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迷你基金”大行其道 完善公募產品退出機制很有必要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7 22:39:27

每經特約評論員 曹中銘

日前,諾安基金的一紙公告,引起市場各方極大關注。根據公告,因工作調整,自7月2日起,蔡嵩松擔任諾安優化配置的基金經理。蔡嵩松是諾安基金公司旗下知名基金經理,而諾安優化配置是一只“迷你基金”(規模僅200萬元出頭)。明星基金經理掌管“迷你基金”,這事本身就非常吸引眼球。

明星基金經理+“迷你基金”的配置,此前公募行業也有類似的案例。比如前海開源旗下基金經理崔宸龍于2020年7月份出任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基金經理,當年二季度末時該基金規模只有0.13億元,同樣是一只“迷你基金”,但到2020年底時其規模增長至4.84億元。2021年底,該基金規模已飆升至258.16億元。此次蔡嵩松管理諾安優化配置,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諾安基金公司讓蔡嵩松管理“迷你基金”,個中既有讓明星基金經理發揮其市場影響力,做大基金規模方面的考量,客觀上也不無保住該基金產品“殼”的意味。事實上,目前公募行業的“迷你型”殼基金不在少數。截至今年7月4日,市場上累計有1603只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其中337只基金規模甚至不足1000萬元。相對于10077只基金產品,“迷你基金”占比其實并不低。

此前,多家基金公司曾經掀起保“殼”熱潮。由于某些基金產品具有稀缺性,盡管其規模較小,但仍然具有“殼”價值。當市場有需求的時候,殼基金或許能發揮出一定的作用。而且,相對于重新申報一只新基金的耗時費力,“殼”基金則可以直接就用,這也是某些基金公司熱衷于保“殼”的根本原因。

不過,“迷你型”殼基金的大量存在,往往也會產生多方面的負面效應。一是盡管不乏“迷你基金”因基金經理的改變而實現做大的案例,但畢竟只是極少數,也不具備普遍性。“迷你基金”的存在,會增加運營成本,對基金公司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種浪費。

二是“迷你基金”往往只有“殼”價值,在市場上并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迷你基金”無法獲得基金公司的重視,在資源配置、政策傾斜、人員安排上處于劣勢。更重要的是,“迷你基金”的盈利能力、特別是回報能力較弱。此外,由于“迷你基金”混雜其中,也會為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投資時增加不必要的難度。

目前市場上的公募基金產品已超過萬只,遠遠多于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的數量。公募基金產品重在“精”而不在多,只有那些業績優、回報佳的基金產品,才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也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基于此,將那些業績差,無法回報持有人的基金清除出市場才是應有之義。畢竟,公募基金扮演的是代人理財的角色,為持有人理好財才是第一要務。

目前公募產品在退出方式上主要有幾種,包括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不足200人或總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公司可發起清盤;召開持有人會議,表決是否清盤;不符合監管要求而清盤;基金合同期滿清盤。這幾種方式,既有主動退出的,也有被動退出的。

但市場上多達300余只基金規模不足1000萬元的事實表明,目前公募產品退出方式存在短板。筆者以為,這方面可借鑒滬深股市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對于那些觸及相關條款的公募產品,實施強制清盤制度。

完善公募產品退出方式,可從多方面著手。比如可規定,當基金規模低于3000萬元時,可實施強制清盤;公募產品連續五年無法回報持有人的,同樣可實施強制清盤。在公募產品中引入強制清盤制度,可產生多方面的積極效果。比如可強化基金公司回報持有人的意識,并真正把持有人利益置于重要位置;可倒逼基金公司提升研究能力,提高投資決策水平,并最終實現行業、公司、持有人多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迷你基金 基金行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