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5 19:31:49
去年,在城市地鐵規模競爭上,廣州與成都曾多次經歷位次對調,有關“第三城”的攻擂賽不斷上演。此次規劃發布后,與成都此前提出1666公里的遠期規劃線網目標相比,廣州“軌交第三城”的位置似乎更穩了一點。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81219
這兩天,廣州連續迎來兩份重磅規劃。
8月2日,廣州市規自局對外公示《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繪制了一個總規模為52條、2029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前一輪規劃為2017年獲批的《廣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7~2023年)》,其中遠景年線網總長度約1025公里,與之相比,廣州地鐵總里程將大幅拉長1004公里。
去年,在城市地鐵規模競爭上,廣州與成都曾多次經歷位次對調,有關“第三城”的攻擂賽不斷上演。此次規劃發布后,與成都此前提出1666公里的遠期規劃線網目標相比,廣州“軌交第三城”的位置似乎更穩了一點。
地鐵修建曾一度陷入緩速的廣州,如何落地1000公里新增里程?對此,規劃給出了雙重“解答”:一是打造南沙副中心軌道獨立網絡,二是借力其與廣州中心城區兩個中心,向外搭建與灣區各城市中心60分鐘直達,其中至佛山、東莞30分鐘可達的交通網絡。
廣州向南重構城市骨架的動作還不止于此。3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對外公布的《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中,展示了一張“廣州都市圈軌道交通結構指引圖”。其中,廣州站和南沙站分別向兩側延伸出兩條橫線,構架起灣區城市高速鐵路網的基本骨架。
從某種程度上看,交通向南加速布局,廣州正進一步挺起灣區中心。
圖片來源:廣州地鐵
盡管“1000公里俱樂部”尚虛位以待,但包括廣州在內,已有少數城市將目光放在了“2000公里+”的遠景目標上。
2018年,發改委印發《關于上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3年)的批復》,根據規劃,2035年線網總長度約2200公里,其中地鐵線1043公里,市域鐵路1157公里。
而在去年底,北京規自局公示的《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草案中提到,規劃線網總里程規模約2673公里。
與現有水平相比,北上廣三座城市基本都規劃了2倍以上的增長。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上海的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825公里,而北京、廣州分別是783公里和609.8公里。
圖片來源:交通運輸部微信公眾號
這也意味著,廣州有可能順利拉開與成都的差距——成都目前軌交里程557.8公里,與廣州差距僅50公里左右,而根據遠景規劃,成都軌交里程1666公里,與廣州的差距將擴大至近400公里。
圖片來源:廣州市規自局
事實上,關于全國軌道交通第三城的競爭一度焦灼——2020年底,成都一口氣開通五條地鐵線路,一次性新增運營里程216.3公里,達到557.8公里的總里程,以微弱的優勢“擠下”當時總里程僅553.2公里的廣州。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都的五條新線當中,僅18號線一二期一條,全長就達到69.39公里,對新增里程的貢獻超過30%。隨著地鐵線路不斷向城市外圍延伸,線路不斷延長,往往一條線路就能改變城市之間的排名位次。
去年,在成都未有新增運營里程的情況下,廣州再度發力,一次性增加40公里至590公里。這主要得益于廣州地鐵十八號線首通段正式開通,該線路連接廣州市中心和南沙自貿片區,運行速度為160公里/小時。
眼下,廣州尚有10條軌道交通線路在建,成都則有9條,短期內二者的排位或許變數仍存。
不過根據發改委此前的批復,到2023年,廣州軌道交通網絡總長將達到792公里,而成都到2024年的規劃總里程則為約692公里。
僅2年后,二者的差距將可能拉開至超過100公里。
廣州地鐵的修建已然步入加速期。
1997年,廣州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到2010年,成都開通第一條地鐵線路時,廣州已開通第一條廣佛地鐵一期首通段,成為全國第一個幫“鄰居”修地鐵的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2646
但此后十年間,各路城市加足馬力迎頭追趕時,廣州地鐵卻開始因“不夠快”招來質疑聲。
2017年,有當地媒體發現,盡管廣州地鐵線網里程居于全國第三,但客流強度卻遠超北京、上海等城市,居于全國首位。當時,時任廣州地鐵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俞軍燕給出的數據是,2017年1~8月,廣州地鐵日均客流751萬人次,單日最高客流量達近908萬人次,客流強度約2.7萬人次每公里每天。
有分析指出,廣州人口規模與京滬相當,且廣佛互動緊密,很多佛山人在廣州上班、居住、購物等,兩座城市的人口總和超過北京、上海,但當時廣州的地鐵里程僅北京、上海的一半左右,自然不堪重負。
直到去年,情況稍有好轉,但仍不容樂觀。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城市軌道交通2021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去年,廣州全制式綜合線網平均客運強度為1.31萬人次每公里每天,比2017年情況有明顯緩解,但仍居于全國第二,僅次于新登上首位的深圳。
圖片來源:《城市軌道交通2021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
原因之一在于線路建設不夠快。就在今年初,廣東發改委調整了12號線、14號線二期和18號線竣工時間,均從2023年延遲至2024年。據媒體報道,上述線路建設進度“不理想”,最終造成難以如期完工的局面。
除去疫情影響,廣州地鐵自身也存在修建難題。
一方面,廣州地質條件復雜,因獨特而復雜的地質、構造和水文條件被稱為“地質博物館”,穿越斷裂帶、富水破碎地層溶洞等都可能帶來地質災害。2009年一份報告顯示,廣州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共677處,其中當時規劃和在建地鐵可能誘發的就有32處塌陷。安全推進建設,難免需要更謹慎勘查和預測,這可能帶來更高的投入。
另一方面,業界有聲音指出,廣州地鐵修建對財政依賴較大,特別是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引進社會資本積極性似乎不夠高,引進PPP試水較晚,對財政壓力相較而言可能更高。數據顯示,自2011年~2020年十年間,廣州市財政共安排軌道交通建設資金1618.2億元,其中包括財政資金856.19億元以及政府債券資金762.01億元。
在新一輪規劃下,廣州地鐵進一步改善擁堵問題的態度頗為明顯。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調研員賀崇明提到,規劃實施后,廣州市百萬人口擁有軌道交通里程將達到101公里,在一線城市中,將僅次于北京109公里,而超過上海88公里和深圳77公里。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31961
廣州地鐵如何能夠實現快速超越?先要從問題入手——與北京、上海城市多中心結構相比,廣州“強中心結構”更明顯,無論工作還是休閑,大量人流都會導向中心區。在公共交通分擔率高達61%的廣州,城市結構失衡的壓力大量由地鐵承擔,擁堵在所難免。
再造一個中心分流,將能有效避免過分“扎堆”帶來的問題。從新一輪規劃看,南沙正是新中心的所在地。
俯瞰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南沙區位于其地理幾何中心。南沙距香港38海里、澳門41海里,方圓100公里內匯聚了粵港澳大灣區全部11座城市以及廣州機場、深圳機場、香港機場等繁忙的國際空港。
地理幾何中心代表了城市的先天稟賦,但需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才能讓南沙轉變為交通中心,進而成長為功能中心。
新一輪規劃從兩個方面聚焦南沙,全面提升南沙內暢外聯的樞紐功能:一方面是構筑市域高速地鐵,拉近南沙副中心、外圍城區與中心城區間的時空距離,支撐城市空間格局。另一方面則是打造南沙副中心獨立軌道交通網絡,快速聯動深港、珠澳,支撐南沙與港澳全面合作。
就在今年6月發布的《南沙方案》中,曾賦予南沙“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的探索任務。而隨著南沙“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加速打造,對廣州地鐵建設也將帶來政策、資源等多方面利好。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曾指出,隨著城市中心的軌道已然成網,作為銜接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際軌道交通,將會迎來大發展。
圖片來源:《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
在廣州此次規劃納入的43條軌道交通線路中,有15條起(終)點在廣州市域之外,其中有9條延伸至“老搭檔”佛山,1條通往廣州都市圈內的清遠,剩下的還將連接韶關、中山、東莞、惠州,并進一步與深圳、珠海等城市相連。
在強中心、撐南沙的基礎上,廣州也將通過聯灣區,進一步挺起灣區中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