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5 16:52:19
每經編輯 何小桃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4日,上海醫藥陽光采購網發布《關于本市做好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胰島素專項)有關工作的通知》,宣布上海自即日起執行第六批國家集采(胰島素專項)中選結果。 至此,全國均已落地實施胰島素集采。
據悉,胰島素專項集采于去年11月產生中選結果。 此次集采首年采購需求量2.1億支,涉及金額170億,中選產品價格平均降幅48%,最高降幅73%。 據估算,集采之后每年能節省胰島素費用約90億元,將進一步為超過1000多萬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減輕用藥負擔。
價格平均降幅48%!
胰島素專項集采中選結果在上海落地實施
據浦東發布消息,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即胰島素專項集采中選結果7月4日在上海落地實施,共有16個品種涉及42個產品,價格平均降幅48%,涵蓋臨床常用的二代和三代胰島素,為患者帶來實惠。
當天上午,市民馬女士來到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內分泌科為家人配藥, 所配的這款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原先的價格接近70元,作為集采藥品,現在的價格只需18.89元,降幅超過七成。 “看了一下胰島素的價格是降低了蠻多的,大大降低了我們患者的經濟負擔。”馬女士表示。
圖片來源:浦東發布
據悉,胰島素集采落地后,醫生也及時對部分患者更換了治療方案。浦東新區浦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連勇介紹,此次集采同時涉及了二代和三代胰島素,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用藥層次。“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很多的益處,比如說注射的時間比較自由一些,飯前或者飯后都可以補充。第二,低血糖(現象)也比較少。第三,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比較積極,所以它能夠益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
此外,浦南醫院針對胰島素集采落地,做好中選品種目錄調整、編碼維護和價格公示等工作,引導患者優先選擇中選藥品。并組織合理用藥培訓,指導安全、合理使用胰島素產品。
“如何集采、如何優選,我們都完全按照國家的政策,用上我們最好的一些原研產品,盡量為老百姓減輕醫療負擔。” 劉連勇表示。
患者:過去每支190多元,
現在只要79元
據央視新聞報道,胰島素集采中選產品以中選掛網價格為支付標準,醫保基金按規定比例支付。非中選的胰島素產品屬于醫保基金支付范圍的,支付標準不超過同類別中選產品最高中選價格或醫保談判價格,患者使用非中選產品,價格超出醫保支付標準的部分由患者自付。各地應統籌平衡掛網價格、患者自付比例和醫保支付標準的設定,著力減輕患者費用負擔。
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今年5月以來,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胰島素專項的中選品種陸續在各地落地實施,平均降價48%。
湖南糖尿病患者吳建軍每個月都要來湖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注射長效胰島素。自5月31日起,吳建軍感受到了價格上明顯的變化。
患者 吳建軍: 過去每一支是190多元,一個月大概要3支,現在每一支只要79了。
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用藥的持續性,對控制病情發展非常有益。目前,我國糖尿病人群達1.4億人,超過1000萬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生注射胰島素。此次集采3.2萬家醫療機構參與胰島素需求報量,首年采購需求量2.1億支,涉及金額170億,據估算,集采之后每年能節省胰島素費用約90億元。
研報:
國內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此次集采中選企業有11家,包括甘李藥業、億帆醫藥、通化東寶、聯邦制藥等在內的國內胰島素廠商,以及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等3家國外胰島素廠商。
從競爭格局來看,諾和諾德、賽諾菲和禮來3家外資藥企占據胰島素用藥市場近75%份額。隨著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聯邦制藥等本土藥企持續發力,諾和諾德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55.91%下滑至2019年的47.41%。
招商銀行研究院研報顯示,集采有望促進三代胰島素對二代胰島素的替代。相比于二代胰島素,三代胰島素具有起效快、作用曲線平穩等優勢。此次集采,三代胰島素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2.31%。短期看,國內胰島素企業的業績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長期看,隨著滲透率提升,國內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我國糖尿病治療藥物市場需求巨大。東莞證券表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2021年全球糖尿病概覽第十版數據,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自2019年的1.16億人增長至2021年的1.41億人,兩年間增長超20%,增長人數超2400萬人,IDF預測2045年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1.74億人。到2030年,我國糖尿病藥物市場規模有望超千億。
興業證券認為,市場擴容、出海、創新為新政策下的三大產業發展趨勢。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且存在大量空白市場。隨著政府大力發展基層醫療市場慢性病診療、藥品可及性增加,我國胰島素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容,國產產品占比逐步得到提升。此外,政策改革疏堵結合,引導國產企業創新突破,國際化及自主創新將是產業發展的前進方向。
(文章內容、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何小桃 杜恒峰 杜波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85021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浦東發布、中國證券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50066683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