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安倍遇刺身亡 “安倍經濟學”未來也將大不相同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09 01:39:03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遇槍擊不幸身亡,震動全球。

四次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四次當選日本首相,作為二戰后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日本政府首腦,安倍晉三的政治生涯,堪稱“傳奇”。

而他另一個“傳奇”,則留在了經濟領域,那就是享譽一時的“安倍經濟學”(Abenomics)。

在首相之位頻繁更迭的日本政壇,曾連續執政時間長達八年的安倍晉三,有充足的時間來實踐他的“安倍經濟學”。即便在他卸任首相之位后,依靠他在自民黨內的絕對影響力,安倍對繼任的兩位首相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由他任命的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把握著日元的流動性閥門,政府和央行之間密切配合,安倍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安倍經濟學”至今還在延續。

作為日本政治、經濟方面的傳奇性人物,同時作為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的領導者,安倍晉三的突然離世,給日本政治、經濟帶來的震動是難以估量的。

斯人已去,令人唏噓。人們不禁要問:“安倍經濟學”未來將何去何從?日本經濟的發展又將走向何方?

“安倍經濟學”,是指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臺后實施的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的目標是讓日本經濟擺脫20年的通縮狀態(即失去的20年),實現經濟增長,其具體手段被形象地稱之為“三只箭”。第一只箭,是通過央行的大規模貨幣寬松,以推升物價、讓日元貶值、提高外貿競爭力,鼓勵企業投資以帶動工資增長,勞動者收入增長和物價上行將帶動消費;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為企業減稅激發投資積極性,上調消費稅填補財政支出缺口;第三支箭是結構性改革,比如支持、鼓勵女性進入職場,以解決勞動力不足這一積弊。

從實踐來看,“安倍經濟學”的前兩只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執行。2013年,日本央行開始大規模購買資產擴表,其帶來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2013年年初的2.2%左右一路跌至負利率區間,利率接近于零為日本政府大舉借債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如今日本央行已經持有日本一半的國債,現代貨幣主義的理論在日本得到了階段性的成功實踐;日元匯率也從2013年開始步入下降通道,日元對美元匯率在2012年年底是76左右,到安倍卸任前的2020年8月,日元匯率已貶至105左右,由此帶來的是日本貿易大幅增長,2012年日本總出口是63.7萬億日元,到2021年增長至83.1萬億日元;日本股市也一掃之前20年的頹勢,從2012年的10月開始走出了一波長達6年的牛市,區間累計漲幅155%(日經225指數)。與此同時,日本就業情況也大幅改觀,其失業率從2013年的4.3%左右,降低至2020年8月的2.3%左右。

但“安倍經濟學”在其最重要的目標——擺脫通縮方面缺少建樹,安倍執政期間,除了2014年4月開始的12個月,日本的CPI增幅一直在3%以下,且多數時間低于1%,并未達到其最初的目標;雖然日本央行向市場明確傳達出了“2%”這一明確的通脹目標,意圖引導市場預期朝著目標靠攏,但流動性陷阱的規律并沒有理會日本央行的努力,而一旦這種預期沒有實現,那日本央行的公信力將嚴重受損。在為企業減稅的同時,為了平衡財政,日本政府于2014年(5%提高到8%)、2019年兩次提高消費稅(8%提高到10%),都直接導致消費者提前消費并引發此后的短暫衰退,這凸顯了“安倍經濟學”自相矛盾的一面;而在第三支箭結構性改革方面,“安倍經濟學”尤其缺乏魄力,比如他沒有對日本勞動力市場進行深刻改革,沒能擺脫“終身聘用”帶來的僵化問題。

無論是當下的日本政府,還是日本央行,都是安倍政治遺產的一部分;而無論是通縮的大環境,還是勞動力市場的僵化問題,日本經濟的根本性問題仍然存在,因此“安倍經濟學”得到繼續執行沒有懸念。但不同的是,如今國際環境的巨變已對日本國內形成了根本性的影響,“安倍經濟學”在安倍去世后注定將和以前不同。比如“過度寬松不會引發通脹”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此前歐美央行和日本央行同樣激進地實施寬松政策,但如今歐美正在40年來最嚴重的通脹中掙扎,雖然日本目前(今年4月和5月)的通脹水平仍然只有2.5%左右,但通脹未必帶來消費增加,它也可能抑制消費,日本目前的情況屬于后者——日本今年5月份家庭支出意外下降,而且是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又比如,通過日元貶值策略以帶動日本外貿增長(更低的出口價格、吸引日本制造回流兩條路徑)的邊際效應已經在遞減,目前日元對美元匯率已跌至137的三十年低點,但日本制造業由于本國勞動力短缺、成本高昂而大量流向海外,日元貶值帶來的壞處可能已經超過好處,日本今年5月貿易逆差為2.38萬億日元,創下月度逆差額歷史第二高位,這也是日本連續10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當前,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產業鏈重構、更復雜的全球貿易環境,還有俄烏沖突等引發的全球地緣政治危機,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是“安倍經濟學”面臨的新挑戰,應對這些新的挑戰必須對既有的策略進行調整。筆者認為,“安倍經濟學”不會隨著安倍的意外離世而消失,未來還會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但面目將有很大不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環球市場情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