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1 23:28:37
曾幾何時,斯里蘭卡被譽為“印度洋上璀璨的明珠”,然而,當前斯里蘭卡陷入罕見的經濟崩潰、社會動蕩危機。這個美麗又動蕩的島國為何一步步滑向了”國家破產”的深淵?
每經記者 劉雅玲 每經編輯 楊歡
2022年,我們依然在見證歷史,公司破產,屢見不鮮,國家破產,你能想象嗎?
就在本月初,斯里蘭卡成了今年第一個停止支付外債的國家,債務危機空前嚴重。
斯里蘭卡到底經歷了什么?“破產”又意味著什么?
斯里蘭卡曾被稱作“東方糧倉”,但糧食危機卻成了此次危機的導火索。2021年4月,政府突然禁止進口化肥,聲稱要打造第一個全面有機農業的國家。
該禁令實施后,導致全國糧食產量劇烈下滑,食品價格飆升,農民收入大幅下降,大量農民干脆放棄了種地,徹底激化了“吃不飽”的矛盾。
在農業危機背后,長期以來的經濟結構性困境、財政赤字,疊加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俄烏沖突,更是把斯里蘭卡經濟一步步逼上了絕境。
2009年內戰結束后,斯里蘭卡開始注重發展經濟,但其工農業基礎薄弱,經濟嚴重依賴旅游、紡織業出口和勞務輸出。
為了發展支柱產業,斯里蘭卡政府一直采取投入基建、吸引外資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基建需要的大量資金,加上該國對外貿易長期存在逆差,每年出口營收無力負擔進口需求。兩大因素促使斯里蘭卡在借錢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時間久了,債務雪球越滾越大。
過去幾年,憑借勞務輸出和旅游收入,斯里蘭卡基本能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然而新冠疫情暴發后,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旅游業遭遇重創,斯里蘭卡賺外匯的能力大大削弱,疊加俄烏沖突使其進口糧食和石油成本飆升,貿易逆差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
而隨著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紛紛加息,斯里蘭卡本就脆弱的經濟更加不堪一擊,最終滑向深淵。
如今,斯里蘭卡的破產已經是事實,有著相同境遇的其他國家該如何吸取教訓,規避風險,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98444_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