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4 17:08:31
◎股市投資的“打法”,有很多種,是保守,還是激進,是追逐成長,還是深耕價值,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選擇。那么接下來一個階段,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打法?Z哥覺得,既要想明白,還要看清楚。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股市投資的“打法”,有很多種,是保守,還是激進,是追逐成長,還是深耕價值,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選擇。
那么接下來一個階段,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打法?Z哥覺得,既要想明白,還要看清楚。
大盤從7月初開始進入調整,到現在差不多一個月了。但進入8月之后,市場不但沒有止跌反彈,反而是持續走弱。尤其是本周,也就是8月2日之后,滬指向下突破了前期橫盤整理平臺,跌破3200點繼續下探。大盤如此走勢,Z哥覺得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別看每天依然有幾十只個股漲停,各種題材反復炒作,但我認為對于未來的大勢,還是需要提高警惕。炒股這么多年,最深刻的體會是,一年當中,真正舒服賺錢的時間總是少數,更多的時間,還是需要防范各種風險,甚至是忍受煎熬。
我個人傾向認為,滬指未來一個階段,很可能會以震蕩調整為主基調。
如果我們對大盤持有相對謹慎的判斷,那么在大的策略上,該采取保守還是激進的策略,我想大家都會得出答案了。
如果要采取保守的策略,那么大致的交易方式,我認為就是小倉位短線炒題材。而中線的布局,就該暫時回避漲幅過大的高估值板塊,關注存在補漲可能的方向,或者是低估值的品種。這種策略,其實也就是一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始終堅持的低估值價值投資理念。實際上,今年以來的公募基金業績情況來看,排名靠前的,這類基金經理不在少數。
當然,投資股市,我們并不是去投資上證指數,這幾年,市場上的機會,上證指數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來。所以,就算對上證指數不看好,也不等于我們就要徹底離開這個市場。今年以來,在過去的幾個月,依然有不少指數給大家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結構性牛市并不是不存在的。
每一個階段,不管上證指數怎么走,都有一些行業指數,概念板塊指數表現得很出色。
比如最近一個月以來,大盤持續調整,但減速器(機器人細分領域)、釩電池、光伏逆變器、新能源車、汽車零部件等指數,都有遠超滬指的漲幅。
而最近三個月以來,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光伏逆變器、減速器、儲能、鋰電正極材料等等,這些板塊更是漲得離譜了。
那么,如果未來以一種相對謹慎、保守的態度來進行布局的話,又該往什么方向布局?這個需要好好想清楚。
個人認為,下一階段,新能源、風、光、儲能這些,經過一波快速上漲之后,將會進入估值修復階段,因為他們的估值很多都漲到了2023年,有些甚至是2024年的合理估值。所以現在如果再去中線布局這些方向,可能會經受估值修復的煎熬,盡管我依然長期看好這些方向。
因此,接下來,我更傾向于挖掘一些補漲的機會。所謂補漲,其實也是風格切換,高低切換。那么如果是大資金,要做高低切換,會選擇什么方向?
昨天我們提到軍工,這是一個能夠容納大資金的方向,現在位置也很低,而且看好的邏輯,我覺得也不需要說太多。畢竟,當前主要軍工股的業績都還是不錯的。據wind統計,就一季報而言,大量國防軍工板塊個股凈利潤出現大幅增長。
其次是包括半導體在內的信息科技領域,今年半導體的整體表現是大幅落后的,而且近期,關于大基金也出現了一些負面不利的消息。但我認為,半導體未來大發展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基于新能源車和智能化,這將給TMT帶來黃金發展期。前不久,興業證券首席張憶東發表了一個觀點,他認為下一步信息科技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具體而言包括智能駕駛、智能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創新。
此外,還有一個可能出現的中線布局機會,或許來自中概互聯板塊。我們從近期每天ETF的成交量排名可以看出,資金流向最大的,正是這些方向,互聯網、軍工、半導體等,而光伏、雙碳等,近期的熱度開始有所下降。
最后總結一下,未來一個階段,大盤指數可能將以震蕩調整為主基調,這決定總體策略相對保守謹慎。但即便如此,A股并非不能參與,需要看清方向。參與方式上,短線小倉位追逐熱點個股的炒作;中線布局,以低估值方向為主,挖掘把握補漲的機會,關注方向包括軍工、半導體、中概互聯等。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45050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