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估值超20億美元 極智嘉完成新一輪融資:資本加速頭部聚攏 物流科技拐點將至?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08 23:03:04

◎受疫情常態化的沖擊,行業重度依賴人力的舊有體系,在面對突發性危機之時呈現的脆弱性與高風險,讓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硬件、系統軟件成為多數企業倉儲運營環節的必選項,以極智嘉為首的頭部公司出貨量也明顯呈現倍增態勢。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資本對于物流機器人的熱切依舊。

8月8日,極智嘉宣布已于近期完成1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由英特爾資本、祥峰成長基金和清悅資本等共同出資,投后估值超20億美元。

成立至今,極智嘉共完成9輪融資,還在C輪創造了2億美元的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輪融資之前,去年6月11日,北京證監局披露,極智嘉已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

如今,物流機器人作為物流科技賽道,創新性產品行業落地最多,又是最先顯現規模性效應的領域,一直備受資本青睞,背后不乏今日資本、紅杉等明星機構持續重倉,二級市場也多有頭部明星公司欲闖關IPO。

受疫情常態化的沖擊,行業重度依賴人力的舊有體系,在面對突發性危機之時呈現的脆弱性與高風險,讓物流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硬件、系統軟件成為多數企業倉儲運營環節的必選項,以極智嘉為首的頭部公司出貨量也明顯呈現倍增態勢。

順豐供應鏈與極智嘉達成戰略合作 圖片來源:極智嘉官方公眾號

資本的注入加速了物流機器人賽道的發展進程,而近兩年相關產品的成熟與大范圍商業化落地,反過來也在昭示著行業迎來了首輪資本收獲期。值得注意的是,物流科技經歷了投融資冷靜期后回歸理性,但如今,業內單筆融資金額的持續擴大成為新特征,這背后,亦是行業加速向頭部化集中,賽道整體邁向階段性拐點的重要標志。

物流機器人“加速跑” 海外市場成爭奪焦點

與融資消息一同釋出的還有極智嘉最新業績數字。

數據顯示,極智嘉2021年銷售訂單額超20億元,收入超10億元。2022年,極智嘉迎來了新一輪業務增長,上半年,極智嘉訂單額同比翻番,預計今年全年業績較去年保持100%的年增速。記者注意到,2021年6月底,極智嘉在全球范圍內銷售的自主移動機器人數量已達2萬臺,相較于兩年前的1萬臺翻番。

公開數據顯示,交付量破萬臺的還有海康威視機器人與快倉,三家合計市場份額超過70%。記者注意到,2021年12月31日,海康威視也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拓寬公司創新業務融資渠道,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經營層啟動分拆海康機器人至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而胡潤百富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中,快倉估值也超10億美元。

無論是資本動作還是實際業務層面,頭部玩家都來到了規模性商業落地的初期大門。極智嘉創始人兼CEO鄭勇表示:“經過過去幾年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公司已經開始邁向盈利的商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階段。”

據他總結,一方面得益于物流智能化市場的強勁爆發,另一方面則來自全球化業務戰略的落地。鄭勇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曾透露,極智嘉海外業務與國內業務占比分別是60%和40%。此輪融資的領投方英特爾資本也是看中了極智嘉在全球范圍內智慧物流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布局。

就在7月底,極智嘉全新英國總部正式揭幕啟用,深化全球布局意圖明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極智嘉新一輪融資金額的主要用途,加速全球市場拓展也前置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

事實上,國內物流移動機器人市場同質化競爭相對嚴重,“價格戰”也時有發生,這就造成了相關產品和項目的毛利較低,盈利問題凸顯。海外市場一直以來也為賽道內玩家所重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也是快倉、海柔創新等企業當前尋求業務增長和盈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此外,海外巨大的市場增量也極具吸引力。全球市場研究機構Interact Analysis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用于物流倉儲和制造業的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已在2019年-2021年間翻了2.5倍,預計2020-2025年出貨量的市場復合增長率達到78.7%。

海外市場必然成為國內倉儲物流機器人企業競爭的焦點,率先拿下海外市場超前份額的公司也將成為下一階段率先領跑的玩家。

資本加速向頭部聚攏 物流科技規模、盈利拐點還要多久到來?

資本潮漲潮落,物流科技的投融資也經歷了密集期、冷靜期等階段,逐漸回歸理性,但從2021年開始,物流科技賽道迎來回暖,但更為重要的特征是,雖然總體規模和數量大不如前,行業內單筆投資額卻大幅提升,斬獲融資的企業也逐漸形成頭部聚焦,隨之而來的是更大規模的擴張。資本與規模迎來雙向互動,在此背景下,物流科技行業或也有望突破拐點,迎來加速發展的新一輪周期。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大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國內倉儲物流移動機器人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電商快遞的繁榮,特別是智能化倉儲帶來的超強的能效比和費效比;另一個原因就是物流行業越來越講究供需的精準匹配。

“包括數字化、AI、云計算等技術在物流科技層面的應用,此外還有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體系在物流領域的逐漸滲透,其都是在向上支撐。在整個過程中,從感知到傳輸到決策最后到執行,數字化技術的支撐與整個技術體系相互間的融合,貫穿始終,無處不在。”劉大成如此解釋物流科技在應用層面的特性。

對于機器人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和向更專業領域進行垂直類機器人規模性探索的周期,在物流行業內,劉大成認為是十年。

“馬斯克(特斯拉CEO)所確定的人形機器人、貝佐斯(亞馬遜創始人)通過倉儲機器人像家庭服務機器人靠攏,以及波士頓動力(美國知名工程與機器人設計公司)的相關產品研發的過程與最終落地的實際效果,都在向外界證明,機器人技術產品的成熟和規模應用,對人類的替代將會很快實現。”他補充道。

國內得天獨厚的電商、物流、制造業成為物流科技新一輪加速跑的沃土,資本銜尾相隨。這都是一個細分賽道規模與盈利拐點將至的基礎條件和重要標志。

從國內機器人技術的成長歷程或可判斷,未來幾年我國物流行業模式走向、資本流向將迎來重大轉變,技術創新型產品將繼續繁榮,機器人、自動化技術等成熟應用模式也將加速滲透。以此為契機,我國物流行業同時也有了新的發展演變的邏輯,同時重塑了新的價值體系:以物流科技為核心,數字化供應鏈能力的建設將成為中國物流企業贏得全球競爭的重要保障。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