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7 22:30:03
每經記者 黃宗彥 每經編輯 付克友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運行滿一周年。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運行一年來,累計交易量1.94億噸,累計成交額84.92億元,成為同期全球規模最大的碳現貨市場。
回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年的表現,盡管運行初現成效,但仍存在諸多問題與挑戰:如參與行業亟待擴容、市場活躍度有限、數據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市場定價機制有待完善等。
那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如何擴容?交易活躍度如何提高?數據質量如何保障?定價機制如何完善?7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就以上問題,采訪了ESG知名專家、中財綠指首席顧問施懿宸教授。
施懿宸 受訪者供圖
建立更徹底的市場化減排機制
NBD:在各方努力下,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功運行,交易量也一躍成為同期全球規模最大的碳現貨市場。您怎么評價我國碳交易市場這一年來的碳交易水平和市場表現?
施懿宸:近一年我國碳交易市場整體呈現平穩運行態勢,也出了交易周期性明顯、大宗交易成交均價較低但成交總量領先的情況。
在交易周期方面,以履約期(2021年12月左右)為界,全國碳市場成交均價與成交總量周期性明顯。臨近履約期,碳市場成交量驟升,碳價則低位走高;2022年來,全國碳市場成交總量有限,但成交均價持續走高。從交易情況來看,大宗交易更為活躍,截至2022年6月30日,大宗交易量占成交總量83%。
碳交易市場運行特點,一方面顯現出我國碳市場的基本規則制度已得以確立,并實現良好的落地,另一方面也顯現出碳交易仍以履約交易為主,市場化的交易機制仍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NBD:在您看來,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還存在哪些不足與挑戰?
施懿宸:我國碳市場現在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如何豐富其市場化的要素,也就是更全面的將市場化機制在碳市場中予以體現,以進一步挖掘其真正的市場價值、更徹底的建立市場化的減排機制。
譬如,當前機構投資者入市的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金融機構沒有辦法利用金融工具撬動碳資產,既表現在當前底層資產缺乏長期穩定的市場化定價基礎,也包括在交易規則上對碳資產的處置缺乏更高位階的政策依據。這也就出現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碳金融產品的“首單”,但是難以規模化的困境。二級市場的不足,也加劇了持有碳資產的個體仍以履約交易為主、對金融價值了解不足,其減排的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碳排放數據應在更廣范圍披露
NBD:據了解,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只納入了電力行業,相關交易品種也有限,缺少金融衍生品對沖。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行業和交易品種的“擴容”問題如何解決?
施懿宸:金融產品一旦全面介入碳市場,其在推動更完善的市場化減排機制建立的同時也有可能帶來一定風險,當前我國尚處于“雙碳”目標布局推進的初期階段,市場對碳配額的認知也還在不斷深化中,未來參與碳市場的投資者是否足夠成熟等將對碳市場的穩定運行產生很大影響,缺乏必要的實施基礎及合理的制度設計可能導致過度投機等衍生風險。
當然也不應該因為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而否認金融介入的必要性,更關鍵的是如何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實現風險控制與金融優勢發揮的同步推進。據了解我國碳市場擴容已有相關的推進計劃,成熟一個、增列一個,將更有利于碳市場的平穩運行,同時在體制制度方面也可逐步放開,循序漸進。
NBD:有報道稱,數據質量是影響擴容的原因之一,請問您怎么看待碳排放數據造假?相關企業和監管部門應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減少和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施懿宸:碳排放數據造假對碳市場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在已經結束的第一個周期的運行中也出現了因為造假而遭受處罰的案例。這其中碳市場參與者認識不足是重要的因素,還有一項外因是關于碳數據披露不足的問題。
當前我國碳排放的相關數據披露是較為有限的,這使得對碳數據的監督與復核落在政府及有限的第三方上,而有限人力難以全面滿足龐大的數據監管需求。如果碳排放數據能夠在更廣范圍披露,市場上會有更多主體參與到碳排放數據的監督中,一定程度上也將有助于提升披露的碳排放數據質量。在由于客觀因素致使無法全面披露碳市場數據時,對碳市場參與者及第三方的規范考核與監管則顯得更為重要。
合理碳價應與企業碳減排成本掛鉤
NBD:相較于發達國家的碳交易價格,我國目前碳價格還存在一定差距。請問您怎么看待我國當前的價格水平,可以通過哪些手段來提高價格?
施懿宸:追求與國際碳價格的一致并不是碳市場發展的目標,“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國際減排的重要原則。由于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仍在進行中,經濟發展水平也與國際發達國家有所差距,為此出現碳價的差異是正常的。
如果完全對標國際碳價水平,對于我國國內企業生產將造成較大的壓力。合理的碳價應與我國企業當前碳減排的成本相掛鉤。從制度角度來看,與我國碳配額的分配規則、市場交易制度等有關系,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也要在經濟發展中、在減排技術的不斷成熟中,逐步形成更具普適性的公允價格。
NBD:對于我國碳交易市場未來的發展,您還有什么建議?
施懿宸:守住碳交易市場設計的根本目標,使碳交易市場逐步成為賦能企業轉型發展的市場手段而非負擔,是碳交易市場不斷完善的重要原則。
當前有利于碳市場完善的各項機制也在不斷推進中,隨著市場主體對碳市場認知的逐步成熟、企業轉型發展內化為內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碳市場的供需都會有所改善,以履約為主的交易現狀也將進一步改善,碳資產的價值也將更加公允,市場化的減排機制會逐步成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