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0 10:03:07
◎隨著基金二季報持續披露,更多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浮出水面。根據最新披露的二季報顯示,易方達張坤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規模接近千億,相比于一季度末的800多億元,有所上升。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隨著基金二季報持續披露,更多明星基金經理的持倉浮出水面。根據最新披露的二季報顯示,易方達張坤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規模接近千億,相比于一季度末的800多億元,有所上升。
在重倉股方面,二季度張坤的調倉幅度并不大,主要增加了醫藥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業個股的持股數。
其中在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方面,海康威視(SZ002415,股價32.02元,市值3021億元)退出前十大,新進前十大的是阿里巴巴-SW(HK09988,股價104.9港元,市值2.28億港元),而在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方面,海康威視也是退出了前十大,新進前十大的是藥明生物。
加倉醫藥,減持科技、金融
先看其管理時間最長的基金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倉位占比超過9成,其中通過港股通投資的港股市值為48.83億元,占凈值比例24.54%。
從前十大重倉股來看,和一季度末相比,個股的變化并不明顯,僅有海康威視退出前十大,新進前十大的是阿里巴巴-SW。
其實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在去年底時就有對阿里巴巴-SW的持倉,彼時排在重倉股的第11位,而今年一季度末時,阿里巴巴-SW也并未進入前十,不過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對阿里巴巴-SW的持倉為1110萬股,如果對比去年底的1030萬股,持股數有比較明顯的增加。
雖然個股的變化不大,但是多只個股的持股數上還是有些增減,比如在白酒個股方面,五糧液、瀘州老窖、貴州茅臺、洋河股份的持股數都有所增加。另外,騰訊控股、京東集團-SW的持股數同樣也有小幅增加,而香港交易所的持股數有所減少。
再看張坤另外一只代表作品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截至二季度末,股票倉位占比同樣超過9成,其中通過港股通投資的港股市值約為218億元,占凈值比例34.74%。
前十大重倉股方面,與易方達優質精選混合有比較相近的持倉,不過在白酒類個股的持股上,該基金二季度對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股份、貴州茅臺進行了小幅減持。
另外,與一季度末相比,最主要的變化在于,海康威視也是退出了前十大,新進前十大的是藥明生物。
總的來看,張坤二季度增加了醫藥等行業的配置,降低了科技、金融等行業的配置。
判斷未來很難,但做投資實質是對一個個企業的未來做出判斷
另外,在二季報中,張坤也談到了關于對市場的一些看法。他表示:“2022年二季度,市場經歷了疫情反復,緊接著疫情受到一定控制,積極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又在兩個月內反轉了預期,市場又變得相當樂觀。在一季度末,估計很少有投資者能準確的判斷出這種預期的大落和大起。”
站在三季度初,張坤認為,“再次正確預判中國和美國經濟和股市的表現可能也是相當困難的任務。通常來說,投資者傾向于要么過于看重風險,要么完全忽視風險,很難有中間地帶。”
另外,在張坤看來,“近因效應也非常突出,投資者往往過于相信通過幾次連續觀察得到的結果,通過零散的證據就拼湊出一個飽滿的形象,并且在頭腦中創建出了本來不存在的模式。在對未來進行預判時,網絡媒體栩栩如生的報道、生動的畫面感、連續的發生以及自身過多的關注,都更容易引起判斷偏差。”
“并且當我們過于關注某件事時,我們會對記憶中的原因進行搜索,當發現有回歸效應時,就會激活因果關系解釋,但事實上這未必能站得住腳。雖然判斷未來很難,但做投資實質就是在對一個個企業的未來做出判斷。我們希望在做判斷時更多回歸常識或者事物的基礎概率。”張坤繼續說道。
張坤還通過五連問的方式,舉例對于企業的未來該如何進行分析,這些問題包括了這家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未來是否被客戶持續需要且增長?外來者模仿這家企業的業務是否足夠困難(不論是通過品牌、技術、網絡效應等各種方式)?生意模式能否產生充足的自由現金流(不依賴外部資本就能持續增長)?是否具有良好的企業治理并對股東友好(良好的成本費用管控、低估時積極回購、高標準的再投資等)?對于科技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和機制吸引并留住全球最頂尖的人才?
“我們認為,上述這些因素一方面對企業的發展前景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在5~10年內發生變化的可能性較小(但并非為0,因此需要時常做評估)。與之對應,一部分市場因素(例如短期經濟波動、行業短期供求失衡等)對于短期市場的影響十分顯著,但在長周期內并不重要,當這些因素不利時,就為長期投資者買入優秀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賠率。”張坤進一步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918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