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4 22:22:28
每經特約評論員 曹中銘
近日,科創板公司寒武紀(SH688256,股價63.53元,市值254.6億元)發布公告稱,股東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擬合計減持不超過2.68%的股份,減持原因均為自身資金需求。科創板公司發布減持公告,這在當前的市場上已成常態,但在寒武紀公告的背后,卻有別樣的故事。
2020年7月20日,有“AI芯片第一股”之稱的寒武紀在科創板閃亮登場。2021年7月20日,寒武紀首批限售股解禁。同年9月17日,招商國際資本旗下的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發布減持計劃,擬未來6個月內,分別減持不超過650.11萬股(總股本占比1.62%)、325.06萬股(占比0.81%)。今年4月18日寒武紀披露的公告顯示,期間南京招銀減持223.37萬股,占比0.56%;湖北招銀減持113.45萬股,占比0.28%。
在完成首輪減持后,4月21日寒武紀即披露了第二輪減持計劃,南京招銀、湖北招銀擬在未來3個月內分別減持不超過801.63萬股(占比2%)、400.81萬股(占比1%)股份。7月27日寒武紀公布了此輪減持情況,南京招銀、湖北招銀的實際減持比例分別為0.9%、0.45%。次日,上市公司即披露了兩股東減持2.68%股份的事項,這也是兩股東持有的所有股份,也意味著此次屬于“清倉式”減持。
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后兩輪減持,均在上一輪減持期屆滿后不久,因此屬于典型的“無縫對接式”減持。盡管兩股東都聲稱減持是由于“自身資金需求”,但如此密集減持,無疑凸顯出了兩股東減持套現的“決心”。
事實上,在限售股解禁后,寒武紀的首發股東便掀起了一股“減持潮”。除了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外,古生代創投、智科勝訊、寧波瀚高、國投創業基金等股東也發布過減持計劃。另據統計,在過去的12個月時間內,上述六位股東累計減持寒武紀6.13%的股份,套現金額近20億元。
寒武紀遭遇眾多股東減持,顯然與其業績亦有關系。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1年度,寒武紀持續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3.81億元、0.41億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盡管上市后寒武紀股價曾迎來高光時刻,但受持續虧損的影響,其股價也步入綿綿下跌通道。與上市初期創出的297.77元相比,今年4月27日盤中創出的低點46.59元只有最高價時的“零頭”,最大跌幅高達84.35%。
寒武紀上市以來的表現,堪稱科創板某些公司的縮影。由于身披“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即使上市前持續虧損,其發行價格仍然高達64.39元。上市后歷經爆炒,因業績持續虧損導致股價持續回落,首發股東則在限售股解禁后大肆減持。
創業板公司由于民營企業較多,且估值相對較高,限售股解禁后多次遭遇首發股東的大規模減持,創業板因之曾被市場解讀為“套現板”。其實,類似情況也在科創板出現。而且,科創板公司估值比創業板更高,且允許虧損企業上市,也為VC、PE退出提供了極好的通道。而且,由于持股成本相對較低,即使股價持續下跌,也難阻其減持套現步伐,首發股東的獲利也非常豐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