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5 22:52:53
每經特約評論員 曹中銘
7月4日收盤后,近期大牛股傳藝科技(SZ002866,股價21.87元,市值62.89億元)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深交所要求傳藝科技說明擬投資設立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傳藝)并從事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相關業務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7月5日,傳藝科技股價跌停。
筆者以為,對于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信息,有必要建立跟蹤機制。
今年6月22日,傳藝科技披露了《關于對外投資設立孫公司的公告》,擬投資設立江蘇傳藝并從事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相關業務。近期,新能源板塊、電池板塊個股受到資金的追捧,表現非常火爆。傳藝科技公告一出,其股價立即作出了反應。
步入2022年以來,傳藝科技股價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且于4月27日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其股價表現的疲態由此可見一斑。但受公司擬從事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相關業務的影響,6月22日至7月1日,傳藝科技連續七個交易日漲停,股價創出2020年9月份以來的新高。從新低到新高,凸顯出其股價波動的劇烈程度。
事實上,因上市公司披露重大信息引發股價異動的現象在當前的市場中已較為常見。比如今年5月28日海汽集團公告了擬收購海旅免稅100%股權的事項,從5月30日(周一)開始,該股連續11個交易日漲停。此后再接再厲,股價最高上摸45.78元。相對于股價啟動前的12.02元,期間最大漲幅超過2.8倍。該股漲勢如此凌厲,顯然與免稅概念密切相關。
上市公司擴張并購,或設立新公司,其實并不值得大驚小怪。畢竟,如果能夠因之做大做強,受益的不僅是上市公司,還有廣大中小投資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上市公司的擴張并購,不是立足于產業鏈的上下游,而是進行跨界,個中風險無疑是非常巨大的。
更值得關注的是,某些上市公司所謂的擴張并購并發布重大利好消息的背后,卻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或為了市值管理,或為了大股東、實控人高位減持,或為了規避實控人、大股東股權質押的風險,或為了達到其他方面的目的,而信息披露卻成為實現目的的“工具”,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而且,在目的達到后,上市公司又往往會發布終止相關項目的公告。如此,就形成了一個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刺激股價上漲,相關方達到或實現目的,上市公司再發布項目終止公告的現象。表面上看,一切都順理成章,且沒有絲毫的破綻,但高位入局者卻會為之付出慘重代價,這無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信息披露義務人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但像上述現象,上市公司不僅涉嫌誤導投資者,違反了信披的相關規定,而且還涉嫌操縱市場。對于類似行為或現象,監管部門應堅決說“不”。
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傳藝科技與海汽集團也再次進行了印證。為了防范某些上市公司把信息披露作為工具,并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筆者以為,應建立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的跟蹤機制。
一方面,對于上市公司發布的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應持續進行跟蹤。以傳藝科技為例。該公司既然擬跨界涉鈉電池、鋰電池項目,那么就可對其技術、資金、人才、客戶等方面的儲備、投入情況,以及項目執行、實施情況等進行連續多年跟蹤,一旦該上市公司股價上漲后在短期內又宣布終止該項目,建議對其啟動立案調查程序。
另一方面,對于披露相關重大信息導致股價出現異動的情形,此后又無緣無故宣布終止相關項目的,應認定為虛假陳述。此舉可產生兩方面的效果。一是利益受損投資者可發起維權,以維護自身利益。二是倒逼上市公司在發布信息時,保持審慎的態度。否則,將會為之付出代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