進一步精簡享受優惠政策的辦理流程和手續,納稅人只需要通過電子稅務局提交申請,通過后臺審核后就能完成退稅,不需要到辦稅服務廳辦理,大大提高了退稅效率。
自4月1日起,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正式實施。孫福棟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目前(6月上旬),全省已經受理87284戶納稅人申請,已經為86157戶納稅人辦理退庫。其中,小微企業退稅金額占比44.6%;制造業等六大特定行業退稅金額占比58.1%。
孫福棟透露,在分擔機制方面,中央大概承擔了91%,地方僅承擔9%,且資金由中央先行墊付,地方按月清算。“山東財政部門已提前下達了市縣財力性轉移支付資金,同時,將中央下達山東留抵退稅專項資金定期分解落實到市縣,大大減輕了地方財政和稅收壓力。”
濟南市歷城區稅務局組建“春風服務隊”對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輔導 圖片來源:山東省稅務局
小微企業是今年留抵退稅政策的優先安排對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以來,在總局對大、中、小、微企業進行系統標識的基礎上,山東稅務部門依托稅收大數據平臺“身份標簽庫”對符合退稅條件的納稅人行業認定和大中小微劃型標識進行全面整理,將留抵退稅政策以“標簽式”形式精準推送至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實現稅收優惠政策精準“投遞”。
山東海龍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海洋生物制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科技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電話采訪該公司財務人員接美玲時了解到,目前公司尚處于前期擴張階段,銷售額較少,利潤也較低。“但正因為銷售額還沒上來,我們前期又大量購買設備投產,在建工程也比較多,所以會有大量的留抵稅。”
公司負責人劉明勛講述,當時公司正處于海洋生物制品生產項目發展的關鍵階段,仍有兩個車間和一個研發實驗室正在建造,總投資1000多萬元,其中一個車間和實驗室是工程收尾階段,資金需求很大。
“正在我們為籌措資金發愁的時候,諸城市稅務局的稅收專家顧問來到企業,詳細宣講新的留抵退稅政策,‘替’我們發現了增值稅留抵稅款。”劉明勛說,之所以說“替”,就是因為我們之前只退增量留抵,自己都沒有想到存量留抵這筆“沉睡資金”。
在稅收專家的指導下,公司從電子稅務局提交了申請,不僅退還了10多萬元的增量留抵,還一次性申請退還了60多萬元的存量留抵。
談及對今年退稅流程最深的感觸,接美玲坦言,除了存量留抵稅款可以一次性退還,退稅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我們只需要在線上申報,稅務局在后臺審核,如果存在問題,稅務局會打電話告訴我哪里需要修改,整個過程更快、更便捷了。”
劉明勛說,被稅務部門“千里眼”發現的這筆資金,公司在第一時間投入到工程建設,車間和實驗室5月中旬就已經投入使用,比之前工期提前了一個月。
重點支持制造業等行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等行業留抵稅額問題是今年留抵退稅政策的又一顯著特點。
記者在電話采訪中了解到,今年4月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以來,在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已獲得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山東鋼鐵集團永鋒臨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鋒臨港”)是最大的政策受益主體,涉及留抵退稅金額2.3億元,稅款已全部退還到賬。
臨沂市稅務部門派出稅收專家顧問團隊到永鋒臨港開展納稅輔導 圖片來源:山東省稅務局
據了解,鋼鐵企業籌建期較長,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產品的升級研發和項目的對接合作、產能置換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流動資金緊張、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是永鋒臨港面臨的主要發展痛點。
國家稅務總局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稅務局副局長李云貴對記者表示,為了讓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獲得更好的退稅體驗,臨港經濟開發區稅務局推出了“線上辦”“套餐式”“云專家”等舉措,通過多維化數據分析、精準化比對提醒、清單化量化管理、差異化輔導服務等方式,提升政策落實質量和效果。
“鋼鐵這一行業前期投資巨大,增值稅留抵稅額不斷增加,短期內難以消化完畢。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去年我們申報享受了增量留抵退稅5.15億元,公司用這筆錢新購置了一套脫硫脫硝設備,生產效能和降碳減排都實現了大跨步提升!”永鋒臨港財務部部長呂清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呂清軍進一步介紹:“疫情期間出貨慢,公司購進設備、研發、買材料、發工資樣樣需要花錢,現金流較為緊張,今年4月份稅務部門又為我們一次性退還了2.3億元的增量留抵稅額,有效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為開發新項目注入新動能。”
呂清軍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對比往年的退稅體驗,今年的申請全部在電子稅務局辦理,從發起申請到財稅部門及時確認,再到退稅款到賬,基本都能快捷順暢地辦完。
“因為我們是新建企業,前期采購設備比較多,文件出來以后,稅務局就打電話提醒我們符合政策。”呂清軍介紹,稅務和財政部門專門就留抵退稅政策派出一個專業團隊來做輔導,幫助提前梳理相關資料。
“目前,這筆退稅款一是用于投入新產品的研發,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服務于‘雙碳’目標和綠色發展;二是用于信息化改造,發力智能制造。”呂清軍說,公司準備上一部分工業機器人來提高工作效率,下一步還要建設“燈塔工廠”,“有資金,我們干起來更有底氣了!”
除了傳統制造業,先進制造業也是退稅的重點領域。
日前,山東晶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創新材料”)的賬戶收到了稅務部門為其辦理的1260萬元增值稅留抵退稅款。
“稅務部門高效的退稅服務,及時緩解了我們企業的資金壓力,今年的體驗比過去更好、更快、更給力。”該企業負責人馮忠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晶創新材料是一家專注高端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科技型新興企業。去年,公司從瑞士、德國采購了大量先進設備,建成超寬幅聚丙烯長絲土工布(一種重要的建筑材料)生產線。
馮忠超介紹,市場上大部分土工布幅寬在4到5米,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要將其拼接為6米以上,隨之帶來了使用成本的提升。公司新研制的6.5米超寬幅土工布恰恰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受到市場追捧。
“寬度雖然只增加1米,但難度增加了卻不止一倍。”晶創新材料技術總監孟靈晉坦言:“因為寬度增大,如何讓土工布保持均勻是一個難點,公司在升級核心設備牽引機后,歷經上千次的技術改進,才成功突破了瓶頸,達到產品最優化,這個過程耗費了大量資金。”
“冷卻、通風、制冷、變壓等配套設備的采購和實驗的資金投入,再加上原材料石油石化衍生品價格上漲,公司資金流十分緊張。”馮忠超表示。
因此在得知企業困境后,德州市稅務部門第一時間聯系到了該企業財務經理,告知企業可以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優惠政策,并對退稅進行了全流程線上專項輔導,讓企業得以快速享受政策紅利。
該公司財務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實際上稅務局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都很了解,比如每個企業目前處于什么狀態、營收多少,手里大體上有多少進項、能不能退稅,這個月預計納稅多少、退稅多少等。“不是在我們提交退稅申請以后才知道要退多少稅,我們都會在群里提前溝通。”
“平時稅務局也會經常詢問我們最近是不是在進設備,還有哪些訴求等,基本上是全程跟蹤式服務。”該財務人員說。
“采購這么多設備而產生的留抵稅額,現在成了‘源頭活水’,稅務部門將國家助企紓困的好政策送到我們手中,我們發自內心的感謝!”馮忠超動情地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的退稅款主要用于研發,包括購買原材料,不斷改進設備、技術等。
臨邑縣稅務局工作人員實地查看企業生產情況 圖片來源:山東省稅務局
疫情之下,交通運輸業遭遇不少困難,因此,也成為留抵退稅政策重點關注的行業之一。
濱州濱運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濱運運輸”)正是因為獲得了留抵退稅款而成功“渡過難關”的一家企業。
記者在電話采訪中了解到,濱運運輸目前主要側重于建筑垃圾、土方等物料的運輸以及混凝土的泵送,公司目前有員工三四十人,有幾十臺運輸車輛。
濱運運輸總經理李建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對公司的影響確實比較大。“疫情最嚴峻時,工程、運輸單位都是停工狀態,工地停工導致我們也沒有業務了。”李建芳說,但是我們一些運輸車都有車貸,司機也是長期員工,因此公司壓力很大,既要還車貸,還要給員工交社保、發工資。此外,當時銀行也處于停工狀態,辦理貸款也不便,朋友和同行之間不好拆借,所以真的很困難。李建芳向記者透露,當時公司的現金流幾近斷裂,曾有兩個多月發不出工資。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接到了稅務局的電話,說留抵退稅這個政策剛好可以幫我們解決目前的困難。”李建芳接著說,之后稅款非常快就退回來了,一共退了100多萬。“這不就是及時雨嘛!”
說到這里,李建芳頗為興奮:“這筆錢確實對我們幫助非常大。”她繼續說,“有了這筆錢我們就可以‘轉’起來了。”
李建芳還告訴記者,她身邊搞運輸的同行有不少都接到了稅務局的電話,及時獲得幾十萬到上百萬不等的留抵稅款,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濱州市稅務部門通過稅收大數據對符合留抵退稅條件的企業進行了精細篩選,梳理出企業清單開展“一對一”“點對點”跟進式宣傳輔導,在疫情期間為企業精準推送稅收優惠政策,讓當地企業感受到疫情“倒春寒”中的稅務溫暖。
封面圖片來源:山東省稅務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